好好的,陪我长大

好好的,陪我长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网上一段题为《6岁小姑娘被妈妈打,大声训斥妈妈讲道理,条条听着都是那么揪心》的视频吸引了我,起初以为是一个萌娃搞笑视频,可是看到结尾,我沉默了。

视频里六岁的小姑娘声泪俱下,控诉妈妈的恶行。

“我哭了你是不是就开心了。”

“如果你说了,我不听,你也得好好说话,不能打人呀。”

“你把我养成这么大了,你还打我,你还骂我,你还在我耳边叫,你有什么道理呀?”

“你不能这么凶地跟我说呀。妈妈,我跟你说,好好的,陪我长大。你是不是到了我六岁你还打我?打我!打我!你要打到我几岁为止啊?你想要让我干什么?你想要让我干什么?”

为一个六岁小姑娘竟能如此条理清晰、思维缜密地训斥妈妈赞叹之余,也不禁被小姑娘一声高过一声痛哭流涕的反问重重地敲在心上,尤其是那一句“好好的,陪我长大。”如当头棒喝。

作为家长,很少有人把孩子当作有尊严的人爱之诲之。我们总是居高临下,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只是把那份高和严用在了僵化的形式上,而不是实质性的内容上。我们很少反省,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没有做好自己,能教育好下一代吗?又能教育出怎样的下一代?

我们羡慕美国表现优异的孩子,却从不曾想那个孩子有怎样一个妈妈;我们希望有一个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孩子,却又给他们规定了诸多的条条框框,那超出框外的总是被我们“咔嚓”一声剪掉。我们不去注重孩子的内在本质,只关注他们外在表象,我们是压制性教育的第一个实施者,对孩子的教育负有最终责任。

其实孩子让我们愤怒的原因很简单,如视频里那个小姑娘,也许是不睡觉,或者是不写作业,再或者是不回家、不吃饭、不洗澡……其实就是不听话,逾越了家长规定的条条框框。我们总是想把孩子当成是一块橡皮泥,在我们的手心里揉捏成一个言听计从的孩子。

还得提一句被说滥了的话“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哈佛女孩刘亦婷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她的妈妈并没有因此而扭曲心理,用不正常的心态对待孩子。相反,她时时告诫自己,要消除不完整家庭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当然,这个充满智慧的妈妈并不是狭隘盲目地同情女儿,而是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她告诉孩子,父母离异不是过失,而是终止错误,她鼓励孩子与父亲相处,让孩子觉得父母的关爱并没有少。同时保持与孩子对世事的交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睿智的妈妈,刘亦婷才成长为一个自信、阳光、坚强、积极的哈佛人。

虽然,每个人的职业不同,收入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但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异曲同工,为了能培养一个如刘亦婷般优异的孩子,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我们不只是管吃管穿的保姆,我们还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让我们都好好的,陪孩子一起长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的,陪我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