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这是2019年4月26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1.4《奇特的一生》纯时间” 的学习日志。
片段:1.4《奇特的一生》•原文:P67 (2019年2月18日Day17)
•计划的复杂性在于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他决定,用去的时间应该同他从事的工作相称。也就是说,比方写一篇有独特见解的论文吧,占用的时间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头脑清醒的时候应当钻研数学,累了便看书。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3个小时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3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
•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够存在,是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就像某些研究所那样,光会做计划,却不去操心这计划能不能完成。
•应当学会计算一切时间。
•他把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即纯时间算成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10分钟。
•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外,所有规定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时完成。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今日片段:计算一切时间
1.我的阅读理解:作者将日常工作分为了科研工作和非科研工作,科研工作包括日常工作的专业工作任务和自我提升的日常任务,非科研工作是不需要消耗过多精力就能完成的事,可以是自己的爱好、与朋友聊天等等。(这部分不太理解作者的分类)
文中提到了一种计划安排的方式,即:安排最合适的时间做最合适的事情,并匹配最合适最高效的的耗时。这其中的基础是大量的日常记录和统计,有三层含义:1.掌握自己的生物钟。在精力饱满的时间段做研究型的任务,在精力不在线的时候为自己安排放松任务,做到有张有弛
2.缩短日常任务的纯时间与毛时间差距。尽可能专注于正在进行中的任务,避免所有干扰
3.做好记录并及时统计反思。其实统计数据靠app就能搞定,但是对自己的复盘却需要深度挖掘,观察每类任务的消耗,总结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是否合理?是否与自身情况相匹配?如果耗时过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存在过多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可以避免么?以后如何避免干扰?或者如何快速处理干扰,减少对任务的影响?如果耗时过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效率提高还是只为了追求做完而盲目赶时间?怎么做到又快又准的完成任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巧劲?
2.我的课后实践:4.26日尝试一天正式用atimelogger,发现在开始任务的时候会忘记开启计时,总共记录了11:47,其中:睡眠--07:28(反正睡得挺香的,周六起的比平时迟了会)
交通--2:01(因为昨天从闵行去了黄浦,然后又去了杨浦会见了一位老师,最终坐公交回家消耗了一个多小时,交通花费有些长,而且在坐车中间其实可以看书,也能高效利用时间的,好在坐576路公交回家是在晚上,路过了外白渡桥、看了外滩夜景,沿途还路过了三林某个有趣的小镇,既与老师碰撞了自己的理想,又发现了上海美好的地方,也算是一大收获)
阅读日志-00:54(这篇日志思考蛮多的,我觉得时间虽然长,但是值得)
步行--00:30(这个时间应该不是全部步行时间,不过步行一般不会单独留出时间来做,昨天没来得及做运动,单从运动量角度上看,有点少了)
化妆--00:22(20分钟左右,我觉得还算正常,往后再多观察几天再做评论)
卫生间--00:18(同上,目前觉得还算正常,保留意见继续观察)
穿衣--00:07(这块有必要自我反思一下,每次早上穿衣出门都是一大问题,想抓起手边的衣服就穿,但是又想换换其他衣服穿,每次都要纠结很久,但最后很可能还是穿着昨天的衣服出门,这其中挑选衣服的时间就是在加长毛时间,需要学习穿搭)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4.其他想说的话(如课程收获):看到了学霸们的生活,给我带来了更多的能量,希望以后可以像他们一样厉害
5.【学霸题·复盘】我的阅读日志VS崔律的讲解:
我的亮点:尝试不一样,寻找更多可能性
崔律的亮点:崔律一直在鼓励新手不要放弃,感觉超有动力,哈哈
我要改善的点:1.为自己安排好时间,在当日做好阅读日记
2.着手学习穿搭,选择自己的审美对象,先模仿后超越
给崔律的建议:想听崔律多分享一些自己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