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M中自己存在的问题

1,我的毛病

我的PKM,主要工具就是印象笔记。另外附属了IFTTT、POCKET、Feed。其他的社交软件和网页,基本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导入了印象笔记。和网上PKM专业人士说的一样,我基本没回头看过。

其实我也回头看过一些,但是都是网摘。当时图省事,有点味道的都摘录进去了,弄的印象笔记存储条目挺多的。我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看过去,费了许多功夫,分出五个级别。这五个级别,是根据张之洞在《輶轩语》中所说的:

大约秦以上书,一字千金。由汉至隋,往往见宝,与其过也,无亦存之。唐至北宋,去半留半。南宋迄明,择善而从。

这篇文章,也涉及到一些读书法,大家也可以看看。——輶轩语文摘(博客)(我随便找的)

1星——谈资+娱乐(210)

2星——干货较少(129)

3星——干稀参半(59)

4星——往往见宝(32)

5星——理论实践之一到极致(5)

我很傲慢,也很自卑,这两个是一回事。所以,我之前几乎不把任何文章放入5星的文件夹,豆瓣评分的电影也最多打4星。只有涉及到宗教才打满分,这是赤裸裸的行贿。后来我就改了些。

这一共435篇文章,以后用得着的,说的宽容点,就是3、4、5星的,一共96篇,占22%,我有五分之四的精力浪费了。这个结论推而广之,我大学以来,五分之四的精力浪费了。

现在我也不知道是否该删除1、2星文档。

至于印象笔记的层次结构,我倒是整理的不错。但花了几天时间整理出来后,发现只是好看,却没什么用——反正我也没回头翻看。更何况,我五分之四的精力都在整理没用的笔记。

我另一块隐形的精力花费在笔记软件的选择上,为知、有道云、印象笔记来回变,一大堆臃肿的笔记来回倒腾,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电费。

后来看了许多饱醉豚的文章,基本都看完了。他是一个博学但不张扬的人,喜欢工具,我也喜欢。他有篇文章是说大数据时代,国家可以控制一切关于你的数据。我读了之后很有危机感,有种想越狱的冲动,也拼命想保护自己的笔记不泄露。后来发现,我就是一俗人,还没什么心眼,估计早就泄露光了,不如怎么方便怎么来。只要人家不改我的账号密码,不拿我钱就行。当然,仅仅指网上的。解放全人类轮不着我,拉壮丁我也不好躲掉。

最傻的一点莫过于为每个笔记文件夹的笔记弄内部链接和目录了,因为笔记来回整理、文件夹也来回变。弄了好几回。后来,笔记又大整理了一回,前面的都白弄了。

这一年来,耗费的精力主要在:工具的比较选择、娱乐和谈资的疯狂攫取、对隐私的病态保护上、组织笔记。

2,我的问题

我今年想,为了让我家老机子能喘口气,我每年都申请一个新的印象笔记账号,专门写当年的。这个其实也是不错的想法。可我想找去年的数据时,还得切换账号,我又没掏钱买高级用户,很麻烦。

所以我想到,将每年的笔记输出成类似电子书的样子,加个自己的密码就成,不依赖印象笔记了。我只是把附件保存在印象笔记里了。不知道可行与否。

另外,一些优质资源,比如豆瓣读书中免费的优质书籍都没怎么看过。一些博客也没看过。我需要看看吗?

都说用为知笔记来输出,发表到长微博等等,来促进自己,我是否可以将为知笔记作为整理印象笔记+输出的工具?

我家的谷歌浏览器不太稳定,安卓手机用的又是UC,是不是应该尽量不存书签,把东西都导入印象笔记里?那么多文章,看也看不过来——用为知笔记直接摘录,又怕存进去的太简洁,以后回头看,看不懂,怎么办?复制链接可以吗?

如果用了为知笔记,那么PC和移动端就有两个笔记软件了,碰到一个信息,它应该进哪个软件?如果先放在为知笔记,编辑后再放入印象笔记。印象笔记会越来越臃肿,怎么办?如果分几个账号存储,还得切换,又怎么办?电子书输出,印象笔记似乎还不能一下子全输出,又怎么办?

知乎网的收藏,需不需要输出?以什么为标准?

为知笔记的输出,支持Markdown语法,这个是必要的吗?什么人群不必要?

GTD软件哪些人群不必要?什么情况下用GTD,是头上安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PKM中自己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