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张幼仪出生于江苏宝山,她家境优越却充斥着封建思想,父亲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她虽为千金小姐,但长于闺阁甚少出门,所听所学皆为端庄贤惠。
1912年七月,江苏都督程德在江苏创立第二女子师范学院,12岁的张幼仪在二哥帮助下到师范学院读书,受到先进教育。
三年以后,尚未毕业的她接到四哥来信,将她许配给徐家的儿子,徐志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她来说别无选择,她开始幻想自己未来的丈夫,也许他英俊潇洒、也许他才华横溢,总而言之,张幼仪清楚的明白那是自己要携手一生的另一半,要倾尽全力的去爱他。
洞房花烛夜,他一脸不耐烦,连最起码得相敬如宾都做不到。她心里难受,不知为何?难道是因为包办婚姻,他留洋回来思想进步,许是不愿意这种指定婚姻,而且这场婚姻还是政治交易?还是因为自己不够漂亮,并且裹脚?她不断反思,不明所以。
三年后,她生下长子,取名阿欢,希望孩子的到来能给他带来欢乐,然而并没有,他不愿与孩子亲近没过多久就留洋离开。她拦不住他,他为了学业而奔走,她只好恪守妻子本分,孝顺公婆、照顾孩子。
那日,二哥写信给徐志摩,希望他能把张幼仪接到身边,夫妻团聚。他迫于家族压力应下,
她精心的梳妆,换了一套又一套的衣服,渴望得到他的青睐,她斜倚着尾甲板,等待着徐志摩,在人群中第一眼就看到了他。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她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她认得出来,因为只有他在接亲人群中一脸冷漠。张幼仪为了徐志摩低到尘埃里,换来的只是他的冷漠与嘲讽。
后来她才知道他不爱她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早和林徽因坠入爱河,没错,就是那个留英的才女,她比张幼仪漂亮聪明,比她有才华有学问,她思想开放是新女性的代表,她与徐志摩是自由恋爱,远比一纸婚约来的浪漫。
他终于向她提出离婚,这是张幼仪早早就预料到的,然没想到此刻她有了两个月身孕,她给他写信,“我已经怀了两个月的身孕。”
他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你把孩子打掉吧。”
“可是我听说打胎很危险也许会没命的。”
“还有人坐火车出事呢,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他的这句话彻底凉透了她的心,多年夫妻情分,哪怕徐志摩不爱她,却何必如此伤她?
她留下了孩子,签了离婚协议,与二哥去了德国。
张幼仪自己曾把人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如果说与徐志摩婚姻的失败是她人生的悲剧,那去德国后便是她新生的开始。
她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后又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在四哥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于此同时开设了上海第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她出任总经理。
婚姻的失败,二儿子的离世没有打垮这个女人,离开徐志摩后她反而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连一度瞧不起他的前夫徐志摩也不由赞叹她的工作能力,曾经他第一眼看她的照片便脱口而出,“真是个土包子。”只怕如今的她出落的干练端庄也给了徐志摩实实在在的一巴掌。
向死而生,徐志摩说她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是呀,当一个人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时候就自然什么都不怕了。想必那段惨痛的爱情背后的心酸也只有她自己懂得,所以她无所畏惧。
命运总是会眷顾这样善良的女子的,解放前夕,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爱情来的迟了,但却是她想要的。
徐志摩最终没有得到林徽因,娶了交际名媛陆小曼,为了她大额的日常花销没日没夜工作,为了去看林徽因演讲飞机坠落身亡。
他一生爱过两个女人,一个嫁给梁思成比翼双飞,一个纵情挥霍青春走过一生。他把全部的爱给了她们两个,没有分一丝一毫给原配妻子张幼仪,但张幼仪大概是唯一一个最爱她的女人。
当她知道徐志摩的死因时不禁感叹,说到底,还是因为林徽因。
1967年,张幼仪67岁,与苏医生再次来到英国康桥和德国柏林,故地重游,想到与徐志摩的那段经历从未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
晚年的张幼仪当被人问及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可她曾爱他低到尘埃里,得不到他半点怜悯与同情,转身离开,却收获了事业和真正的爱情。
所以,离开徐志摩,她成为了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