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将隔代老人们也争取到育儿的阵营里来

学着将隔代老人们也争取到育儿的阵营里来_第1张图片
溺爱

昨天,朋友在微信里跟我诉苦,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她一气之下将孩子的作业本撕成稀烂。

早上打电话时她说要带孩子去商场玩儿。傍晚,她在微信里说根本就没去。我正纳闷着,她迅速发来一段语音,原本是想带他去新开的商场转一转,让他先写作业,可任凭她使尽浑身解数,孩子依然无动于衷,还仗着爸爸在场,挺直了腰杆的和她对着干。她气急败坏,就这样,作业本迎来了粉身碎骨的命运。

孩子在平时一直都保持着每天写作业的良好习惯,可放假后,孩子三天两头就要去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去就去吧,关键是一去之后平时写作业的习惯在老人们的娇惯下溃不成军,一贯的做法在及其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一泻千里。

老人们以心疼孩子为出发点,在孩子的各种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的软磨硬泡下,一再的逼退底线,直至以宠爱孩子为名慢慢的任由孩子“摆布”,孩子要看电视,电视就那么一直开着;孩子想吃零食,劝说不成就带去超市;孩子要看电视不上餐桌吃饭,就去一口一口地喂饭;孩子不想写作业,就让他随便玩儿。

老人们原意也只是亲孩子,可这种没有原则的宠爱会让父母辛劳建立起来的规矩功亏一篑。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导致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呈现出一紧一松的落差,人痛苦不都是因为落差嘛?孩子在这样的状态里容易摸不着北。在严格的环境里呆久了,突然到了宽松的环境中会将之前严守的那些规矩通通抛到脑后,父母再想建立,难度系数就大了。

明明是那种宽松打破了孩子的习惯模式,老人们却总是丢下一句“我们管不了”然后呈无奈状,这让做父母的情何以堪?

学着将隔代老人们也争取到育儿的阵营里来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似乎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孩子总是渴望着去那种宽松的环境里拥有海阔天空般的自由,父母却担心自己的那一套在自由面前难以为继。孩子的愿望和父母的担心出现了冲突,而且,很容易导致分裂。

究竟要怎么平衡这样的冲突?真该是我们要研习的功课。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教育自己。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学着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达成一致意见,形成统一的立场,在教育的口径上保持统一。这一点其实很容易被我们所忽略,我们总是习惯了先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很少从自身出发寻根溯源,也极少在老人那里学习将统一战线扩大巩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将原本心理上支持我们但行动上弱于执行的老人们发展成在行动上也坚决拥护我们。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在不同的要求下无所适从。

首先,要委婉地不断地不动神色地将自己的理念传递给老人们。他们听的多了也就慢慢形成了一套和你所倡导的接近的理念。如果老人们还是我行我素,并不将你的理念放在心上,孩子明明在家里只看两集动画片,可在老人家就想一直看,看了两集后老人们架不住孩子的哭闹而任由为之的话,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打破了在家看两集的习惯。如果是爷爷奶奶家,可由孩子的爸爸出面,用老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调和。如果是姥姥姥爷家,可由孩子的妈妈从中传递。

其次,如果老人们出于宠爱而阴奉阳违,父母在就适当管教,父母一离开,老人们就听之任之,甚至站在孩子的一边撑腰说话,让孩子们有恃无恐,为父母的教育造成事实上的作梗,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了。扩大共识,弥合分歧,求同存异这些外交辞令也可以加以运用。

最后,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争取老人们的得力支持。这不仅表现在心理上,更应该表现在行动上。教育子女,父母有责。尽管老人们没有这个责任,可我们也不能因为害怕老人们将孩子惯坏而拒绝他们疼爱孩子,我们的责任在于将老人们那些和我们不一致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和,怎么调和,就是艺术了。

爱孩子的心,老人们和我们是一样的,只是囿于经验,知识,娇惯的心态等,在理念上和我们必然会有差异,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差异最小化,化隔代溺爱为隔代正确的爱,将他们也争取到育儿的阵营里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着将隔代老人们也争取到育儿的阵营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