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的伪装性与真实性

主要内容以及观念来自《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作者为霍华德·莱茵戈德,本书指在通过教导人们用合理的方法去培养掌握社会化媒体所需的五种网络素养。

内容主导

主要浅显的谈论的互联网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可伪装性与真实性的对立。

互联网中的主我

主我是形式,是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以“我”指称的那个把所有内部感情的要素归属发展不充分的述谓结构。在互联网中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工具皆是主我的表现场,通过这些社交工具,人具体的建立起了互联网上的“主我”。

互联网中的客我

客我是主我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是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互联网上人由主我的行为即会产生互联网中的客我。

互联网的伪装性

互联网其伟大的地方毋庸置疑绝对会有虚拟性这点,你可以伪装成你所不是的那样,在所谓的微博或者脸书上,从而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一个虚拟的自我。
这个自我可以与现实的自我截然不同,并让现实中你周围的人所不知,不过互联网上的自我说到底也是主我的一种体现。
这种虚拟性带来的伪装性也带来许多亚文化的流行,列如二次元与贴吧政治。
通过戈尔曼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互联网的伪装性

人们向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塑造他人对自身的印象——“印象管理”,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穿着和谈吐,来展示出自己想要展示的那一面。

互联网与现实对立的真实性

互联网的客我与现实的客我在此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你不知道通过屏幕与你进行交流的人,你以为是个十五岁的少女,有可能是一个中年大叔假扮的。
这是互联网带给人的困境,你无法确定你所见到的事物就是真正的如其所是,甚至有时你自身也会生产出一些不现实的主我产物出来。
亦可以说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互联网会产生出如此相对立的真实性。

三点定位法

通过从三个不同的、可信的信息源处验证信息的可靠性。
这个方法可以较为有效的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使得我们不被信息其所蒙蔽,上了他人伪装的当。
不过这个方法在面对重大新闻是可能较为有效的,当在事情变成和你聊天的人是少女和大叔上就显得难以做到了,你的信息来源就缩小到可能没有三个可靠的信息源。

互联网信誉度

这时我们就可以先考察下他人的互联网信誉度,社交页面建立的时间与等级,以及上面的信息与他人对其的评价,是否绑定了其他软件,都可以要来作为其信誉度考察的重要依据,要是与你聊天的少女,她的社交页面极其空白,没有什么资料消息,那你可要小心了。
这里运用了对于他人运用网络的路径的跟踪。

互联网中伪装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中完全暴露自我信息是种危险的做法,可能在现实中遭遇到不利的事情,自己的银行卡遭人盗刷,手机经常接到垃圾短信。
可以说在互联网中的伪装也是使用互联网中必要的一课,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出现。

可这不代表他人告诉你的都是虚假的,互联网是真实与虚假共存的,如同现实,可能互联网比现实要虚假些,就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中的伪装性与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