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你“客套”,你就该当真!

爆米花可以说是小朋友看电影时最期待的标配。所以娘俩达成一致,看电影要共享一桶垃圾食品。为了让喜悦少吃爆米花,我每次都故意抓一大把。

米花桶满时,

喜悦说:“分享最快乐!”

米花桶半满时,

喜悦说:“妈妈,你想吃就吃,不想吃的时候可以不吃的。”

米花桶见底时,

喜悦说:“妈妈,我可以吃得完的。”

米花所剩无几时,

喜悦已默默将米花桶挪至离我最远处了……

孩子跟你“客套”,你就该当真!_第1张图片

上周末,我和朋友4岁的儿子也恰好有过一场“分享”的过招。那天,我去朋友家做客,迪迪开门见到我,立马热情地扑到我怀里说:“杨老师好!我把最大块的巧克力给你!”我高兴地接过迪迪手中的巧克力,夸奖他说:“迪迪真有礼貌!古有孔融让梨,今有迪迪让巧克力,你们都是最棒的小朋友!”说完,我很享受、很陶醉、很夸张地咬了一口巧克力。没想到,迪迪看到这一幕,呆了一下,突然放声大哭,边哭边说:“你为什么会真的吃呀?你为什么会真的吃呀?”

孩子跟你“客套”,你就该当真!_第2张图片

后来,迪迪妈妈跟我讲了讲迪迪生活中的小事。原来迪迪听过《孔融让梨》,而且经常学习故事中的孔融,把最好的食物拿给家中长辈,但通常大家不会像我一样真的吃,而是“善意”拒绝,把好东西省给迪迪吃。迪迪没料到这次我会不按常理出牌,真的把最大的巧克力咬了一口,结果让他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孩子跟你“客套”,你就该当真!_第3张图片

那么通常大家是怎么“巧妙”地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迪迪呢?原来每一位“智慧”的大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拒绝理由。

奶奶会说:“迪迪真孝顺,但奶奶牙齿不好,这大苹果还是你吃吧。”爷爷会说:“进口食品这么贵,留给迪迪吃,迪迪在长身体,爷爷已经老喽。”妈妈会说:“妈妈要减肥,迪迪帮妈妈吃吧。”爸爸会说:“烟才是爸爸的零食,蛋卷是迪迪的零食,迪迪自己吃。

孩子跟你“客套”,你就该当真!_第4张图片

总之,大家都会用各式各样“得当”的理由来拒绝迪迪的好意。以至于在迪迪幼小的心灵里认为大人是不会吃他的东西的。可这次来了位杨老师,居然把迪迪最好的东西真的吃掉了!

这个故事虽然让人忍俊不禁,却也反映出很多家庭在教育上的真实场景。其实,一味地给予或一味地接受,都不能让孩子真正地理解分享的含义。迪迪就是因为自己每次的给予都没有得到家人的接受,所以让他误以为分享仅仅是一个形式,不是真的。迪迪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给予带来的快乐,所以他也无法理解为什么那块巧克力会被大人真的吃掉。

孩子跟你“客套”,你就该当真!_第5张图片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身边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某日,一人对孔子说:“昨天邻居家着火了,我冒死相救,使得邻居家的财产损失减少,也没有人受伤。今天早晨他们为了感激我,送来两头牛作为答谢。”孔子问:“你有收下吗?”此人得意地说:“我怎能收下他们的礼物呢?我要做一个君子。”孔子说:“你要做君子,这无可厚非,可你却让你的邻居做了知恩不报的人!”

孩子跟你“客套”,你就该当真!_第6张图片

在施受法则中,给予和接受都是一种互动,同等重要。这两者就像呼和吸一样,你能全然接受并感恩自己现在拥有的,就会体验到喜悦和满足,之后你也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多。这样,人与人之间美好的能量就会流动起来,从而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其实,在家庭关系中,家人给予孩子爱,孩子也在给予家人同样纯真而无条件的爱。父母和孩子既是给予者,也是接受者。只有两种角色互动起来,孩子才能明白分享的真正含义。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有价值的成员,让我们一起给予孩子分享的机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吧!

孩子跟你“客套”,你就该当真!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跟你“客套”,你就该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