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总结

    学校要求整实习报告,也借机会给自己一年多的实习经历做个小结。

    从大三开始步入公司实习,回头细数已经经历了4家公司了,至大有阿里巴巴,至小有仅3人的创业团队。长长短短的时间切换之间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眼界开阔了。对行业、对职场的认识在这段时间里有了初步的养成,这么说可能有点大言不惭,不过比起以前只知道瞎折腾,对环境的认识的确有助于我去做判断。眼界的拓宽是为了做出更正确的选择。以往做社团搞项目看到什么做什么,那是无知者无畏,虽然试错的成本是极低的,但难免会有原地转圈圈的选择被做出来。经历了一年多的实习,看问题的广度、深度的确得到了不少提升,学会了从价值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去解决”。这是在大学里学不到的技能,在公司里老板们会教会你什么是有价值的,教会你更多“为什么”去做。

    定位清晰了。想想刚进大学时个个都是满腔热血,什么都想干也好像什么都能干。但折腾了两三年后发现其实也没干出什么成绩,当然那些一条路走到“黑”的大牛们除外,毕竟他们也是少数。问题在于我们一直接受的都是没有选择的通才教育模式,我们无需做选择就会过的很舒服,这就让我们渐渐丧失了去创新去求变的能力和意愿。我也不例外。幸运的是比较早的进入实习让我暂时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准确的说是蒙到了。选择互联网、选择产品都是机缘巧合的事情,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于是开始更用心看书、泡论坛、写产品分析、参与相关的沙龙活动等等。对自己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就能有的放矢,不会胸中一团火,边走边燎原了。

    学会了负责。从校园进入职场,要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会担责任。以前在学校里是处在襁褓中,衣食无忧还要啥有啥,我们做事情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对自己负责就好了。但进入职场,开始了实习,开始被迫去做自己不那么喜欢甚至很枯燥的事情,以前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现在就要硬着头皮做完,要想看老板好脸色,还要做好做漂亮。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跨度,一起实习的很多朋友都很难适应这个过程,会有很多牢骚,“厌工”,有时我也会有情绪,这时候要做的是冷静下来,认清楚自己的价值、自己对别人的价值,脚踏实地的做事。我看到很多同学可以大道理讲一堆,能给别人当人生导师,但真正在实操过程中他自己反而会无所适从,错误缠身。归根到底我觉得是态度的问题,愿不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这个过程可长可短,是学生时代终结的阵痛期,无形的痛却要坚持。

    学会自主学习。进入公司第一个感触是:没有课本了。做学生的思维习惯是先了解每学期的教学大纲,我就差不多知道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要学什么东西,不用多加思考,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同时也会有专业的老师来帮你解答你能想到的所有问题。但进入了公司实习发现,没有教学大纲了,接触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识,虽然内有章法但表面却是散乱的,你并不能完整接触到所有的章法。而且也不会有专门的老师会事无巨细的帮你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负责的模块在进行着,其他人并没有义务要帮你。这时候要学会自主学习,明确自身定位后,就开始主动的接触自己该学习的东西,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去年的秋招大军中结识了几个人,聊天中必聊的话题就是平时怎么自己学习和积累的,发觉他们都是有比较好的自学习惯的,面试过程中看得出他们功力的深厚,最后他们的确签的公司都比较不错。

    掌握了一些方法论。一年多的实习经历,或多或少也掌握了一些做事的方式方法。与人沟通、分析需求、解决问题等这类比较虚的,还有写总结、发邮件、做表格、接打电话这类比较实的,大部分经历在做社团带队伍的两年里都有过,但进入公司的环境下和大学校园里还是相差甚远的。实习让我变得“老练”和踏实了一点。在大学里做学生会做社团做久了会从中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会伴随自己相当长的时间,以至于在刚开始实习的时候难以做好角色转换,优越感越强的人进入公司角色的难度也越大,所以也可以说这一年的实习是一个“去我”的过程,要放弃自己以往的不管好的还是差的成绩,从头开始塑造自我。

    感谢这一年多的经历,让我开始重新上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