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独到的见解?那是因为书读得太少!

为什么没有独到的见解?那是因为书读得太少!_第1张图片

我们每天看新闻资讯

我们每天看经济报道

我们每天看娱乐花边

我们每天看体育沙龙

我们每天看时事评论

我们每天看N多订阅号

我们每天或主动看

我们每天或被动去看

总之我们每天都在看

总之我们每天都在看别人写的

小书童现在做的是写给自己看,也是写给别人看,心理上多少有了几分“爽”,然而人家写的我们能看得下去,我写的人家能看得下去吗?

那么原因只有两个,我们写的不是人家喜欢看的,或者说我们写的人家早已在各大App或者大V号上看过,而且我们写的也没有新意(大部分都是copy版的)。

小书童虽小但立志不做Copy君(最多是片段引用),这也是小书童第一次宣扬自己的小小价值观(此处应当有掌声,谢谢!) 。

小书童很早就有做评论人、专栏作家的梦想,然后就拼命阅读评论文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开始重拾应该为时未晚。

大咖评论人都是笔耕不辍,更新频率非常高,而且评论内容极具广度和深度。中国近代著名的记者和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同为著名的当代出版人刘堂江对邹韬奋先生的读书之道——分层次阅读,总结了如下几点(此处为引用):

第一个层次为泛读,拿书随便翻翻,看看有没有自己想看的觉得重要的章节并做好记号。

第二个层次为略读,将书粗略的过一遍,结合泛读时记录的重要章节,确定最终需要研究的内容。

第三个层次为精读,将略读选出的章节,细细品味,攫取书中营养。

小书童觉得应该还有第四个层次,因为作为政论家和出版人对于知识的运用肯定远优于常人。

第四个层次应该是融汇贯通,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一方面将主题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也会相互渗透。就像想要阅读巨著《资本论》没有一点哲学、历史学、文学的知识,是很难完全消化它的。

由此引出今天的话题,为什么我们写不出有“内容”的文章呢?总而言之,要么我们社会经历的太少且不懂得总结,要么就是书读得太少而又不精。

其实大部分人两者都缺,本文仅详述后者——书读得太少!


最近读书,很是对胡适先生对于读书目标的一句口号,我觉得大家可以当作读书的座右铭,至少小书童已经“刻下”:

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也就是说读书要广博要精深。广博是说我们对于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涉猎而且取法得当,广博了我们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待一个社会事件就可以从人性的角度、经济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政治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等来分析了。

平时看文章积极尝试解构评论人的分析角度;比较用一个事件不同的评论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比较同一个评论人不同文章的评论架构。平时也尝试多看看说说想想写写,长此以往多少就有点数了。

至于精深则是决定于你现在从事的职业、研究方向和兴趣所在,小书童建议上班族应该专注于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时间管理等);研究者自然有其专业的方向;对于兴趣所在者则会在博览群书后自然会领悟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就像小书童一样,历来读书不得法,恰好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由此找到了兴趣所在——学习研究如何阅读的方法,就像是武功的上乘心法,更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解一生之需。你说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没有独到的见解?那是因为书读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