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一分货”这话没错

“一分钱一分货”这话没错_第1张图片
Brave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勇敢的人。

谈恋爱、找工作、换工作、考证、买房都是自己做的决定,然后征得家人的同意,最后行动。

可这几天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忍不住对自己有些怀疑,让我反复叩问自己,进行选择时到底有没有自己的一套原则,然后勇敢承担自己决定带来的一切后果呢?

如果不能肯定自己,又要推翻自己的决定的话,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也会有损自己的信心。本来只是一段弯路,结果却又回到了原点。

这件事情是关于重疾险的购买和是否退保的思考(文中提到的所有产品仅为了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无任何刻意推荐的意图)。

2017年初,我给自己买了一份消费型的定期重疾险,20年交,每年交2725元。和家人商量后,家人不支持我买,于是,在10天的犹豫期内,我退保了。

“一分钱一分货”这话没错_第2张图片
定期重疾

2017年7月份,我想买自己买一份含轻症终身重疾险-泰康乐安康,20年交,每年交10324元,家人支持我买这种类型的,他们不懂保险,但是产品可以返本,他们觉得钱不白花。

2018年4月份,我仔细阅读了简七的新书《好好赚钱》和保险精算师李元霸知乎上的帖子《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然后我在犹豫是否要再次退保,再重新选择重疾产品。

根据李元霸的帖子我分析得出重疾险产品的更优选择——即更少保费,更大的保额,一份消费型的定期重疾险性价比会更高(荐品:百年康惠保)。

根据简七的书籍,我也明白,是否退保基于的原则不是沉没成本原则,而是边际成本这个原则,虽然我过去一年的保费“覆水难收”,但那不是我做决定的依据,未来要付出的现金流才是,如果更换保险产品可以做到更少的保费,更多的保额,那么“更换”就是理性选择。

可是,以上两点,似乎也不足以帮我做出退保这个决定,乐安康保终身、含轻症、含终身寿险功能,如果预算充足的话,其实是可以保留的。

那么换个思路,如果我退保乐安康,那么我就要重新配别的保险,我要重新给自己配置一份含有轻症的终身重疾险和一份终身寿险,作用才能抵得过乐安康,那么问题来了,两份保险的保费是否超过乐安康呢?

我从市面上找到两个在各自品类里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做分析的参考。

先看百年康惠保含轻症、保终身重疾的年交保费:

“一分钱一分货”这话没错_第3张图片
终身重疾

再来看擎天柱终身寿险的年交保费:

“一分钱一分货”这话没错_第4张图片
终身寿保费

结论是:

两份保险的加总保费大于乐安康一份保险的保费:6100+5650=11750>10324。

看来,如果我想要的是保终身、含轻症、含终身寿的保险产品,那么我不该退保。

哦,还有,泰康的产品还有一项超级赞的增值服务:就医可以享受全国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服务,意思就是,就医难的问题,比如挂不上专家号,住不上好病房,泰康能帮你解决。这是泰康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服务。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绿色通道服务有时甚至难以用金钱衡量。

之前想退保,是觉得自己买贵了,根据今天的我自己的分析结果,并没有,乐安康是不错的产品。

今天临下班的时候与同事讨论起这件事,同事说不要退了,理由一是泰康的绿色通道,理由二是目前买的保额未来是不够用的,还会叠加保额的,到时候再搭配别的产品也未尝不可。基于这两点理由,再加上我前文中的那点理由,我觉得,“不退保”是更好的选择。

今天写下文章,迫使自己冷静思考,得出重要结论,价格要在comparable的产品之间进行对比,否则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自然也会得出不公正的结论。

俗话说的,一分钱一分货,果真不假。

结论来了,我犹犹豫豫的根本原因就是,2017年买两份保险之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比如竞品之间的优劣分析,依然有一些具体的细节没有弄懂,借着今天“想退保”的冲动,重新梳理一下自己对于终身重疾险、定期重疾险、定期寿险、终身重疾的思考很有必要。

从这件事情,我发现自己的一个弱点,如果选择前没有做足充分的工作,那么选择后依然会动摇,需要做的调研工作不亚于选择之前,所以,决定之前一定要想好,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怕做错,而是怕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引以为戒,有所为有所不为,且知其所以为,也知其所以不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分钱一分货”这话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