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曾鸣教授讲的互联网的本质后的一些感悟

听曾鸣教授讲的互联网的本质后的一些感悟_第1张图片
17-7-14-content.jpg

今天早晨罗胖在微信中推荐了《曾鸣·智能商业20讲》这个产品,目前只听了《联·互·网:互联网的本质》这一小节,听完后有一些感触,如下:

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曾教授用拆字重排的方式讲述了它对互联网本质的理解,分别是:联,联结,把人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互,就是互动的意思。网,商业最重要的是结网。

我的感受是,联结是互联网的本质属性,最初它的作用是联结人,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急剧降低。而互动,则是通过将其与人的性格需求挂钩,使用了人的性格上的小“刚需”来巩固互联网初期联结人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扩大。最终,在互动这个单点突破了之后,便迅速地进行了多维度的扩张,以至于形成了多种维度,多种方式的联结,从整体上看,这就像是一张网。这张网将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陌生人联结起来,使其在这张网的基础上分工协作。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有两个令我赞叹的地方。其一,互联网在完成了人的数据化的过程,也一点点地在勾勒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轮廓。其二,人人互联之后,人类将会有机会以“人类”这个群体性的角度去看世界,这种角度不同于以往“沧海一粟”的飘渺和无力,而是在数据的分析下以群体性的角度去观看。

听这一小节的时候,当时在麦当劳吃着早饭,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灵感,如果把这三个特点用在我自生的成长上面,大概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觉得应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直接使用互联网,并从其本质属性中得到利益。另一个是将这三个特性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互联网所带来的势能,或者说造的这个“局”,变相的通过这三个属性获利。

先说说直接使用互联网。今天的互联网虽然能联结一切,但从其联结的形式上来看,联结的最多的还是文字和多媒体。从联结的内容来看,最多的还是资讯和人物关系。点与点之间的联结效率,陌生节点之间的联结可能性,这些互联网都解决的很好,效率也在逐渐降低,这点儿不用担心。但互联网不会关心联结的质量,互动的质量,协作网的质量。而这,正是我们需要通过选择来提升的。而这样的提升说不定能再一次激发工作效率,生活质量的提升。通过工作,生活的效率提升,更多地将注意力从娱乐中解放出来。不如不再“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操碎别人的心”。

再说说使用互联网的特性。这就有些玄了。如果说互联网的本质是“联、互、网”,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将人、知识、信息、物……都看做是可连接的点的话,能不能用互联网的的这三个特性呢。比如先开始人人,人知,人信,人物,知信,知物,信物……的联结,在联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点与点之间互动的需求,比如人和人之间通过微信互动,人和知识之间通过老师互动,人和信息之间通过新闻互动,人和物之间通过物联网互动。其中有些互动是单向的,比如人信之间通过新闻互动。有些是双向的,比如人人之间通过微信互动。有些是可双向可单像的,比如人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当老师一次面对成千上万的互动请求时,是忙不过来的,此时互动便是有选择的)。有些是正在有单向互动向双向互动过度,比如人物之间通过物联网的互动(正在由信息的收集展示,向信息收集展示控制过渡)。如果这个推演成立的话,那么能得到两个结论,结论一,万物互联将是互联网大成时候的形态,且这个形态中将会以电子互联的方式为主,并辅之以其它的各种方式。结论二,在互联网中的联结将会不断地向所有节点双向联结的方向衍化。

  • 那么也就是说不光光要有网上的“讨论组”,也要有现实中的有效社交,并借此形成现实中的社交实体,也就是圈子。并在这个圈子中充分交流,相互帮助。且网上的关系网和现实中的关系网也可以进行联结。

  • 此外,单向的联结是无法进入到别人的关系网络中的,即圈子中。只有将单向联结变成双向联结才是进入圈子的标志。也就是有些时候即便结识了牛人也不代表进入了牛人的圈子,只能说是建立了一个单向的联结,只有牛人主动与你产生了联结才能说是接入了Ta的朋友圈。也就是说当想要进入一个人的朋友圈的时候,那就是说必须对那个人进行价值输出,并且Ta还接收了这些输出,这样才算是进入了对方的朋友圈。

  • 将这个观点再发散一层,今后的阶层越级可能就不再像是登山,一级一级往上爬。而是通过提升自己的输出价值(可理解为产品),进行关系网的切换。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意思就是相较于出生比较高质量的关系网中的孩子而言,那些身处在质量普通甚至还差一点儿的关系网中的孩子,无论是其在价输(价值输出),还是关切(关系网切换)都比较困难。价输初期难以汲取有效资源完成高价值输出,关切中所花费的次数和时长也较之书香门第多了许多。但一旦走通,在这一路上所形成的价值判断,价值制造,价值输出,并以此形成的一整套关系网切换的技能将会是其最大的竞争力和价值所在。

  • 最后,如果这个观点再发散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评价体系的个数会不断膨胀,甚至膨胀到“精英”共识的“被冲淡”,到那个时候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情况下,“社会阶层”这个认知可能会进化成“社会网块”。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曾鸣教授讲的互联网的本质后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