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三)

第三章《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

        新课程是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和训练。应当承认,多年来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文本,基本上局限于动物学习心理学的视野,一味崇尚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把教育和学习归结为训练。列宁早在《共青团的任务》里就强调了不能把教育归结为机械的训练。第八次课程改革,就是从课程总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设计,始终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是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和训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明确提出改革的进本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这次课程改革关注课程的整体设计,期望确立两种课程----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 这次课程改革力图实现三大转型:课程政策从集权到放权的转型;课程范式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到社会建构中心课程的转型;教学规范从传递中心教学到探究中心教学的转型。在总体设计与课程标准之间存在第一落差,需要通过对话、讨论(概念重建过程)来解决。在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第二落差,需要通过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成长)来解决。

        纵观全文,钟教授对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困惑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阐述,也对改革过程中的反对意见进行回应。正如钟教授所说的,新课程改革不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改革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我们应该把教育问题看作是公共论题,它接受来自社会大众的不同声音,并通过对话与交流来促进各种教育思想、观念的撞击,从而加深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推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课堂探究学习”等理念,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也正如文章提到,我们应该多维度、利用多元化的思维去看待教育,而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新课程改革并不是轻视知识的传授,而是期望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能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面对一个问题:考试选拔制度不变,任凭课程如何改革,我们教师的教学只能是在原有基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而很难有根本性的变革。但就目前来说,考试选拔仍旧是相对比较公平的考核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