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三个故事,和文案这件事

今年是 iphone 面世十周年,怀念乔布斯的氛围尤重,所以想到了之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在2017级新生入学时做的三个关于乔帮主分享。和自己现在的文案工作结合,有挺多感触,做点记录和分享。


点的连接

第一个故事叫“点的连接”。

当年乔布斯念完大学第一个学期之后就不念了,但他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去学了美术课。这门课在当时看起来没用,在十年后乔布斯设计苹果电脑字体的时候派上了用场。

钱颖一说:“这说明人生中有很多个‘点’,你事先没有办法把它们连上,你不知道你学的美术课将来有没有用,但是事后你是可以做到的。”所以钱颖一希望学生要有长远的眼光,相信“点”在未来是会连接上的。

太TM对了。

我一直和很相信一件事,文案不是靠写出来的,而是靠想出来。文字不过是意识的书面化表达。就和钢琴考满十级以后,多数人也并成为不了音乐大师一样。你写十年文案,也不一定会成为文案大师,更别说文学大师。

差的那一点,就是思维边界的差距。

一想到咪蒙,肯定很多人都犯恶心,尤其是我身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朋友,被别人看见关注了咪蒙,比被人看见手机里下了黄片还紧张。但你得佩服两件事。第一是咪蒙对群体心理的撩拨和洞察。第二是,她真的什么都能写。

不管今天是朝鲜进行核试验,还是她二姑大姨妈来了买错了卫生经,没有她驾驭不了的题材。我以前看过一篇写咪蒙创作过程的采访稿,里面有一段印象深刻:咪蒙创作陷入了瓶颈,就会去书架上随便抽一本书读几页,往往就打开了继续书写的阀门。

咪蒙不是搜索引擎,她不知道哪本书对她当下的创作有直接帮助。但文字的思域就像一个迷宫,一条路走不通,总有另一条路可以走,而打开其他通路,往往靠的就是其他八竿子打不着的知识或经历储备。

乔布斯的三个故事,和文案这件事_第1张图片
不太忍心黑这么可爱的咪蒙老师呀

事实上,不得不承认,90%最优秀的文案大师,都不是毕业于广告系。而90%最优秀的文案,尤其是短文案和 slogan,都不是对描述对象本身的刻画。而是打通经验边界后,用通感塑造出来的。

比如泸州老窖这句经典文案:别把酒留在杯里,别把话放在心里

看起来,写的是国人酒局的一个经典场景,喝酒吹逼互诉衷肠,这需要有生活经验的累计。但它其实更让“酒”变成了一种情感的媒介:让有要倾诉的情感需求时,就去喝点酒吧。

如果这个文案只懂酒,一定是不够的。他还得是生活大师,是情感颗粒度很细的情绪大师。(关于情感颗粒度这个事,之后还得写篇文章介绍下。)

还有去年大火的 New Balance 的文案: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初看之下,你会疑惑:这TM是鞋的文案吗?再仔细感受一下,这TM不仅是鞋子的文案,还必须是 New Balnace 这个品牌的文案!

乔布斯的三个故事,和文案这件事_第2张图片
配上李宗盛,确实很有情怀

其实更好的例子,是一个全球经典 Slogan 的诞生:Nike 的 Just Do It.

它的创意方是知名广告公司 W+K 的创始人 Dan Wieden。而他的灵感则来自一个社会新闻:美国恢复死刑以来被执行的第一人 Gilmore,在临行前被问到有何遗言,他的回应极为简单:Let's do it.

如果你熟悉商业史,应该知道这句 Slogan 在 Nike 成长史中有扭转乾坤之效,说它拯救了 Nike 也不为过。

没错,不是来自任何一本经典文案著作,只是来自一个罪犯的临终遗言。


面对失败

第二个故事是“面对失败”。

乔布斯曾经被赶出苹果公司,在外面呆了11年才重回苹果,后来才做出那些惊人的产品。

钱颖一说,他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他知道在座的所有学生,一路走来都非常成功,考上清华经管学院不容易。但是钱颖一告诉大家,“期中考试之后,你们中一定是一半同学的分数在全班里排后50%,也许你们一辈子都没有过这种感受”。这和乔布斯的失败比起来很难算是失败,所以来到清华之后,钱颖一认为很重要一点是要学会面对“假的”失败以及“真的”失败时,该怎么做。

文案是一个很容易尝到挫折的岗位。

某些艺术作品的鉴赏门槛很高,但文字作品仿佛只要认字就能来插个嘴。往往自己满心欢喜的作品,到了客户/老板那里就一文不值。

不幸的是,这种“丧子之痛”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甚至每天得发生好几次。

我入行以前,某些功成名就的大佬问我,文案最需要什么。我回答:“天赋?才华?热爱?”

大佬给的答案是“耐操”。

客户/老板口味千差万别,可能上一秒你还是个宝,下一秒换个人审文案,你就是个渣。真的喜欢文字的人,骨子里大抵都是骄傲的,要不也不会有“文人相轻”这样的说法。这种把自己的骄傲揉碎还得踩两脚的感觉,真TM操蛋。

没有韧性,一定会死得很惨,或者对这个行业绝望而去。

但你要明白,这些“失败”,都是虚假的失败。他们不会摧毁你的写作才能,也不会泯灭你的文字能力。他们,很可能只是因为没有给对的人读到。

乔布斯的三个故事,和文案这件事_第3张图片

像上面这种,夹在报纸里面的彩页广告,可能离你很远。但你们往往想不到它的转化率(相较于金钱上的投入)有多高,说不好回报率是贵司在 social 上投入的好几倍。

但你若真的按照这个牛皮癣风格去写文案或做设计,大概现在的客户和老板会分分钟把你开掉。

同理还有邮箱的垃圾邮件式广告,我记得在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时,奥美创始人奥格威就尤其夸奖了邮箱广告的销售力,但是,他们都好像不那么符合我们现在对“好文案”的定义。因为,他们太“土”了。

可是,在他们所面向的客户群体里——这些人可能是老人、低收入人群、文化程度不高、正在陷入某种困厄的人群。这种直白的文案,就有某种粗暴而直抵人心的力量。

这就是那个场景下绝佳的文案。

所以,你大可以认为,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欣赏你文案的人,只是,恰好不是眼前这个。别灰心,总之,这不是一个“失败”,或者只是一个虚假的失败。

乔布斯的三个故事,和文案这件事_第4张图片

但是,这不是你得过且过盲目自信的借口。好的文案,依然会从每次修改中,得到收获。可能是反省在文字技巧上的精进,或者是钻研客户的喜好,一定有某种方法能帮你提升通过率。

我记得我有个真实的案子,对方建了一个审稿群,里面有28个人。我们写的每篇文案都要丢进去,接受拷问。里面的人都有决定权或建议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的稿子,连 social 文案改10遍都算少的。

更可怕的是,对方团队里,位置最高的几个人,文化水平都不咋滴,还喜欢卖弄和指导,这明显是不合理的。但当时敌强我弱,不敢失去这个金主爸爸,只好弄得整个团队士气低落苦不堪言。

最后攻克他们的方法很幻灭,靠的是打脸。我们一方面从他们自己内部出的内容中(对方是做内容产品的),摘取原话和成型描述。另一方面,用外围账号偷跑偷发被毙掉的文案。

所以客户常常会发现,他们觉得辣鸡的,往往是他们同事已经内部过审的原文。他们那些骂的狗血淋头的文案,比正式文案反馈要好得多。久而久之,声音就小了很多。

你看,这和文案能力没什么关系,活脱脱一出攻心计。但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就会迎来更大的损失。

那才可能是一次彻底的失败。


追随你的内心

第三个故事是“追随你的内心”。这句话是乔布斯在检查出癌症时说的。

钱颖一认为,“不要活在别人的生活之中”这句话对我们很重要。我们不要被教条所束缚,不要生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中。“别人思考是对他有益的,但对你未必有益。不要让别人的想法把你自己的想法抹去了”。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风格和坚持。

Neil French,前奥美全球执行创意总监,在江湖上有“文案之神”的称号。他的文案以辛辣毒舌著称,比如下面这段:

是一则皇家·芝华士广告

如果你需要看它的瓶子

显然,你混错了社交圈

如果你需要尝一尝

说明,你没有品尝它的经历

如果你需要知道它的价格

翻过这页吧,年轻人

很多文案纠结的是,我们要去满足的是客户的需求,怎么可能还保留自己风格的独立性?

在我看来,这可能就是一个文案必经的修行。没有前期被客户踩成一坨屎,就没有后期条件反射般地去为客户考虑。没有前期摒弃自尊式的解剖,就没有后期风格的树立与招摇。

就像我一样,可能给客户写的前100篇 social 文案中,只有一条是客户和我都喜欢的。过了一个周期,随着和客户的磨合度变高,与客户之间的议价能力变强,这个比率就开始提升。而更多自己所认可风格的文案上线,意味着这种 style 就有更大概率得到更好的反馈与声誉,于是客户开始指定:“你用XXX那条文案的风格写一下这个项目。”

我觉得我从业以后,一直还蛮坚持和我的 PM 去 argue 自己风格的问题,即使我的PM斩钉截铁说这不是客户想要的,我也愿意写两条三条,带上自己最想要的风格。虽然客户可能不买账,但至少先在内部团队让自己的风格有个清晰的定位,这一点确实对我自己帮助很大。

“追随你的内心”更像是文案聊以自慰的一句口号,但也真的是一个出色文案必须一以贯之的内在坚持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乔布斯的三个故事,和文案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