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接纳是创伤愈合的开始

《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英语名:The Body Keeps the Score:Brain,Mind,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作者:巴塞尔·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通过作者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以丰富的案例讲述了人在面对创伤事件大脑是怎么样运作,应该怎么疗愈一本书。案例、医学神经系统原理以及疗法都可以在这本书中了解到。

我想在分享里面的一个观点是:接纳是创伤愈合的开始。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后面的疗愈虽然也会有波折,最后还是会水到渠成,终归让过去的成为的过去。

我们的大脑分为基本脑(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情绪脑(调节情绪,体验喜怒哀乐等感受)以及理性脑(学习新东西,分析判断事务等),三者既有分工又有协调合作,从而构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需求,感受和判断的正常运作。如果想更好的控制情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是外界感官信息通过内侧前额叶皮层到达意识知觉,神经科学家约瑟夫

勒杜克斯把这称为“上通路”;自下而上是外界感官信息通过呼吸,动作或触摸来传达到达杏仁核,约瑟夫

勒杜克斯把这称为“下通路”。信号到达上通路比达到下通路的时间要多费几秒,而感官信息都储存在丘脑(大脑的边缘系统,将所有的信息都混成一体,告诉我们:这个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如果丘脑出现故障,没有及时将触觉,听觉,嗅觉所感受到的事情融合,而记忆又是分解处理的,当时间冻结,眼前的危险感觉没有及时传达到杏仁核,从而对事件的大小做出判断,身体有时可能已经采取行动了。

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的神经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转的很顺利,但是创伤事件发生后,有可能有应激障碍(PTSD)出现,这个时候杏仁核和前叶额功能就会发生很大改变,导致PTSD患者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生命我们会有一点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掌控感的时候是最幸福和感觉良好的时候,而大多时候很多事情发生都并非由我们掌控,创伤事件无处不在,或大或小,而每个人对于各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又各有异同。要做到真正理解一个自己以外的人其实是很困难的,更何况面对大的应激事件,那些经历的这些事情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经历过战争的一些人不愿谈及战争,即使他们饱受噩梦,闪回的困恼,性格和脾性与战前已经判诺两人了,还有那些经历过地震,火灾,车祸……的人。

不愿触及,却无时无刻不在的伤痛,成了这些人的枷锁,在遗忘中,在铭记中,在逃避中。创伤先于语言,最后通过“语言”的陈述让往事随风而逝。

作者在书中的一个观点是,当患者可以心平气和的说出事件时,创伤已经开始愈合了。当患者不断谈及自己曾经经历的那些事情,每次都是一次总结和反思,每次都是一次成长,每次都是一次告别,到最后,患者会对那件事一笑置之。能够谈论意味着接纳。接纳了也就是承认那件不好的事情曾经发生过并且发生在患者自己的身上,接纳就是看清患者自己沉迷在那件事情中不能自拔,遭受痛苦和折磨甚至恐惧,接纳就是明白患者自己已经来到了现在,是时候和过去告别,走向新的生活;接纳就是患者相信自己能够在未来生活的更好。

《芈月传》里,秦王给芈月用的就是这招:让芈月不断的谈论与黄歇的种种美好,久而久之,芈月谈及多了觉得无趣了,因为慢慢地她知道她谈的再多也不可能和一个死去的人有未来,那些都是过去了。

在治疗的开始,有些人不愿开口谈及曾经的创伤事件,所以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种叫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EMDR)的方法:让患者自己闭上眼睛轻轻呼吸,慢慢转动眼睛回到曾经的事件中,感受曾经的事件,从而慢慢地从曾经的事件中解脱出来……还有写作,瑜伽,认知行为,舞蹈,戏剧等等,都对创伤事件有作用,不同的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在专业的治疗师的指导下疗愈创伤,拥抱未来。

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战争,地震,火灾,……个人在家中不受重视,亦或是在学校收到欺凌都会是一个创伤事件,一直在我们的身体中作祟,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工作。而我们怎么选择对待这些事件,就看个人的造化。

突然想起袁了凡的一句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接纳和放下,方得新生。

(本文纯属个人读书感想,不具备医学治疗价值,如有心理创伤需要疗愈请找专业的治疗师)


读书|接纳是创伤愈合的开始_第1张图片
本书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接纳是创伤愈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