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源于快消品行业,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来源于宝洁。产品经理在软件行业得到发展,在互联网行业得以升华。产品经理都是为需求而生,为解决问题而体现价值,需求分析和需求实现一直都是产品经理的看家本领。
产品经理的分类
产品经理又分为传统软件产品经理和互联网产品经理,他们的区别在于,目标不一样,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对象不同。传统软件产品经理解决的是客户问题,以招投标胜出为荣,以软件产品销量高和市场占有率高为成功标志,所以在传统软件(其实硬件也是)行业会出现很多奇葩的现象,比如说:能够拍板决定采购的客户领导喜欢就行,功能可以控标就行。至于使用者体验如何,那就不关键了,也没有人关心。所以前几年我们能看到很多客户领导大肆宣扬他们信息化多么先进的同时,是下面无数使用者在骂娘。同时在这个行当里面有一个名词叫“抽屉软件”,也就是买回来就锁在抽屉里了,只有对外宣传,才拿出来演示一下。有些软件为了在招标参数中可以控标,做出很多奇怪的功能,压根不知道干嘛用的,但是体现了差异化,在客户关系搞定的情况下,写进招标参数,就可以赢标。
比如说,曾经市场上销售很火的IBM Lotus Domino,只有使用了,你才知道有多难用。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也是发现需求、解决需求。不同的是他们的目标是用户,是真正使用产品的人,想尽一切办法获得用户的好感,信任和依赖,在大流量基础上再去考虑别的商业因素。这个看似简单的变化,就会导致诸多方法论的差异。现在互联网产品经理很吃香,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谁赢跟谁玩”,这里就分析一下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套路吧,传统软件产品经理的套路,我就锁在抽屉里面了。
互联网产品经理(后面简称产品经理)的核心关注点
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很杂,但是其核心就是以下几个点,要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就要立足于以下几个点,把功夫练到位。
用户
最重要的当然是用户,这是你的衣食父母(抱歉,传统词汇又出来了,勿怪!),他们是给你带来流量的人,是产品服务的目标和对象,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盯住目标用户,以用户满意为荣,以用户抛弃为耻。另外,用户是需要细分的,产品不可能满足天下所有人的需求,在具体做产品的过程中,特别是起步的时候,要细分细分再细分,找到产品的引火人群、天使人群、粉丝人群,找到后给他们做个画像,也就是用户画像,天天挂在家里,办公桌前,对画像上香,膜拜,祷告,做一切事情都要想着这个画像。再者就是用户是会发生变化的,不要一成不变得去看待用户,即使是再成熟的产品,也要不断洞察用户需求和体验的变化,不断优化和调整。
场景
场景是用户所处的环境和一系列活动的组合。用户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用户的痛点和需求也是来自于对应的场景,场景不典型或者不清晰的痛点是苍白无力的。比如说:平时你去买包面巾纸,两块钱你肯定嫌贵。可是当你上厕所,发现没有带纸,厕所卷纸盒也是空的,光着屁股晃荡呢,这个时候有人对你说,五块钱一包,你买还是不买?别说五块钱,就是十块钱,也会骂着掏钱的,为啥你懂的,是吧(什么,你是印度人,哦,那你不在我说的用户范畴)。另外,场景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说:去年雄安的农村小伙子想娶石家庄的姑娘都不容易,今年已经可以考虑娶个北京姑娘了。
痛点
痛点就是不爽、难受、骂娘、愤怒、郁闷、烦躁、不开心,越是激烈,越是紧急,那就越显性;当然也有很多痛点是隐性的,这种时候是用户没有认知到有方案可以解决,所以默默忍受了,但是一旦激发出来满足后,再突然失去,就会变得非常显性。比如说:长期孤独寂寞的单身狗突然找到了女朋友,可是甜蜜一个礼拜后却被甩了,这个时候肯定痛得非常厉害。互联网的产品都是免费(甚至补贴)使用,一旦培养出大规模用户习惯和依赖性,就要开始考虑变现了,就是这个道理。虽然有时用户知道开始割羊毛了,但是已经离不开了,割就割吧。
主线
主线说白了就是产品的立足点,不管后续的产品做得有多大,你早期的立足点,或者说你产品的核心一定是简单的,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说清楚的,这个也就是产品的定位。没有清晰的产品定位就开始做产品设计,这是在谋财害命。
爆点
爆点在没有满足的时候,用户不会抱怨,但是如果满足了,用户会对你的产品满意度大幅提升。正如KANO模型里面所说,满足了魅力属性的产品,用户满意度会指数性的上升。
理论上来说,在流量的黑暗森林法则里面,没有爆点的产品,没有持续爆点的产品是很难生存的。对于早期产品来说,存在各种缺陷、不完善,但是如果有一两个爆点,那么就容易度过生存期。对于成熟产品来说,增加一两个爆点,就比较容易快速扩张。想想iphone 刚刚出来的时候,发短信功能有多么的难用啊,但是看看超炫的效果,还是有很多人买。
另外多提一句的是,产品经理做产品,特别是在早期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图大而全,而是要有亮点,小儿美,一个点验证成功了,再考虑扩展下一个点,切记切记。微信牛逼了吧,就一个ios 版本,人家也是小步快跑,不断试错中成长起来的。关于最小功能产品MVP 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有详细讲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仔细看看。
互联网产品的诞生过程
发现需求
需求有很多来源,老板要求的、兄弟部门建议的,但更多是来自于产品经理分析用户场景的痛点得来的,当然也有跟随竞品的。捕捉需求有很多的方法,需求也分很多类型,需求管理也是大学问,这个在后面展开详表。
产品经理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需求,挖掘痛点,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所以产品经理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方式(有点像神棍,是吧,哈哈)。不仅仅要有代入感,在用户场景中,模拟各种类型用户不断的使用自己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同时就是不断用优秀的产品,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Stay foolish,Stay hungry!
这里要强调一点的就是,产品经理的代入感是必需的,但是不是全部,否则会造成自己的体验是如何的,或者自己的需求是如何的,以为用户的需求就是如何的,成为用户的伪代言人。
需求分析
体现产品经理的专业性时刻来了,需求分析!这个里面的内容非常之多,大的方面包括用户分析、市场分析、竞品分析、政策法规分析、盈利分析、切入点分析、产品的结构分析(包括业务流、页面流、功能流)、爆点等等,但是,也是最能体现你能力的时候,It is show time!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好吧(别装了,不过我还是故意劝你一下)。我想说的是苹果触摸屏是乔布斯发明的吗?QQ这种产品形态是马化腾发明的吗?微信这种产品是张晓龙发明的吗?华为早期的交换机、路由器是自己发明的吗?都不是,哪来的?“抄来的”。为什么要抄呢?因为这是成本最低,实现最快的有效方式,别人已经探索成熟的道路,你为何还要去披荆斩棘,另辟蹊径呢?当然这个“抄”是打引号的,不是照搬,而是深入理解其模式,理解其实现原因和实现逻辑,在自己的目标用户场景中借鉴,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产品的结构化思维:分析需入木三分,不止于表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思路。
产品规划
需求分析清楚了,那就要撸起袖子干了。怎么干,先做个规划,毕竟产品不是产品经理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很多人财物的协同,最关键是领导的同意。这个规划是基于前面详细的需求分析基础上来做的。包括的内容也很多,简单来说包括:
(1)swot 分析;包括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2)战略、布局、卡位、盈利
(3)用户、场景、需求
(4)功能、交互、信息、体验
(5)可行性分析(市场可行性、政策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市场可行性说的是用户意识形态是否接受,比如说早期国内的软件行业,企业客户是不接受saas 的,认为不安全,但是现在市场接受度被培养起来了,企业网的saas 也就火起来了,但是早期的很多先行者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政策可行性,这个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医疗领域。比如说去年魏泽西事件发生后,卫计委一纸文件,无数免疫细胞治疗公司倒闭关门了。最近共享单车非常火,有人想共享电动自行车能不能搞呢?那你既要小心了,政府一纸文书,你忙活半天,可能就白忙活了。
技术可行性,这个也很重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其实是基于基础网络设施的升级火爆起来的,早期2G 的时候,谁会看视频、发视频、打手游呢?如果早期进入,很难熬过去。
(6)版本的规划、运营的策略
设计开发
设计开发包括UI 设计、技术实现、内容编辑等,这个过程产品经理主要是的参与、推动、沟通,确保出来的东西和自己想要的偏离不大。
上线验证
产品出来了,怎么快速验证,如何测量,如何分析指标等等。然后就要进入下一个循环了。
在产品诞生的这五步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几个核心能力:
(1)洞察需求的能力(抽取合适样本用户,调查需求,分析需求)
(2)具备宏观的视野(战略层面、打法、执行路径)
(3)制定合适的迭代策略(控制节奏,小步快跑,这个步伐迈多大,什么频率去迈)
(4)对产品各种逻辑分支的分析能力(极度的烧脑环节,但是必须要做,还要做好)
总体来说,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不是画个原型,而是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画原型的能力要有,但那只是产品经理核心技能的九牛一毛。
顺便说一句,对于传统软件的产品经理来说,无需灰心丧气,要转互联网产品经理其实没有想像那么难。如果要转互联网后台产品经理,其实还蛮平滑的。但是如果转互联网前台产品经理,那么就要把你的目光聚焦到用户上,让用户开心、让用户满意,让用户尖叫,你就成了。只要用心,无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