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时候,有朋深夜来电,大倒苦水。她试图出版一本《三年计划、五年目标》。
比如为了两年后能拿着全奖offer去留学,她现在就得紧锣密鼓做些准备。但保不准自己哪天一时兴起就把出国这页从计划书中撕去。若不做准备呢,她大可全身心投入实习,慢慢积攒起工作经验来。
她为此绞尽脑汁,可谓殚精竭虑、寝食难安,却仍无济于事。
她特别怕选错。一步错、步步错。
哪怕有勇气迷途知返、从零开始,也已经过了最能拼的年纪,脑力、体力各种跟不上,事倍功半,怕是没法成为自己领域的佼佼者。
毕竟,当你想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别忘记别人还在奔跑。他们似乎一直在奔跑。
现在的我们,还一无所有,大可踌躇满志、放手一搏。
回过头,却已被凡尘俗事搅个尘满面、鬓如霜,“不负责任”的大帽子说扣就扣。
好可怕。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蔡康永: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我们怕白麻烦、白学。重头再来,就更麻烦了。
我们之所以愿意现在多些忍受苦痛,是抱有生活会越过越轻松的希冀。
2.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人的,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
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了,他会因此而恐惧,觉得自己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亲爱的安德烈》
一篇文章,让我平静的心出现一丝裂纹。
“于是2015年年初,我逼着自己每天坚持写作,无论熬到凌晨几点都要坚持完成任务。坚持系统化阅读,坚持写读书笔记。当我把自己从舒适区里赶出来一年后,我等到梦寐以求的图书出版合同。这份写作梦想,在我狠狠逼了自己一把后,终于提前50年触摸到它。”
她非常讨厌以前那个每天活得随心所欲,却又总是抱怨为什么生活依然一地鸡毛的她。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所以应当狠狠逼自己一把,早日考取功名。
可是,就算我再怎么喜欢看书、写作,连续搞上个十几个小时,总是痛苦的。
有人说,你要学会忍受这样的痛苦。No pain,No gain.
好,我忍。拼个老命试试。
我给自己定下每天写一篇的计划,放弃健身、社交、娱乐的时间。
写写写,哪怕两眼昏花、神经搭牢,也咬碎银牙和血吞。这计划是必须要完成哒!潦草写就一篇,算是暂了心愿,闭了眼却睡不安生。这分明体现不出我的水准嘛。
熬过两周,可喜的是,总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努力毕竟还是有回报的。
不光脸面气色直逼力衰的六十老妪,身体更是不甘落后,一会腰酸、一会背痛,折腾不停,转个头也咯吱咯吱作响。
在眼睛盯电脑屏幕超过10分钟便果断开始干涩酸痛、坐着嫌累不如躺倒的情况下,写文章真成了一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更别提脑袋还在精心煲着一锅粥。
早上睁眼,想着自己晚上还要推送文章,便赖在床上开始质疑人生。
啊,真烦,我不是喜欢写作的嘛。没劲透了。
莫非内心深处是不喜欢写写写的,应该放弃?
3.
我不继续这么努力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无法忍受,而是“犹至楚而北行也”,大写的南辕北辙。
当贫僧死死按捺住自己对再而衰、三而竭的担心,选择诚实的生活方式——困了倒头就睡后,我才成了生活的主人。
每天早上被清晨的阳光唤醒,洗漱完毕后,大脑自动开启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模式。
前一晚死憋出来的段落,这时只需轻轻一瞥,即可诊断出这处逻辑不清、那处稍显累赘的问题。修修补补,方觉满意。
挥洒汗水后的一小时,也是创作高峰期,很多断片的思路便是这时候连接起来的。练瑜伽,好歹肌肉不会嘎嘣嘎嘣响,能在桌前更久地端坐。
最近,偶然发现一个有趣的app(英语流利说),便兴冲冲打算每天练半小时口语。我喜欢这个app的闯关模式,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张嘴就是一口流利的英语。期待ing...
其实,我也没法看见未来,告诉我这些“不努力”究竟对不对。但我喜欢、享受这些与目标不符的“不努力”。
说不定十年、二十年后的一天,这个公众号会弹出一篇文章,告诉你,这些“不努力”的好处。现在的我还太年轻,说了你们也不信。
我们太容易急,等不起春耕秋收。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提出了“千层饼模型”,告诉我们,每个人享受不同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
“千层饼是我的最爱,每次去看父母的时候,妈妈都会准备很多,我会把它们一扫而光,但这并不表示我每餐都想吃千层饼。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在其他事情上,比如写作和看电影,以及我喜爱的人。虽然我的家人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每天和他们相处8小时并不一定是最幸福的;相反,有时不和他们在一起,也不代表我就不爱他们。“
选择正确的活动并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积极心理学家桑尼娅·吕波密斯基、劳拉·金,以及埃德·迪纳提出,“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种层面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状况。”
可能我享受的写作时间一天只限于五、六小时,我还在尝试,我想要更幸福。
梭罗:生命并不长,别再赶时间了。
亚伯拉罕·马斯洛:一个人如果不能时刻倾听自己的心声,就无法明智地选择人生的道路。
我们努力奔跑的同时,要记得倾听自己的心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做多久,最适合我们,最能让我们幸福。
而不是一鼓作气,在一条道上,走着走着,就走死了。
透支肉体与精神。
4.
泰勒·本·沙哈尔: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感受。
我希望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仍然敢于拥抱新鲜的事物、敢于尝试,不断成长,有能力、有信心迎面风险。
我希望自己是可持续发展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