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章
作者:黄石公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12
[典]德足以怀远。
[注]怀者,心悦而诚服之谓也。
[译]品德足以使远方的人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
[评]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在无形中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鉴]秦晋交战,穆公命危一弦。突现一彪人马,持各色农具于晋军后腰杀出,使秦军反败为胜,生擒晋惠公。穆公要重赏歧山农夫,谁知他们一起跪拜:吾等只为报答国君不杀赐酒之恩,非为封赏而来。
[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大到千乘之国,小到三二人之团队,作为领导者,必须以德怀远,体恤属下,亲其亲而仇其仇。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靠前途愿景,制度规则,更需要领导仁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俗语云: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团队核心人物的人格张力之大,可胜九牛二虎。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13
[典]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注]有行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矣。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人若志诚守信,乃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必忠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有得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心。一异者,言天下之道而已矣,不使人分门别户。赏不先于身,利不厚于己;喜乐共用,患难相恤。如汉先主结义于桃园,立功名于三国;唐太宗集义于太原,成事于隋末,此是义足以得众。
[译]信,足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到众人的拥戴。
[评]人言为信,人无信不立。成大事者都能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
[鉴]春秋时晋文公一次攻打原国,和将士们约定十天攻下,结果到第十天没有攻下,就下令鸣金收兵回国,群臣劝谏他再坚持三天就可以攻下了,他说:我和将士们约好十天,十天不退兵,我将失去信用,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这样的事我不做,毅然率军回国。原人听说此事后,说有这样守信的君主,我们为什么不归顺他呢?于是自己投降了。卫人听说此事,也主动归顺了晋文公,正是信使他成为继齐桓公之后又一霸主。
春秋时齐国的孟尝君一次派门下食客冯谖到薛地收债款,冯谖问是否要买些东西回来,孟尝君说你看家里缺些什么就看着买吧。冯谖到了薛地后,对还得起的就收,还不起的就免,并当场烧毁债据,薛地人对孟尝君十分感激。孟尝君见听说后很不高兴。冯谖说:我虽然没有全部收回债款,却买回来了家里最缺的东西,就是“义”。一年后,孟尝君失宠,被免掉宰相职务,他只好回到原来的封地薛,受到薛地百姓夹道欢迎。孟尝君这才明白这就是智者冯谖为他买下的“义”的道理。
[悟]易云:义者,利之合也。所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决不会与下属争利,而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职工多谋福利,这样才能以义取得下属的信任,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守诺是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的关键。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必须兑现。机会不会降临于一个言而无信的人身上。生活中有些人信口开河,随便许诺,却不去兑现,以为是小事,却不知对小事的失信使人怀疑于大事的信用。没有信用的人就像一张空头支票一样没有实际价值。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14
[典]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注]嫌疑之际,非智不决。
[译]才识足以从历史中总结出经验,明智足以洞察属于的心理,这样的人才是人中的俊杰。
[评]无才智,不能通晓丢得失;不聪明,难以分辨是非。才智齐足,必能通晓时务;聪明广览,可以详辨兴衰。若能参审古今成败之事,便可鉴其得失。
天运日月、照耀昼夜,无所不明;人聪耳目,听鉴声色,无所不辩。居人之上,如镜高悬,凡人善恶,自然照见。在上之人,能分善恶,辩贤愚,在下之人,自然不敢为非。
能行存之于心,仁义行之于外。但凡动静其间,若有威仪,是形端表正之礼。人若见之,动静安详,行止威仪,自然心生恭敬之礼,上下不敢怠慢。
自知者,明知人者。明可以鉴察自己之善恶,智可以详决他人之嫌疑。聪明之人,事奉君王,必要省晓嫌疑道理。若遇嫌疑却近前,行必惹祸患于身。若识嫌疑,便识进退,保身无祸也。
[鉴]既博学多才,又洞彻古今,既明察秋毫,又人情练达,既知人善任,又宽厚容人,这样的领导,既可让手下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又让坏人坏事无法藏奸。德行高尚,恪守信用,办事公正,博学多才,明智通达,具备这种品质的,就是人中人俊。
古刹里新来一个小和尚,他问方丈,应先做什么,方丈微笑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来见方丈说:众师兄我都已拜过。方丈平各地说:不对,你肯定还有遗漏,继续了解、认识吧。第三天,小和尚说:我确实把寺里的师兄都认识了。方丈说:还有一个,你一定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去吧,寻到他后再来见我。小和尚满腹疑惑,他挨个人询问,挨个房间寻找,白天,夜里,找遍寺院的每一个角落。终于有一天,他在水井边看到了自己的身影,才豁然开朗。
[悟]方寸以为驭,德才作两翼。觉察力和洞察力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觉察力是识己的,洞察力是识人的,二者缺一不可。觉察力是在自我修德中获得的,因此我辈务必要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修德悟道;洞察力是在与人打交道的实践中逐渐习得的,所以我们也要深入钻研现代心理学及其实用技术,不可固执一辞,盲目排他。近代学者梁濑溟深思力行,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融会贯通,倾力写出《人心与人生》,此书虽逾半个世纪,个中观点依然熠熠生辉,至今令我等难望其项背。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红楼梦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高自有人仰望,通达未必不豪杰。学富五车如何?不学有术也罢,识时务者为俊杰,咱做一辈子干货生意,总不能不知道“人烦”几个钱斤吧!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15
[典]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注]俊者才高,豪者行远。
[译]行为足以为人表率,智谋足以解决疑惑,诚信可以使人信守约定,廉洁可以仗义疏财。这样的人是人中的豪杰。
[评]诚信,君子之本;守己,养德之源。执法从其公正,不偏于事;主财守其廉洁,不私于利。肯立纲纪,遵行法度,不贪财物。惜行止,知羞耻。能行此四件,便是英豪。
[鉴]行为、智谋、诚信、廉洁是豪杰的四大标签,最大的特点便是仗义疏财,一诺千金,敢作敢为,能与下属同甘共苦,这样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才华,却可以笼络许多英才为其所用。春秋时晋文公即位后,论功行赏,功大的封邑,功小的晋爵,介子推不愿受赏,以死明志,重耳仍把绵上封为介子推的祭田,令群臣感动,更加竭力相报。
[悟]要想做成一翻事业,除了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外,还必须组建一个团队。而团队的大小取决于核心人物格局的大小,有多大的格局,就能做成多大的事业。德者怀远,义者得众,智者照下,毫者多施。相对于才俊来说,豪杰的智商可能稍逊一筹,但情商却更高,豪杰成就事业,靠的就是好的人脉资源,能得贵人相助。一等的领导者靠德行,二等的领导者靠仁义,三等的领导者靠智慧,四等的领导者靠人缘。茶结隐士,酒交豪侠。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胸无点墨的武夫粗人,他们的学问不高,德行也不见多高尚,却能在江湖上有一片立足之地,靠的就是行端做正,以身作则,不贪财物,危难时敢担当,能吃亏,成功时不独享功名,舍得封赏,愿意与更多的朋友分享财富。对于没有太大野心和能力的人来说,能跟着这样的豪侠之人干事,心里踏实,不受委屈,薪多薪少,图个痛快,何不受人拥戴呢?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16
[典]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注]孔子为委吏乘田之职是也。迫于利害之际而确然守义者,此不回也。
[译]恪尽职守而无所废驰,坚守道义而不稍加改变。
[评]设官定位,各有掌管之事。分守其职,勿择干办之易难,必索尽心向前。避患求安,生无贤易之名;居危不便,死尽效忠之道。
[鉴]官有大小之别,职无贵贱之分。庖丁只是一屠夫,不以位贱,数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解牛之术,不能眼看,就能将牛肉的每一块组织分解开来,在煌煌史册上占据一席一地。
[悟]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个位置,无论这个位置自己是否满意。不论职务大小,权责轻重,在位一天,就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到守职而不废。既要遵守职业道德,还要坚守原则底线。面对利益甚至是生死冲突时,坚持道义,毫不妥协。
当我们尝试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改变,其实改变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们的心态,当我们的心变宽了的时候,世界也就不再堵了……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17
[典]见嫌而不苟免。
[注]周公不嫌于居摄,召公则有的嫌也。孔子不嫌于见南子,子路则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惟至明乎。
[译]受到嫌疑却不苟且避免。
[评]要追求自己的远大抱负,就要有担当一切的胸怀和格局,不能顾忌世人的非议和嘲笑,否则就难免会人为地为自己制造许多障碍。
[鉴]周公为了父兄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地辅助成王主政国事,被包括召公、姜太公在内的很多人误解、猜忌,但他并未因此而在,耍性子,摞挑子,而是仍忠心治国,在成王长大后把一年治理有序的国家交给他。孔子不得已去见南子,引得子路很不高兴,因为南子的名声不好,子路觉得老师不应该和这种人有染,而孔子却坦然面对,问心无愧,因为孔子把自己当成大海,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能把一杯水变黑,而一杯黑水倒入大海,不会影响大海的碧蓝。所以,不是明达之至的俊杰,是做不到见嫌而不苟免的。
[悟]古今能者,任劳者众,而任怨者寡。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流言蜚语,杀人不用刀,血不见刃。职场上的很多人不是累死的,而是被小人的毒舌绞死的。小人们德不厚,才不济,还想处处占便宜,抢风头,整天拿个暗器躲在角落里,专挑别人脸上的灰醭氿子,看到某人被提拔了,就说某人会不阿谀谄媚、巴结领导,看到哪个女人被重用了,就说那女人必定给领导有一腿;听说谁谁的作品又得奖了,就说那奖不是通过什么不当途径得来的呢。反正这种人,只要看到别人进步就难受,要得给你兴点风作点浪,不会游泳的,吐沫星子多了都能淹死你。周公如果见嫌而免,就没有周朝八百年的兴盛,孔子如果见嫌而避,也就成不了万世师表。身正不怕影子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青山依旧在,何惧夕阳红。前些年因工作关系,我经常带一些美女园长外出学习培训,也偶有个别薏米相约品茗。于是便有人借机造谣中伤,说我专好漂亮娘们这一口,当时气得抱不住火。后来自己学习了心理学,学会换位思考,才明白造谣者其实是出于一种仇富心理,或是酸葡萄效应,因为他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让别人得到,这样也便原谅了他们,如今七八年过去了,当年追随我的那些美女园长们一然与我亲如兄妹,而且家庭和谐幸福,事业蒸蒸日上,白白苦熬了那些撕逼丰富的想象力。
哎,本来,我只想做个君子的,现在却不得不做圣贤了,这事整的……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18
[典]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注]俊者,峻于人也;豪者,高于人也;杰者、桀于人。有德、有信、有义、有才、有明者,俊之事也。有行、有智、有信、有廉者,豪之事也;至于杰,才行足以名之矣。
[译]见到有利可图却不随便取为己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是人中之杰。
[评]名显于己,行之不公者,必有其余殃;利荣于家,得之不义者,必损其身。事虽利己,理上不顺,勿得强行。财虽荣身,违碍法度,不可贪爱。贤善君子,顺理行义,仗义俦才,必不肯贪爱小利也。能行此四件,便是人中之杰也。诸葛武侯,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嫌疑莫过如此。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如此。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鉴]利字当头,千万不可放弃自己的操守,不做见利忘义之人。素书认为,具备了“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苟免,见利而不苟得”这四种品质的人,就是人中之杰。。
[悟]对义和利的态度,是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在他眼里,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见利而为的小人重利而轻义。孔子的道德理念不可谓不高端先进,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需求,孔孟把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价值观作为圣贤修身的目标当然是可贵的,但他忽略了阶级社会的层次性和人性的复杂,不是所有人都要立志当君子和圣贤,所以他的这些学说并未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认同和践行。孔子的价值观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大同社会的条件下的,可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时到今日,世界还是动荡不安,危机四伏,战争纷起,弱肉强食,人类也远远没有达到大同的境界,因些他说提倡的道德标准仍然具有前瞻和引领作用,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而不宜作为对普遍大众的统一要求,所以,即使放在今天,能够做到“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苟免,见利而不苟得”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他们是道德楷模,是各类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是值得大家学习和效仿的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