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是个普通人

我们大都是普通人,而大多数普通的人,在20多岁之前都是自视甚高的。

我们自小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呢?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父母观念都是“孩子都是自家的好”,自家孩子取得一丁点儿成绩就被夸作前途无量,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多是附和之声。其实有时候也不能怪父母,父母眼里的孩子永远是经过美颜相机过滤过的;也不能怪亲戚和周围人的随意应和,聊天最重要的准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孩子可是聊天利器,无所事事的家庭主妇们能聊一个下午,虽说都是鸡同鸭讲,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多数时间隐晦地自夸,偶尔谦虚回应对方的夸奖,并投桃报李将其一顿猛夸。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聊完天双方客气地表示下次再聊,拍拍屁股转身便走了。至于说过的场面话,早抛到了脑后,只作为下次见到对方儿女时调侃的谈资。而作为对话方之一的我们父母,得到了满意的结论,宣扬夸奖了自己的孩子,连带着工作生活中的郁气似乎也得到了纾解。而作为被调侃对象的我们大多是不折不扣的受害者。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和周围人灌输“你很棒”“你是优秀的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你”之类的观念,不管真心假意,幼稚的我们尽管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似的谦虚着,可心里的骄傲是挡不住的。

尽管家庭里有一个人唱白脸,就总会有一个人唱红脸。但我们在家里刚被平复下去的小心思出门就会破功。尽管知道周围邻居们的夸奖可能都是场面话,但你本来就不服气父母的批评,于是自作聪明地将二者中和了一下,还沾沾自喜地觉得中和的结果肯定比不上真实的自己优秀。

很多人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来评价那群小时候被夸赞众多,而长大后却平庸甚至落魄的那群人。不过说实话,这类人里“伤仲永”的情况未必多。现在孩子多聪明啊,很多大人始终秉持着“孩子还小,孩子是最单纯的”的想法,在这样的家长亲戚邻居面前,越来越早熟的孩子是多么容易蒙混过关啊,为了自己那点小小的虚荣心,表面谦虚内心膨胀,任父母们将自己无限夸大也不反驳。

真正的变故往往发生在远离熟悉的人独自去生活的那一天,比如你上了一所离家远的大学。怀揣着对崭新生活的无限向往,你以为你是出了笼的鸟,自由自在,你也确实过得很开心。你还以为大家都是这么放松,这么无忧无虑。结果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很努力地考各种证或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你默默地看着他们在奋斗,你这么想,不急不急,我很聪明,我要是想努力很快就能追上他们的,甚至可能比他们还棒。你就这么一直想着想着,所有考了第一、才能众多、走上人生巅峰的场景都是你幻想出来的,你耽于很久远的那个“优秀”的你不可自拔,你陷入美梦无法醒来。

不过命运总是恶趣味的,它才不会让你沉迷幻想就一直这么快乐下去的,于是有一天你就幡然醒悟了,发现自己落后了别人一大截,以前的生活就像楚门的世界,过去站在高处的幻觉像肥皂泡样一戳即破,你开始慌了。然后你该怎么办呢。

故事从这里开始出现两种不同的走向。你终于认清自己只是普通人中的一个,从此后过努力但依然平凡的生活。或者你不甘心,拼命努力的同时觉得自己一定是命运垂青的幸运儿,尽管这时候你已经看到了你跟别人的差距。不过还是有转机的,或许你用多于别人好几倍的努力来弥补这个差距,虽然很难,但只要不放弃就还是有希望的嘛;或许你拼命努力都没法超越别人,毕竟在大多数人智商都在差不多的水平线上下波动时,大家最终的归宿就都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独自生活的日子就像照妖镜,也许它会一时地迷惑你,像故事里寂寞千年的妖精。不过总会有那么一天的,那天就像一个普通的风和日丽的上午,妖精玩累了,想换一个人了,于是它就甩出那面真正的镜子,等你送它最后一次滑稽的表演。然后,信仰像溃于蚁穴的千里之堤,生命出现一个隐隐的大洞。

不好不好,这结局多不讨人喜欢啊。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成圣,就是总有他们的小缺点,在一定的时候,我喜欢这些小缺点,它们让我们更平易,看起来更容易有进步的空间。比如,我们总会抱有小侥幸,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我们总觉得或许下一刻就好了呢,我说的是真的,一切皆有可能,永远不要放弃希望,说不定努力着努力着,转机就在前方。

总之,或许故事的前半段是不太如意的,但我们可以努力让故事的后半段更加圆满。以来路为鉴,现在即是未来,永远相信下一刻会更好,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你也是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