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尼尔森汽车事业部发布《2017年中国互联出行白皮书分析报告-分时租赁》,该报告从互联出行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时租赁市场分析及分时租赁需求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本刊记者对报告内容进行梳理,以此呈现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分时租赁之全貌。
互联出行市场现状及趋势
观察中国出行方式的变化,可以发现,当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各种互联网出行方式层出不穷。20世纪70-80年代,自行车是中国出行方式的主流;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逐渐全国普及;90年代,汽车开始逐渐在中国普及;21世纪初,中国的一二线城市逐渐开通地铁;2010年,中国正式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2011年,汽车分时租赁兴起;2012年,出现P2P租车;2014年,专车、快车、顺风车、拼车、智能巴士、共享单车相继出现;2016年,共享电单车出现。
互联出行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有数据显示,到2018年,中国在汽车互联出行年市场容量有望从660亿元增长至38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79%。
互联出行方式的渗透现状如何?据了解,目前消费者熟知的出行方式为共享单车、专车、快车、顺风车、拼车,并且使用转化率也较高,但汽车共享使用率不高。未来,分时租赁的使用率会有所提高,网约车虽然目前使用率较高,但部分使用者表示未来减少使用的比例高于其它出行方式。
互联出行的方式对未来人们购车有一定的影响。有一小部分互联出行人群,未来将会放弃购车,这部分人群中非车主比例更高;而车主则相对更期望私家车和互联出行二者兼得。
分时租赁市场分析
解读中国汽车分时租赁的市场现状,得以发现,分时租赁的企业数量多,但大多没有形成规模,整个市场正在飞速发展。此外,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分时租赁汽车均为纯电动车型。因为肩负着新能源汽车销售和推广的使命,多家整车厂均已开始布局分时租赁市场。
目前,分时租赁以一二线城市为主,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布局二线城市,甚至涉足三线城市,如芜湖、佛山、唐山、江山等。
总览汽车分时租赁声量,从2015年年初至2017年5月底,汽车分时租赁话题共产生44676条,主要集中在行业新闻和使用感受。从声量趋势上看,2016年下半年声量略减。2017年3月由于“多省公务用车推行分时租赁”的新闻而引发声量高点。
汽车分时租赁的声量中,一半是行业新闻相关的内容。除此之外,消费者讨论也占到比较高的比例。50.2%为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新闻,绝大部分新闻为分时租赁行业市场蓬勃发展的新闻;46.0%为消费者讨论,主要集中在对于汽车分时租赁的使用感受;3.8%为汽车分时租赁品牌积极地推广品牌活动,并获得网民参与和反馈。
分析分时租赁用户群,一二线城市是分时租赁的主要城市,80后是主力人群,其次是70后和90后。50后、60后虽然份额不大,但对分时租赁的使用率也较高。
观察分时租赁用户背景,分时租赁用户中几乎一半是没有车的,特别是60后用户,但大部分80后用户反而是有车的。
分时租赁需求分析
为什么鲜少使用分时租赁?实际上,分时租赁的覆盖率不足仍然是不使用分时租赁的主因,而体验不好和担心纠纷的这部分用户则是可以通过提高使用体验来获取的。
观察分时租赁使用场景,使用分时租赁出行以休闲娱乐目的为主,多数为两人出行或和家人出行为主。80后业务拜访的比例高于整体,除此之外,跟孩子出行的比例也较高。
分时租赁是否会影响人们买车?其实,分时租赁用户很少会放弃购车,尤其是80后,他们大多觉得互联出行和购车应该二者兼得;而90后相对更偏好互联出行;70后及年纪更大的群体则相对更偏好购车。
重点观察90后人群,90后和没有私家车的人群会更多地使用分时租赁。从使用频率来看,90后人群的月均使用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非车主的月均使用次数明显高于车主。
在消费者正面评价中,出行方便、便宜和环保排在前三名。那么,消费者不喜欢哪些方面?主要在于客服电话难以打通,因而被网民抱怨最多;部分消费者认为并没有明显价格优势。除此之外,APP也被网民抱怨较多,绝大部分为抱怨APP不好用,线上显示与线下不一致。
观察分时租赁的使用满意度,大部分使用者对分时租赁表示满意,这也进一步从侧面证明了为什么分时租赁增加使用的转化率较高,但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车辆选择少、取车及还车不方便、车辆状况不好)。
展望汽车分时租赁的未来发展,用户对于分时租赁的未来发展基本都是持乐观态度,从运营模式、收入模式到车辆使用,用户都给出了不同的展望和建议。对于分时租赁市场建议,可以从客户、成本、便利和沟通四方面来看:
客户:用户群体为一二线人群。他们的需求是安全、无后顾之忧,遇到事情有人能及时处理和协助,希望能够用这辆车带着家人或朋友休闲娱乐,所以他们偏好中型车。
成本:用户群体在乎经济性,对于目前的汽车分时租赁费用,用户表示满意。
便利:家或单位附近有网点的消费者,他们有明显更高的比例会使用分时租赁。
沟通:宣传时要突出使用成本便宜、网点分布密集且合理的特点,同时宣传良好的使用体验和纠纷解决能力,打消用户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