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画廊”引爆朋友圈的背后

就在今天,我的朋友圈被腾讯的公益活动占据。

在几个小时内,这次名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活动迅速蒸发成为一个极其具有影响力的营销事件。

“小朋友画廊”引爆朋友圈的背后_第1张图片

从这个活动本身,我们可以观察到引爆人们转发朋友圈的几个因素:

符合大众价值观与展现自己的需求

带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的产物,在这个时代是可以让人愿意转发的?人们为什么愿意展示这样的内容?

1.展现自己的审美:良好的审美意味着有着相对高的阶级,在一个社会中,中产阶级才会关心艺术和音乐,这样的内容可以让转发者带有莫名的优越感。

2.展现自己的情趣:希望通过展现自己除了工作之外的有趣的一面,吸引别人来更加关注自己。

3.展现自己的善意:每个人都愿意展示自己的良好品质。被疯狂发酵的罗一笑事件在朋友圈里引爆的原因,就是人们愿意展示自己的善意,建立一种较为正面的形象;而相比之下,像咪蒙之类大号的负能量文章,虽然阅读量较高,但转发量不会很高:大多数人会在转发时顾虑自己的正面形象。

4.展现自己的合群:我大家都在转发,我也加入(凑个热闹)吧,也许那本《乌合之众》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原因。

针对这个事件,人们无意中被切中了与这个时代相符合的政治正确的价值倾向,并且这一个点恰恰也符合了人们想要塑造“朋友圈自我”的需求,所以转发的概率大大增加。

观察时代下的人性变化,在月光族的年轻人去贷款买车,四处旅行,周末看展,偶尔还要去参加各种线下活动的时候。新兴的需求会逐渐生发,中产阶级在晒完各种旅行摄影之后,了解艺术,参与公益一定会兴起。对于这些“新产业”来说,最好的时代也就不过如此。

小金额的投入>免费

在《上瘾》这本书中,讲述了产品如何让用户上瘾的四个阶段,包括:触发、行动、多变的赏酬、投入。

最后的一个阶段就是投入

用户对某件产品或某项服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对该产品或服务就越重视。事实上,有充分证据表明,用户投入的多寡与其热爱某项事物的程度成正比。-《上瘾》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对待一大堆免费资料的时候的态度(一下载下来就搁在那永远不打开),和在对待自己花了不少钱买来的在线课程的时候的态度(每天准时打开app认真学习)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就知道在产品中投入和不投入之间的区别了。

这次的活动设置的购买画作的金额,不多不少,刚好是一块钱,非常合适。对于大多数的微信用户来讲,是一个对产品毫无压力的数字:较低的门槛可以使更多的人愿意买单。

新方法>旧方法

微信公众号的颓势不可避免,在各种大V、平台纷纷通过其他方法“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或是越来越肆无忌惮地通过软文变现来说,微信现在的内容营销生态,新方法永远胜过旧方法。

靠一条转发的公众号文章引爆的难度越来越大,取而代之的朋友圈海报裂变成为了朋友圈传播的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演化出来的新方法,在知识付费的大潮下被大V们屡试不爽。

不可否认,海报在朋友圈的展示,以及其第一事件传递的信息可以相比文字更加具有爆发力。而另外一个层面是,为什么能否爆发出如此的传播效应。我想还是与内容本身的势能有关。

在朋友圈海报裂变增长黑客的体系里,海报本身的价值点、视觉冲击力是最重要的一种势能;就算是小范围传播也会传导出大的转发效应。令人称奇。

所以,势能更多的是建立在产品本身的打造。

最后,不得不佩服腾讯的产品对于人性的洞察能力,就算是被套路,也心甘情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朋友画廊”引爆朋友圈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