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阅读那些小事

BILL GATES每年都会推荐书单,前几天他在微博上推荐了5本书。他说,

我最喜欢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虽然我很幸运能在工作中认识许多有趣的人、走访很多迷人的地方, 但我仍然认为书籍是探索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最佳途径。

今年开始在豆瓣读书做打分记录,不知不觉也快到50本了。往年也看书,但没今年强度那么高,总结下小小的体会和改进。

选书
以前看书很狭隘,偏向于商业类畅销书。年初在微博上偶遇一份书单,开启了自己对其他领域的探索。我特别认同“书籍是探索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最佳途径”,而且是最低成本。对于想看书却不知道看啥书的朋友,通过书单推荐去选书是最省事的,亚马逊年度书单,豆瓣高分书单,阅读达人的豆列等,涵盖各个大领域,很容易从中列出自己想读的书。通过出版商选书,也是一种好方法,每个出版社有它擅长的领域和视角。比如我很喜欢中信出版社财经类图书,还有湛庐文化擅长的经管类、心理学类和生活类图书,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战略合作。这几家都是传播国内外前沿思想、科技研究及未来趋势的思想传播机构,是畅销书制造机。推理小说界巨头是南海出版。如果是国外文学,可以参考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或者有自己喜欢的译者更好,比如《老人与海》有张爱玲、余光中,《月亮与六便士》有傅惟慈、陈逸轩,《小王子》有张小娴,周克希,李继宏等等,风格不同,各有千秋,当然能看原版是最好了。有时一本非虚构的国外书感觉晦涩难懂,有可能原因出在翻译上,同样是塔勒布的作品,《黑天鹅》清晰易懂,《随机漫步的傻瓜》就很多重复或者不通顺的语句。有自己明确想深入探索的领域时,可以选择该领域中的大牛作者来择书,看了部分阳老推荐的大牛作品,感慨经典能流传持久,不只是因为理论系统,作者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理论更加便于理解和推广。想法很多,技术上无法实现,也是百搭的。

西蒙之于认知科学、马奇之于管理学、
诺曼之于设计、坎贝尔之于神话、莱考夫之于隐喻。
费曼之于物理学,安德森之于网络学科,
阿西莫夫之于科幻,艾科之于文学,
弗洛伊德之于心理学、王阳明之于阳明心学,
芒格之于投资、张五常之于经济学,德鲁克之于管理学
亚历山大之于编程语言、佐藤信夫之于修辞、纳博科夫之于小说
阿奇舒勒之于创新算法(TRIZ)、野中郁次郎之于知识创新(SECI ),
伯恩之于沟通分析(心理治疗),达尔文之于天择演化(进化论)

阅读笔记
今年看《复杂》和《隐秩序》时,几乎天天晚上看到十一二点,多数时间还是花在笔记上。看到精彩处会做个小标记,到第二天再做笔记的效果较好。边看时边记,速度太慢,看完过很久再记又会忘记。除了金句摘要外,书中碰到未知的人物,术语概念,反常识,事后最好能查询下,有助理解和延伸。今年每位新接触的作者,我都会WIKIPEDIA或者百度,大致了解作者有哪些作品和所属思想流派,还会炸出很多相关人来,大脑有了印象后,经常会有这本书里提到的人物或者内容是我在那本书里看到过的,相互发生反应,特别有趣。

图书馆
我是甬图多年的粉丝,图书馆的服务和便利使我经常跑图书馆。很多人还停留在图书馆里的书是很旧的印象中。甬图经常上新书,读者可以凭图书证向甬图推荐新书,甬图购买后会第一时间先通知荐购者阅读;读者也可以凭图书证在宁波书城直接购买图书,由图书馆买单,看完后归还即可;天一约书可以手机线上自助选书,由工作人员找出图书后读者凭验证码去自助取书;报刊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等各阅览室文献资料丰富,外文阅览室有各原版书籍和最新国外杂志。经常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家里一堆未拆封,有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发现每次图书馆借来的书,似乎有种神秘力量让自己在期限内看完,你也可以试试。

今年出来很多互联网线上线下书友会,共读一本书或者交流。今年也有许多热文有关各国地铁看书和玩手机对比图,读书有用论VS无用论,或者呼吁阅读,热爱看书就是多么高人一等之类。如果中国的地铁高铁的信号没那么好, 估计看书的人也会多很多。不可否认,阅读是好的习惯,为达到营销的效果不免夸张和加入碾压感,而喜欢阅读是对特定信息的迷恋,与迷恋看纪录片看电影玩游戏极限运动,或者小孩子迷恋挖掘机挖沙子一样,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是偏好不同而已,即便同样是喜欢看书,也分天南地北。小时候贪玩又偏科,我的文化底蕴不好,文字表达能力薄弱,有意识的去练习和提高时,输出倒逼输入是个好办法。书是看不完的,明年的阅读是今年的延续,多阅读经典,增加一个季度读一本原版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阅读那些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