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法则--楚汉之争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罢,项羽与虞姬决别,率八百骑兵透围而出。在东城率二十八骑与数千汉军快战。终于在乌江自刎。这是英雄最后的谢幕,充满悲壮。当时,应该夕阳如血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击败秦军,摄服诸侯。从此,他一举成为了反秦联军绝对统帅。他沉迷于他的军威,但力拔山兮的项王不明白,自己的军威在秦末逐鹿之战中起不了多大作用。

他因此犯下了一系列错误。

当然,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死刘邦在事后看来,是一个错误。但在当时,他的确没有必杀刘邦的的理由—项羽是反秦的盟主,刘邦是反秦的功臣。虽然范增对项羽说,刘邦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却秋毫无犯,其志不在小。这个理由其实牵强的很;并且当时,刘邦力量并不大。

但很快,项羽犯下了第一个错误。

鸿门宴后,项羽引兵在咸阳屠城,火烧秦宫;准备回师彭城。有人劝他,关中山河四塞,土地肥饶,可借以称霸天下。他的回答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当年,在吴中,当始皇帝的车驾路过时,他曾指言,“彼可取而代之”。但现在,他忘了他的志向。

似乎回乡去炫耀他的富贵比称霸天下更重要。

争取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是政治斗争的不二原则。

项羽远没有做到,或者他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有自己军威在,无人敢不服。

他在灭秦之后开始分封诸侯,他神奇地做到了大部人都不满意。

汉元年四月,各路诸侯从咸阳出发,奔赴封地,才过了一个月,田荣就反了。田荣把项羽分封的三齐之王全部消灭,重新统一。

而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兵汉中,平定三秦。

紧接着,项羽再出昏招,杀死了义帝熊心。

义帝是原楚王的孙子,是项梁和项羽反秦时号令天下的旗帜。现在,秦已灭,义帝的确没用了。但如项羽般卸磨杀驴,楚人想必也有些心寒吧,他再失人心。

当项羽兵出齐国,去用军威维护他分封的天下时,刘邦以为义帝复仇为借口,会集各路诸侯,乘虚攻入彭城。

项羽被迫放弃攻齐回兵彭城,虽然收复彭城,但自此与刘邦胶着在中原。

但此时,刘邦分兵韩信平定北面的魏国、代国;挥军直奔赵国。韩信在井陉背水列阵,大获全胜。紧接着,攻灭己经准备投降刘邦的齐国,并向刘邦要齐王的王衔。韩信一下子成为楚汉之外的另外一支力量,天下有了鼎足而三的趋势。

通过分利于诸侯而扩大实力打击主要对手,是乱世成功的又一定律。

刘邦立刻同意韩信的齐王头衔,而且向他和彭越做出许诺:共击项羽,胜利之后,陈县以东归韩信,睢阳以北归彭越。于是,汉、齐、魏三军齐发,会师垓下。

能通过利益分享来联合诸侯来做大事业固是重要,但最终胜利者还必须能牢牢掌控全局。

战胜项羽后,刘邦虽然不得不与项羽一样分封天下,但他明白,这此王国都不是省油的灯。

很快刘邦就有步骤的对这些王国下手了。

赵国国相贯高等人谋划刺杀刘邦,后查明刺杀之事与赵王无关,但赵王仍被贬为侯爵。只因赵王是刘邦的女婿,被留下性命。

彭越因在刘邦御驾亲征平叛时,称病不肯从军,被以谋反的罪名逮捕,诛灭三族。

刘邦伪称巡狩云梦泽,楚王韩信在郊迎时被刘邦活捉,贬为淮阴侯,后被吕后杀死。

淮南王英布看出刘邦的打算,被逼造反,战败被杀……

己经够了,我们己经看到了汉之所以兴,楚之所以灭的脉络了。

成功登上权力之巅的君主仅靠自己的武力远远不够,必须能调动天下的力量;同时,又不能被这个力量所反噬。

汉初的屠杀功臣是刘邦摆脱外围力量挑战皇权的努力。的确血腥,但不这样做,事情的反面怕只能是地方诸侯做大,群雄再争天下。

刘邦的时代其实刚刚从那里走出,是的,那就是秦之前的战国乱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皇权法则--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