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斯人
[江离简评:月亮和六便士,你会选择……?作者在审视自己的“不懂装懂”和“自命清高”的同时,提出了对人的“观点”与三观的关系的自我理解。并且,期待你们不同的观点!〕
【这是笑斯人的第二篇文章】
读《月亮与六便士》的曲折过程
我多次看到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名言”:“捡起掉在地上的六便士,别忘了抬头看一眼天上的月亮。”网上流行的解释为:六便士象征现实,月亮象征梦想;人人都低头捡起地上的六便士,而他却抬头看了天上的月亮。某次看到朋友圈有人发,还是忍不住拿着网上流行的解释品评一番,显示自己知识渊博,为此十分得意。尽管我从来没看过这本书,我却敢大胆地评论。尽管我只是看看简介和别人的解释,就认为自己读过这本书,可以得瑟装逼了。
我不知当时吃错了什么药?让我有了梁静茹的“勇气”去装逼。如今想起来,感到十分羞愧。
社会学家是一个我信任且佩服的群体,有段时间,我曾认为他们是唯一继承知识分子使命的一群人。有天我看到一位社会学家说:“网上流行六便士象征现实,月亮象征梦想的说法,但我个人认为毛姆本人并没有这个意思。”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边是信任且严谨的社会学家,一边是我内心还没消退的得意,让我内心产生矛盾和疑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我决心认真阅读这本书。
由于种种原因,我手上碰到这本书七八次,都没能仔细阅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疑惑和矛盾并没有消退,并且越来越强烈,不搞明白,有种“死不瞑目”的感觉。我平时习惯阅读纸质书,经过这么多曲折,连电子书都可以认真阅读了。终于读完后,却发现书中根本没有这句话。这让我更加疑惑,决心一探究竟。
我在豆瓣看《月亮与六便士》的书评得知,这句话出自刘瑜《送你一颗子弹》。得知之后,我心生鄙视,刘瑜的一句话却代替了一本书。尔后,我又得知,很多人因为这句话去看这本书。某种程度上,我也是因为这句话才去看这本书的。仔细思考后,我明白这只是一种观点,由刘瑜所说,仅此而已;而上述的社会学家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从这次经历,至少可以得出三个小结论:第一,有人因为一个观点去看一本书,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现在愿意读书的人,特别是名著,实在不多。
第二,看完这本书之后,想起自己从没有看过这本书就随便评论,还很得意,我就感觉自己丢脸丢到太平洋去了。原来,我是拿着无知当博学。无知到四处炫耀自己“博学”。有次我遇到满腹经纶的大叔,才知道博学的人常怀谦卑之心,有自知之明。
有了这次教训,后来我学乖了。有次,我看到“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有仰望星空的权力。”时,简直要欢欣雀跃,恨不得告诉全世界。但我明白,即使这句话说到我心坎,与我共鸣,我还是应该沉住气,不要随便评论。后来证明我是对的。我看到了另一版本: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按我个人的理解,两句话有着极大的区别:第一句是有些人不幸地生活社会底层,每天与饥饿和贫穷斗争,但还有人不懈追求“诗和远方”;第二句的“我们”范围可大可小,大概生活的琐碎,忙碌和重复就是“阴沟”,不一定是穷人。王尔德的一句话,因为翻译不同,却可能生出千百种理解。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理解。就算我再喜欢这句话,在我了解王尔德的作品之前,我还是要保留意见。
欧美的影视作品常常会引用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我观看时,常常看到字幕翻译会注明:莎士比亚《XXX》,XXX译。后面的XXX译,让我觉得这是正确且严谨的态度,因为莎翁在中国有很多译本,朱生豪,梁实秋,曹禺等等,每个译本都不一样。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没有看完一本书,对这本书的所有评价都是错的。观点本身没有对错,而是不了解,就随意评价,才是错的。在对一件事,一个人了解之前,所有的议论都不过是流言。
第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之间相互撞击和矛盾,会让一些人产生疑惑和好奇,从而去一探究竟。
再说说我的另一件小事。我是一个习惯且喜欢独处的年轻人,向来与周围不甚和谐。网络上流行《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篇文章思维严密,结构严谨,论述精妙,铿锵有力。文中大肆抨击交际和群居的弊病,高高扬起孤独的旗帜。对交际和孤独利弊,精到论述,实在令我叹服。但我认为其中孤独太过极端,容易致使年轻人陷入绝境中,对生活灰心丧气,时刻想着一了百了。尽管我喜欢独处,叔本华高度赞同这样生活,我还是想说一下与他不同的观点。
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这样世界才会多元和包容。人们常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只有不同思想和价值观念,才会相互碰撞。允许矛盾和冲突的存在,就是世界的包容。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矛盾,它常常让我们沮丧和失落,有逃避矛盾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我们也要记住,每一次矛盾的解决,都让我们有所成长。
正如《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有像主人公那样,抛妻弃子,追求艺术的极致;也可以认同主人公应该继续富裕的股票经纪人的生活。可以像书中的外科医生那样,是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也可以放弃名利,做一个平凡的赤脚医生。只要内心喜欢和满足,生活便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