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的朋友圈,点赞的人往往不是同事

关于工作的朋友圈,点赞的人往往不是同事_第1张图片
点赞

昨天单位开一季度总结会,全体员工到场,不准请假,毕竟是大BOSS的首秀,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求严格在所难免,公司260人,除去值班人员,到场230人,这着实不容易,虽然在同一个单位,有些跑业务的老员工竟然不认识,平时见面非常难,这也算是难得的机会。

会议的内容无外乎两点:

1.坚定信心。毕竟今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业务在下滑,人员在流失,不给员工们鼓鼓劲儿,以后的工作很难开展。

2.改革创新。现在无论哪个行业,提到最多的就是创新了,但怎么创新,如何创新却是很难的。

因为朋友圈加了大BOSS的微信,所以难免想要发条状态,拍拍他的马屁。

一条朋友圈发出去第一个点赞的竟然是橙子学院的同学,随后陆陆续续,网友各种点赞,一条状态三十多个赞,同事却寥寥无几。

不禁让我回想起前几天加班到1点的朋友圈,点赞的同事也是屈指可数。

关于工作的状态,点赞的同事却少的可怜,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工作的朋友圈,点赞的人往往不是同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你的勤奋衬托了某些人的懒惰

小时候学习很刻苦,但成绩总是维持在中等水平,所以特别接受不了别人说我勤奋,这样好像在承认自己不聪明,承认自己不努力比承认自己智力不如别人来的更容易,至少心里有所安慰。

上班后也总是默默付出,不肯叫苦叫累,每天累成狗只是默默承受,但在职场中混迹几年后逐渐的发现,有些时候不让领导们看到的工作相当于没有做。

发朋友圈是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方式,但这样的朋友圈适合发给领导看,但平级的同事看了心里必定嘀咕:

这货又在装逼了!

真会拍领导马屁!

不就是加班吗,有什么了不起!

……

我承认,我就是在秀勤奋。

我承认,我就是在拍马屁。

我承认,我就是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在加班。

同事愤愤不平不是你是不是加班,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个,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他们在乎是"你这样分明就是在衬托我懒惰嘛"。

关于工作的朋友圈,点赞的人往往不是同事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对待工作和职业的态度

有些同事可能会这样想:

这人是不是傻,加班到这么晚,公司又不会多给加班费,何必呢…

说不定还会抛过来同情的眼神。

吴军老师说,很多人会把工作和职业混为一谈。

工作是完成任务,拿到工资,跟企业之间互不拖欠,一言不合,一拍两散。

职业是一个人一辈子从事的事业,选择做或是不做标准是"从长期看,对职业生涯有没有作用"

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朋友圈状态的看法,不点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关于工作的朋友圈,点赞的人往往不是同事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圈子不同,不必强容

从去年加入各种微信社群开始,越来越觉得跟网友的亲密度远超普通同事,网络社群是一个很好的圈子,社群的主题是被定义了的,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到一个圈子里,都爱读书,或是都爱写作。

有精力在业余时间进步和学习的人必定都是积极进取,高度自律的人,也就是罗振宇所说的"终身学习者"。

如果跟周围的同事说每周写三篇文章,一半以上的人不能理解,写作有什么用?

如果跟周围的同事说每天五点半起床读书,一半以上的人不能相信,起这么早干嘛?(每天六点多签到打卡,会被人认为是作弊)

如果跟周围的同事说有时间会听一段英语,一半以上的人会反驳,听那干啥,有用不着?

圈子不同,不能强容。

也许他们周围没有早起的人,所以不相信别人可以做到;也许他们周围没有通过写文章实现财务自由,成为签约作家的,所以不认为写作也是一项事业;也许他们周围没有把英语,日语说得跟母语一样的人,所以觉得用不到,也不必学。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这一点一滴中形成了,看到的世界越大,认识的牛人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需要进步。

起初还在纠结:

"某某某为什么不给我点赞?"

"他会不会觉得我特上进就疏远我呀?"

"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在装逼?"

后来想明白了,大可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没有必要去刻意讨好说,说白了,这只不过是一条朋友圈,靠这种方式让领导了解你在加班段位有点儿太低了,大可以下班后的时间给领导发邮件嘛,像加班这种事,只要领导看见就可以了。

面对一条关于工作的朋友圈,根据不同的反应分为三类:

1.背后诋毁型

2.事不关己型

3.点赞支持型

如果实在忍不住想要发一条状态,以后自己吃肉的时候尽量不吧唧嘴就是了,朋友圈不是还有个强大的功能叫"分组可见"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工作的朋友圈,点赞的人往往不是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