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梦了,你不可能一晚上变成专家

  • “你什么时候成了热核反应天体物理专家了?”
  • “昨天晚上。”

这是在《复仇者联盟》里,绿巨人和钢铁侠的一段对话。这也揭示出我最喜欢钢铁侠的一点——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非凡的自信。
曾几何时,我也渴望自己拥有这样强大的学习能力,能够一晚上就掌握一门学科的核心知识。在《心理学史》考试的前一天,我花了一整天时间将一学期没翻开过的课本翻了个遍,最后侥幸拿了90分,没拿更高分是因为我旷了一次课。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怀疑自己也有那样的学习能力。

这只是一个借口

其实哪里有什么超能力。现在仔细想想,Tony·Stark 精通流体力学和新能源,同时也是计算机天才,有这样的知识基础,学起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自然不是什么难事。而我呢,不过是为了一学期没听课的那一点罪恶感开脱而已。

反思

所以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的大学学习状态会变成这样?套用“应激——素质模型”似乎说的过去。

自身素质

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高中时期,常常是早上宿舍的人走光了,我才慢慢悠悠地爬起床去刷牙。而那时候学习的动力,更多是来自身边一天是三个小时都在埋头学习的同学们。我还能保持一个还不错的成绩,也是因为我仅有的值得骄傲的天赋而已。老师们都这么评价我:这个学生还是比较聪明的,要是肯用功一点,肯定非常不错。但是,我就是不肯用功,一直以来得过且过,才得现在这种成绩。

环境的变化

到了大学,一切都与以前不一样了,上课再也没有老师管你是不是认真听课了,甚至可以把手机平板带进课室了。而身边的人呢,无不痴迷于两样东西——社团和游戏。进入这样的环境,我怎么可能认真学习嘛。所以很多时候,我是感兴趣的时候看看书,更多的时候都是忙于社团活动,闲下来的时候也就是对着电脑发发呆,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考试嘛,过了就行了。

考试的意义

所以,我复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到底是要系统地掌握新的知识,还是仅仅保证不挂科?每个学期的一开学,我都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学好,而到了期末,我还是灰溜溜地捡起别人整理的复习提纲,背上个一整晚。

改变

学了那么久的心理学,我的确能从理论出发分析我这样一种现象,我也能够在纸上列出一二三条应对的方法。但是,面对课堂上老师给出的案例时,我所列出的什么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法等等的治疗方法,到了自己这的时候好像是不管用了。后来无意中在App Store上看到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下载了,却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生态圈。这是我第一天在这里写字,希望我能够在这里有所改变,找到新的自己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做梦了,你不可能一晚上变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