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并不能让你成为大咖,也许会让你荒废自己的天赋和优势。
最近“刻意练习”这个概念在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圈子里很火。
我也赶热闹,赶紧来了一本kindle版的好好学习一下,的确安德森和罗伯特二位的研究数据很详细,说服力极强,操作方法简单易懂,对我们个人成长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在此向二位作者致敬。
但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理念进行了一翻思考。结合个人经验提出以下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没找到自己天赋与优势,你永远成不了“马云”。再多的练习只是意淫,是在浪费生命。
这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种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各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很多人一上来就要成为第二个马云,第二个马化腾,动不动就要颠覆淘宝,超越微信。但,目前为止,这样的伟大梦想我们一个也没看到有实现的。很多人也在模仿淘宝,腾讯,可能付出的努力并不比原来淘宝,腾讯创业初期差。但,天赋决定了,他们再多的刻意练习也是徒劳。
我们再来看看,阿里和腾讯这两大巨头之间的故事,今年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的积福运动好像没有前年那么针锋相对了,但二者之间的较量依然暗流涌动。马云从最初的“来往”到支付宝的“朋友圈”,他赢得了世界,却没战胜微信。我相信马云在社交上的情怀和努力,以及刻意不能再刻意的执着和专注,按理说是能成功的,但现实让马云不得不承认微信的强大。
好吧!也许你会说这个和刻意练习没关系,那我告诉你:
再多的刻意练习,你永远也成不了乔丹,就算再次创造传奇的科比也一样。当然NBA刻意练习比乔丹,科比更厉害的人肯定也有,但还是达不到他们那样的高度。如果把训练任务加一倍,请最专业的教练来教我,我相信我一样连一般的NBA球员也赶不上,因为我根本不是那块料。
我永远成不了刘翔,因为我天生腿短啊!
我也成不了最强大脑的水哥,因为脑子都不一样嘛!
其实在简单不过的道理就是在高中我们同一个班的同学,老师授课都一视同仁,我们都经过3年的刻意训练,但别人能上清华、北大,我们只能上一般的211。因为智商与天赋真的不一样,也许我去学习厨师可能成就会超过他们哦!
之前歌手李健在开讲了分享他的故事,在清华机电工程系时,他的室友都是学霸,一位同学可以学会八九门外语,当大家在做外语的阅读理解苦苦寻找答案时,这位同学已经在品味作者的写作水平了。还有的同学永远轻轻松松考105(满分100,答的太好老师主动加分)。而他即使再努力也只能考个70、80分(他自己在高中可是轻轻松松考第一哦)。他爱唱歌,每次唱歌比赛基本都会拿第一名,后来就慢慢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水木年华。试想一下,李健如果花1倍2倍的时间和那位同学一样学习外语,学习数学,我们一定会少一个才华横溢的创作歌神,永远也不会多一个语言学家或者数学家。
所以千万不要相信,“刻意练习”能让你成为大师这样的鬼话。
在做决定刻意练习某项技能之前一定要确定是不是自己的优势或者天赋技能哦。
二、认真理解“大师”的含义。
你是想成为普通人中的TOP100呢?还是想成为所有人中的TOP1000?这个是我对大师二字的思考。
是的你可以练习高尔夫球,但我相信你永远成不了Tiger 伍兹。
你可以练习国际象棋,但你也永远做不到世界前十。
你现在刻意练习厨艺,可能终究是个二流厨子。
那你的刻意练习意义在那里呢?
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坚信长板理论,要把这些资源都投资在最有优势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大师。
最近在关注投资和股票。著名投资人蔡文胜,在暴风科技和腾讯上的投资回报已经上亿,他说中国所有的VC的投资之和回报,都没有南非MIH的投资一家的回报高,按腾讯万亿级的市值来算,MIH占35%的股份,回报在千亿左右。蔡文胜问卖出股份的IDG负责人:为什么要卖掉腾讯的股份。当时的回复是,要给LP(投资人)一个交代,所以卖掉最值钱的股票。后来蔡文胜总结出,很多时候我们真正挣钱的也就一两个投资项目,其他的80%都不挣钱,一想到要变现时,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卖掉最挣钱的项目,这是思维定式。
后来他提出一定要反经济思维去思考,要有高回报率,一定要专注于最好的那几只投资。
回过头来看,真正刻意练习的点与投资和股票一样,要想挣大钱,赢得高回报率,不是去让一大把表现一般的票挣钱,而是要重点投入最优质的那些股票。
还记得,高考前,老师总给你说,你的英语没问题了,不过你的数学考不到100分,你就别想上大学了。所以我们把大把的英语时间让给了数字,结果我们数学表现平庸,英语也差强人意。今天我们仍旧被这种思维控制着。
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个人,是特长,而不简单的是平均了。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你想成为那个层面的大师。希望不是业余高手,而是真正的行业大咖。
三、刻意练习一定要有恰当的方法
有人会问什么是恰当的方法呢?
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中国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来说应该是没有敌手的。那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打法呢?
在中国乒乓球之前我们是没有看到直板横打(目前来说是最先进的乒乓球技术)的技术,原来要么是横拍,要么是竖拍,什么是最好的呢?好像一直没有定论(好像横拍使用率要高些)。这两种应该都是最先进的,很多外国球队经过聘请中国顶尖教练,邀请中国运动员加入国籍,研究中国队比赛录像……再加上大量的专业化的练习。最后发现中国队用上了最新的直板横打的新方法。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打垮了他们的信心。
刻意练习说要用最好的方法来刻意练习,有没有最好呢?什么是最好呢?谁也不知,谁也不敢保证,因为我们只是站在现在去看当下和过去,未来怎么样?网球打法也许会变,高尔夫也会变,人类的认知模式都可能像“未来简史”预见的一样,完全被颠覆,你能说什么是最好吗?
这里借用乒乓球的案例,我想说我们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颠覆了传统的最好,什么样的的方法是最好的呢?一定是一条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
所以不要迷信权威和最好,要抱着怀疑精神勇于探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