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匠心”,其实就是一种修行!

导语:如今大家都在讲“匠心”,“工匠精神”。一些企业宣传也动不动就标识出匠心的字眼。但是真正的匠心绝对是珍贵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种精神,已经近乎于道了。最近看了《晓松奇谈》的节目,里面有采访到日本的几个工匠大师,深受触动。不禁想到,如果以匠心精神来运用到写作里,是不是就是一种战略上的胜利了。

在《晓松奇谈》节目里,高晓松采访到一个50年如一日,专注炸天妇罗的匠人。一个活得自然不做作的大师,他的三大爱好就是:烟、弹子机、年轻漂亮的姑娘。

当高晓松问道:这么多年,您都做这么一件事,有没有觉得枯燥,有没有觉得厌烦,会不会想要做做别的事情呢?那位70多岁的大师说:”不会啊,这是我喜欢的事情。我从15岁学徒做起到现在,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

他每天都在琢磨这个事情,想着怎么精进自己,怎么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好,永无止境。5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大师说,这50年他没感觉日本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唯一的感觉就是他喜欢的年轻姑娘变了,感觉自己没有像年轻时候那样受女孩子欢迎了。

而且,他不觉得自己现在70多岁就年纪大了,要退休。接下来他的这句话让我们这些30多岁的人都感到羞愧,他说:“我不觉得自己老了,我还觉得自己现在就20多岁,还很年轻。我还要再活60年,活到130多岁,真干不动的时候,再传给我的儿子。”

真正的匠人对于自己做的事情,醉心其中,丝毫不觉时光的漫长。而且他们往往对于自己的工作有着庄重和虔诚,怀有尊重和敬意,且不容他人随意地亵渎。

他这样一个喜欢年轻漂亮姑娘的人,对因拍一个电视节目需要临时来他这里学艺的姑娘发怒了!因为那个姑娘没有炸好那条鱼。他说一条鱼战胜了多少天敌,经过了多少苦难,活了下来。而渔夫又是通过多久的技艺训练,把这条鱼打捞了上来。再经过物流公司等其他各种环节的人力物力,才把这条鱼送到我们的手上。之前我们也好好的对待处理它,而你就这样没有把它炸好,把它浪费了。你对不起这条鱼,对不起打捞它上来的那个渔夫,和把它运到这里的这些人。

看到这里,听到节目中大师的这番话,我一样也被惊到了!匠人们,对于自己经手的物品已经珍视到了这样的地步。由此,我也和高晓松一样,想到热爱自己工作的那些大师们,都有这样的共同点。

想到古龙每次写小说前,都要沐浴更衣,然后焚香安静的开始写作;

想到耐克创始人,及他的伙伴们,对运动鞋的那份热爱,而被称为鞋狗;

想到严歌苓每次创作小说前,必先去体验生活,自费花很长时间亲身去感受小说人物的生活环境。

那些令人尊敬的大国工匠们,都是如何热爱自己的事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心静、不浮躁,能抵制住金钱诱惑,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不迷失本心,坚守最初的那份承诺。

像《晓松奇谈》里的这几位大师,他们的店面都很小。要是咱们一般中国人就会想,有名气就开分店啦,融资扩张,赚更多的钱啦。

但是,他们都不要。他们说,我就喜欢这样小小的,享受自己亲手做的美食,看着客人很享受的吃完,享受跟客人愉快的互动,亲耳听到客人的反馈,再次改进,精进自己的技艺,这就足够了。

专注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并且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刻琢磨着精进自己的技艺,提升自己的能力,别的一概不予理会。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让人舒服的生活。

由此,我感叹,其实用“匠心”来面对你的生活和工作,就是一种修行。

对自己的修行,对人生的修行。技艺的提升不在乎时光,不在乎别人,只在乎自己。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你回头来看,会发现自己不仅取得了以往不敢想象的进步,而且还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很多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都会有的体会。

我的好中文的同学东成西九,仅专注地用了二个月的时间,就从小白变成了签约作者,虽然他本身就是职场老司机有很大关系,但是在面对全新的领域,他通过分析和总结,坚持每天大量的输入,持续的输出,不断琢磨和精进自己,他才能有如此快速的获得这样的成就。

而我们这些在文字道路上才开始起步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学会用“匠心”来打磨我们的文章。刚开始不用在意阅读量,喜欢数。专注于自己不断的精进,把你手中的剑磨的锋利以后,你想要战胜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在这个平台,已经有很多人给我们做了这样的榜样。

看,大神——韩大爷的杂货铺就是这样起来的,参看他的文章,你越专注,想要的一切越愿意围绕你,在文中,他写道:

写东西学东西,除此之外,皆不考虑。在那段时间内,哪怕你拍拍我的肩膀跟我说:某某颁奖典礼邀请你过去或你的文字就是大便。你会看到我嗯了一声然后朝某个地方走去,为什么?因为我的书本和电脑放在那里。

我只做事,我只做第一位的事。我只解决问题,我只解决“根儿”上的问题。

写作在他心里就是第一位的东西,其他概不重要,也不能分散他的心神。这样的人不成功都难。

我的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篇总结文,以此自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匠心”,其实就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