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塔罗冥想》魔法师2

魔法师背后的理论是类比法

魔法师教导你要不用力地专注的类比法的应用上,透过立即的洞见去看到万物的一体性。

多元现象背后的一体性乃存在之本质。

如果我们知晓了一个事物的本质,也可以知晓另一个事物的本质。宇宙存在着这样的一体性和可知性,即我们可以从已知的范畴进入未知。

上界如是,下界亦然

过去既未来,未来既过去。

过去是这样,现在和未来还是这样。试图用类比法来说明时间这个概念,则采用“神话象征手法”来阐明过往的神话原型与当下现象的对应关系。

每个神话故事都在借由一段故事来阐明恒真的理念。任何再次体验神话内涵的人,都能直观到其中的理念真理。

例如,本书中以《圣经》中的该隐和亚伯为例。该隐和亚伯的故事代表了一切革命(已发生和未发生)的原型,所有的战争、革命或干脆说暴力好了,起因都是相同的:对阶级的否定。只要谋杀、战争即革命不断地发生,人们就能持续地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它永远是一则代表原型或至高法则的神话。

所以,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事情,本质上还是一样的。神话阐明恒真的理念。

而类型象征系统,是用类比法来说明空间这个议题。上界如是,下界亦然。任何一个空间维度,本质上是一样,不管你在一维,二维,三维……还是n维。

所以,我们不需要执着在中间的任何一个维度上,当你专注于一点的时候,你就可以进入无限的空间状态。理论就是,任何有限数比无穷大都等于零。如果你能处于当下的临在状态,就会进入无限空间,空,本自俱足!

马克·海温在《塔罗》中所提到的类型象征系统:我们的感受是受外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反应,但是不能代表外境本身。例如由风堆积成的沙丘不可以代表风。

同理,由于小我与本体的分离产生的困乏感,并不能代表我们本来的样子,即小我的困乏感不能代表本我!

内在活动(大脑的活动)只是底层真相的表征!

有一个理论,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这个论点是建立在《翡翠石板》的倒反公式上:下界如是(物质、能量),上界亦然(意识)。质能不减定律若是成立(质会转成能,能也会转成质),那么意识也一定是不减和不朽的。

书中是这样举例的:安德鲁这个人是由物质、能量和意识构成的。当死亡来临时,他的肉体并不会消失而是改变了存在形式,他的能量也不会消失,只是改变了运作模式。由此可见,他的意识也不会从此消失,只不过是改变了存在形式或运作的模式(次元),所以安德鲁是不朽的。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灵魂和转世的存在。

以上的诸多理论,都和量子物理学不谋而合!

我节选一点北大刘丰教授的话:

“人的身体整个都是投影的像,是能量的集合。看到的实体,全是能量波形成的像,没成像的能量集合,是信息!

简单的信息是正弦波(简谐波)。大道至简。所有的波全是正弦波。

只有起一波,就是起一念。

佛教讲一念一众生!”

不管是你看得到的实体,还是看不到的信息(包括思维),全是正弦波。那么从本质上来说,人和石头是一样的!

这就是一体性

类比法就是透过立即的洞见去看到万物的一体性。

宇宙是一幅完整的有机体,所有部分都是由同一个法则支配;它们同时都在揭露这个法则,也都能还原成它。

所有的科学方法都会用到类比法。

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经验(实验)上得出的。为了经验的完整性和精确性,设法拓宽已知的类比范畴,避免采用假设性的归纳法,去除归纳法中的假设元素,把科学方法转变为奠基于经验的纯类比法,统合自发的创造力与刻意谋划的执行力。

类比法的应用方式就是“不用力的专注”,亦即从头脑层面去练习“不用力的专注,并且视其为一种“游戏”,而非“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比法——《塔罗冥想》魔法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