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鲜味之道

食物恋:长江三鲜

2016年元旦,这是一个特殊且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不仅平生第一次吃到了“千人鱼宴”,参观水产养殖基地,而且为一个让自己困惑多年的疑问,终于找到了比较满意的解答。

岛城扬中,鱼米之乡。河豚、刀鱼等江鲜,名闻天下。十多年前,我在镇江居住时,曾亲眼见到许多人,黄昏入暮,驱车数十里,去扬中吃鱼宴。疑惑的我,便问朋友,他们为何非要跑到扬中去?在哪儿吃鱼宴不都一样吗?

朋友说,怎么可能一样!

我问,怎么不一样?

朋友回答,那儿的江鱼,味道鲜美。

我接着问,味道为什么鲜美?

朋友一下子愣住了,也许他觉得这个问题类似于“一加一等于二”,根本不必提出。他努力地想了想,说,因为那些江鱼是野生的呗!他见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儿上来,便急忙转移话题,故意岔开。

我就不再咨询他,心中略添些许不快。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无节制的挖煤,导致地面塌陷,相关资源短缺。扬中人如果这样吃野生江鲜,总有一天,它们会被人类吃完!

新年第一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清晨,我们早早地驱车赶往位于扬中北江外滩的江之源生态园,参加扬中市首届长江捕鱼节。在步行前往捕鱼节开幕式现场的途中,朋友介绍说,若干年前,我们脚下还是一片汪洋,后来陆地慢慢地“长”了出来,人们清淤夯土,将这块地充分开发,加以利用。在这里,我见到了江波浩荡,见到了芦苇飞扬,白色的水鸟在天幕悄然掠过,成群的鱼儿在水中自在嬉戏。扬中人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地建设旅游度假场所,游客们吃渔家饭,住渔家屋,做渔家活,看渔家景,让灵魂体验诗意栖居,好一派“渔家乐”的情景!

虽说是长江捕鱼节,但现场观摩的捕鱼活动,太过小巧,流于形式,看到一点“鱼跃人欢”的画面,却乏善可陈。在扬中,以及与它隔江相望的泰州,人们同样延续着一种习俗,年终岁末撒网捕鱼,讨个“年年有余(鱼)”的好兆头。既如此,捕鱼活动具有象征意义即可。

主办方免费提供的午餐,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江鲜知味,千人鱼宴”,何其壮观!帐篷由钢管骨架搭成,透明薄膜遮罩,百张圆桌,同时开伙,十人一桌,坐下便吃。就餐者可能素昧平生,也有的是网络上熟悉,平时分多聚少。河豚、虾、鳊鱼、鲫鱼、鲢鱼,等等,十几道菜依次上桌,我们逐一品尝。好鲜!这些鱼和虾,肉质嫩,味鲜美。我记忆中的某根神经,忽然被触动。难怪那么多人慕名来扬中吃江鲜,这味道之鲜美,的确将人们的味蕾对于鲜美的感受,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阈值,以后再吃其他地方的江鲜,便觉得味道一般,有一点“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思。

在饭桌上,我大声问道,这些东西难道都是人工养殖,不是野生的?

同桌的朋友说,当然是养殖的。都吃野生的,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旧话重提,我突然觉得自己当年有些幼稚,显得浅薄。

另一位年长的朋友说,野生的江鱼,我有幸吃过一次。不过呢,今天吃的这些,不是野生,胜似野生!

这里的江鱼,味道为何如此鲜美?我的好奇心再次爆发。然而,我很快便找到了正确答案。其奥秘主要有两点,一是烹饪技术的精湛,二则在于食材的原生态。地处淮扬菜系腹地的扬中,历来烹调技艺发达,“村村有高手,户户烧江鲜”。近年来,更是依托长江美食节、河豚节等活动,荟萃百家,博采众长,对传统江鲜烹饪技法进行创新与提升,开发出花样众多的江鲜菜和江鲜主题宴,“馨香独具,味美绝伦”,“中国江鲜菜之乡”实至名归。

午饭毕,稍事休息,我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扬中现代渔业园。进入场馆前,工作人员温馨提示,鱼儿喜静,请勿喧哗。我们走进一处塑料大棚,只见里面是一个个鱼塘,周边摆放着许多盆栽花卉,在电动马达的驱使下,水车不停地转动,水花四处飞溅。棚内的气温大约是25℃左右,空气的湿度很大,河豚在清澈的水中徜徉。

据介绍,“江之源”是集扬中江鲜之大全的现代养殖基地。从河豚、刀鱼、鲥鱼等名贵鱼种,到鲑鱼、鲢鱼、青鱼、鲫鱼等普通鱼种,一应俱全。这里依长江,傍温泉,鱼儿从育苗开始的每一口水,都是流动的活水。在这里,每一批鱼从孵化,苗种采购到成鱼饲养,生长的每一步,都有规范的操作标准。每一条鱼都存有养殖信息电子记录,形成完整的追溯链,从而保证鱼类的优秀品质。

边走边看边听,我不禁在心中为扬中人点赞。养鱼的场地,我曾见过一些,在浙江杭州,在武进湖塘,像扬中这般精细养殖,头回见到,颇让人耳目一新。

扬中人“天然养殖”的理念,也让人脑洞大开。它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文化中“素”的理念,保证养殖的水产品绿色,无公害,不是野生江鱼,胜似野生江鱼。为追求饲料的天然有机,这里从不喂食传统鱼饲料,而是遵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的自然规律,只喂食活鱼或鲜冻鱼,为此兴建了300亩的饵料鱼塘,专门饲养饵料和微生物。扬中人为推行健康、环保的理念,可谓用心良苦,到处都体现出一种拓荒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扬中的江鲜,味美甲天下,也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鲜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