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陪伴孩子成长是自身修炼的过程

这是一篇读后感,书目《亲爱的夏绿蒂》,作者是台湾的纪录片女丁雯静,事业遭遇滑铁卢,于是重返家庭,这才发现女儿沉迷于网络,频换男友,处于“难搞”的青春期,决定重建亲子感情,陪伴女儿从蹲马步开始,重获女儿的信赖,母女共同成长。(我现在很想找来《亲爱的安德烈》拜读,因为我家有个男孩,不过离青春期还很远)

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也体会了一把破万(一 )卷(本)的感觉,生生把书读成了一页一页的,拍照留念!


2-陪伴孩子成长是自身修炼的过程_第1张图片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不小,社会环境的差异,家长对孩子的包容会很不一样(也许大环境没有这么大的差异,而家长创造了不一样的小环境)。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有下面这些: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从学会放手开始

在生活圈子的父母中,我一直认为自己是舍得放手的妈妈,五岁的孩子,能自己穿衣、刷牙、洗脸、穿鞋、吃饭、洗澡、睡觉,在我不能陪伴的时候,也能自己一个人玩上几个小时,跟他身边的小伙伴相比,也确实独立方面好了几个段位,因为他们都能做这些事,但是不愿意做。

而跟作者相比之下我缺了什么呢?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衣服从来是我提前放在床头,洗脸刷牙水也都是我们准备好(当然,这个有洗脸台过高的原因,随着长高会慢慢改变),真正需要选择的时候我们会代劳,而学会选择是很重要的事情。还有一年,娃就要上小学,不知道我有没有让他自己上下学的魄力,家离学校很近,唯一的风险是要过一条马路,而且这条马路很拥挤。

二、与孩子成为朋友,一起学会换位思考

在孩子面前,我们会以家长自居,不自主的有一种高他一等的感觉。作者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就很温馨,青春期的孩子能接受母亲,跟她无话不谈,这还真是我所期盼的。从走进孩子的计划一开始,就面临13岁孩子频换男友,换做是我会怎么做呢?咆哮、怒斥、苦口婆心劝导快些分手?这些都有可能,毕竟,早恋在我们的心中是洪水猛兽,从没有意识到那是最纯真的爱恋,不包含任何功利的成分,只是因为这个人。

正如作者所说,恋爱这门功课,在学校里时碰到是修习它成本最低的时候。而作为家长的我们,难道在青春期没有过那种朦胧的感觉么?当然,我比较后知后觉,高中才开始有这份心思,而有些同学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喜欢的对象,对喜欢的人已经有了一些倾向。

当小情侣发生争执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做呢?抓住机会劝分手?书中的两个妈妈真的是优秀得让我汗颜,而她们比我大了十几岁,我的脑子是有多僵化。家长教孩子在吵架的时候换位思考,思考如果对方像自己那样对待自己会如何对待呢?其实解决起来还真不是那么难。

三、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作者两口子绝对的算是组成了高知家庭,双方都是研究所毕业,拥有高薪,有着不错的生活地位。而他们的女儿对自己的规划是:去读职校,美容美发,因为这能收拾打扮好自己。他们的内心当然是期待孩子能如他们一样,考大学,有一条康庄大道,但是他们更多的会关注职校的教学系统,软硬件的设施是否跟上时代,校风风气如何,当然了解到的让他们很是忐忑,但是也没有让他们试图去改变孩子的想法。

孩子终于不再跟各种辍学男友厮混,碰到了一个靠谱的男友,成绩优秀,目标明确,有自己的想法,独立自主。因为这个男友,孩子决定放弃职高改志向为普通高中,欣喜若狂的父母没有太过于表现,默默的支持。经过这一年,成绩稀烂 的孩子真的考上了高中,虽然不是名校,可见爱情是多么给力(不要盲目掐死)。

孩子依旧吊儿郎当,喜欢画画,纯粹的自己涂鸦,但是有想法,有自己关注的关键点,并将它们融入画作中。积累了很多画稿之后,意外被作者的朋友看到,提出办画展。家长自然给予支持,给出预算,让孩子去办理。了解办画展的流程,接触营销的方法。整日煎熬中总控视频的:千禧时代的孩子,可以废,但一定要有才。

试想,我们身边,一个孩子什么都好,但是成绩不好还能有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自信的孩子有多少呢?父母课堂,是一堂不能毕业的课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2-陪伴孩子成长是自身修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