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两周之后竟然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你也许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怎么可能呢?一只相距千里之遥的柔弱的蝴蝶怎么可能引起威力无比的龙卷风?
但这个在科学领域是有个很著名的名词: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他解释其生成原因: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被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个展现蝴蝶效应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却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途中,艾森豪威尔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的瑟瑟发抖。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艾森豪威尔坚持要下车去问,他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艾森豪威尔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特地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儿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
然而,事后得到的情报却让所有的随行人员震撼不已。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但狙击却流产,希特勒怀疑情报不准确。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为救那对老夫妇临时改变了行车路线。历史学家曾评论道:艾森豪威尔的一个善念躲过了暗杀,否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可能会改写。
蝴蝶效应如此神奇,是不是很像中华传统文化中佛家所说的因缘果报?
佛门常说:“一念善生,天堂之宫殿已就;一念恶生,地狱之刑具已备。”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所谓吉凶祸福皆由心造;吉凶祸福就在人心一念之间。自己修善,就得福;自己造恶,就得祸。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就是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就感得吉凶祸福,小的果报称为“吉凶”,大的果报称为“祸福”。
我们的每个念头都负载着信息与能量,很多事件的发生,往往就起源于最初的一念。
嘎玛仁波切也讲过一段跟艾森豪威尔差不多的真实经历:记得是2008年5月20日,汶川大地震灾区还是一片惨状,我与乌金喇嘛和三郎喇嘛赶往成都去采购救济品。等车行到小金的时候,远远看到一辆车撞到悬崖上,有人拼命在向我们招手。我赶忙叫乌金喇嘛减速停车,准备救人。当我们接近时才发现,原来他们冲我们招手不是要求救助,因为救护车早已来过了,也已经处理妥当了。他们挥手是要告知后面来的车:前边路上因油车翻车漏油,地上全是机油,非常危险,如果车开过去必定会滑落悬崖。
听完他们一席话,我心中不觉一震:若不是有停下来救人的这一善念,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所以,平素只扫自己门前雪、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的人,看到此例应该有所醒悟:如果总是心存善念,喜欢帮助别人,而最后受益的,有可能不是别人,而正是自己啊!
很多人总是借口自己的力量太小,帮不了人,也从来不起帮人的念。久而久之,麻木冷漠蔓延,人变得更加功利、更加势利、更加自私。人人都不愿意对倒地的老人伸出援手,人人都不愿意发出正义的声音,总想着小富即安,明哲保身,麻木冷漠,却在不知不觉之间,造成了社会风气的更大滑坡,造成了罪恶的因,从而使自己不得不面临因缘果报的往复循环。
冷漠是当前最可怕的社会心态,麻木是冷漠的孪生兄弟,麻木冷漠就是对他人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就是对善念的无动于衷,当人们需要正义行动的时候,善念就会转变成恶念。这些年发生的众多围观者怂恿跳楼者往下跳的看客心理,老人倒地不去扶甚至还要对扶人者说三道四的嫉恨心理,都是由善念到恶念的典型表现。
人的心灵就是一个善恶对峙的世界,人生中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着善和恶的抉择。麻木和冷漠是恶念的滋生温床。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Elie Wiesel说:“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中国也有句古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生活既是人们学习善,识别恶的过程,也是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的过程。果报之理很深,事相也很复杂,只有具有真实智慧之人才能洞察。一个人存心做善事,才能真正懂得“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之义。凡是果报都有因有缘,因缘和合,果报就会出现在眼前。生活当中,发心很重要。发心就是因,外境就是缘。有时一句不经意的导人向善的语言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时一句冷漠的冷嘲热讽也能伤害一个人可能的救人行动。
《中国青年报》曾经登载了这样一篇故事,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学生穆希路过保康医院附近,见一位大叔仰面躺在路边,鼻翼和脸颊有血迹,自行车倒在一旁。她立即下车,拨打了“120”。穆希承认自己当时的确“有所犹豫”。她听到过一些救人者反被诬陷的事情,自己担心,万一大叔的家人“不往正面想”、赖上自己怎么办?但这种犹豫转瞬间被接下来的念头取代:如果不救,这位大叔就真的没了。救了,至少还有生还的希望,“无论如何,生命是最重要的”。路过的5名同学也参与了救人。穆希后来回忆说,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围观的大爷大妈们一直在鼓励他们,夸他们是“好孩子”。她觉得,这一句“好孩子”,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和最大的支持”。
如今的这个社会需要见义勇为的决心和勇气,同样需要积极正面的支持和鼓励,需要善良善念的社会氛围。古人说得好:“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丧身。”当善念从心里流出,从口中说出,从手上做出,就会感染到周围,再同样流布出去。那么你的每一次善念,就像蝴蝶振翅,无形中在调整这整个社会的大生态网,带来不可估量的效应。也许你感觉所发的的善念微不足道,所发出的声音微弱无力,但也许已经开始在拯救了一个人。而这个人也可能就是自己的家人。
有哲人说: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种下一种良知,收获一种道德;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善哉斯言!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