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与狂欢:从QQ群到微信群,从空间到朋友圈

孤单与狂欢:从QQ群到微信群,从空间到朋友圈_第1张图片

孤单,从来都是一个频发词。他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作品和人们口耳相传中。

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写道: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以前没有即时通讯工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老酒,绵延悠长,而当网络发达如今的社会,层出不穷的社交软件却让我们的孤独感层第渐进的爆发。

从划时代的MSN,到ICQ/OICQ,最后存活下来的QQ,以及慢慢延伸出来的语音聊天软件TS/YY/UT,到如今人人都在用的微信,似乎在网络时代,我们从来都不缺朋友,而这些朋友不需要你时时维护,走了一波,马上又会来新的一波。

1999年,腾讯开辟公共聊天室,即现在QQ群的前身。在那个还以论坛为聊天圈子的时代,QQ群无疑增进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密切性。而2005年上马的QQ空间,更是加速了那个小企鹅占领市场的速度。

我们在群里畅聊人生、理想、学习甚至种子,我们在空间抒发着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对朋友的倾诉还有不负责任的诋毁与谩骂。

微信诞生不过几年,而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渐渐成为和QQ同等重要的社交软件,而微信群也全盘承接了QQ群在社交中所担当的角色。

刚开始,微信群有40人限定的天花板,每个群的每个名额都异常珍贵。表情包交流的朋友群,发布工作计划和方案制定的工作群,转发养生、鸡汤和怂人新闻的亲戚群,以及靠着似有似无联系重新聚拢的同学群。

人少的时候,我们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当他开放了500人的上限的时候,微信群开始变得像QQ群一样,迅速发芽然后迅速凋零,由熟人社交变成了陌生人社交。

还在QQ群的时候,往往熟人和工作关系是决定一个群出现和消失的因素,而现在,层出不穷的微信群复制了QQ群的风靡,却又诞生了时代的表征。

团购凑单群、一次性旅游约会群、公司群、部门群和部门小群、粉丝同好群、行业交流群、驾校学车群、摄影美食群还有跑都跑不掉的微商经验分享群。

最可怕的,是明明毫无关联的一群人,因为群主需要点赞,转发和投票,全都挤到一个群里来了。而这些群在成就群主的需要之后,马上就沦为了万年沉寂的僵尸群。

而更多时候,往往碍于情面、关系甚至利益无法立刻退群,只能在其中苟延残喘。想到我那个强迫症朋友,没看到红点都会点进去,真是被折磨的死去活来。

和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凑到一起,无论气氛多么和谐,聊天多么彬彬有礼,表情包多么应时应景,反射出的都是无聊和孤单。常有人一对一的在群里聊天,伟光正不说却充满了空洞与乏味。想要抖个机灵,讲个黄段子还要顾及到体面。

微信群越来越多,朋友似乎也越来越多,但真正交心又能合拍的却越来越少。

群里总是有着这样一群人,时时掌握着话题方向的大佬、出现就能引起欢呼雀跃的万人迷、从不参与非严肃话题的高冷患者、总是第一个附和的捧场王、有事没事甩梗的段子手、不说话只发钱的红包狂魔还有只在红包出现时蹦跶两下的深海死鱼。

而微信群也仅止于此,聊聊天打打屁,屏蔽党隔三差五点开看看,也不会发言;活跃分子也常常像在说单口相声,自说自话。

朋友圈接盘了空间,但比起空间这个模板,那个播放器,还有层出不穷的皮肤、泡泡。如果按装修来说,空间就像是混搭中国田园波西米亚欧式贵族的不伦不类,而朋友圈就像是性冷淡的无印良品。

可朋友圈也和空间一样,装修的精致,闪亮:天总是蓝的,孩子总是萌的,食物总是诱人的,朋友总是帅气靓丽的,品味总是高雅的,车钥匙总是壕的。

朋友圈里,或者说从空间流连到朋友圈的人,都活的特别滋润。时常说走就走的旅行,猝不及防的婚姻,秀一脸的恩爱。还有泫然欲泣,或高冷,或阳光的自拍,配上一句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旁白。

众人也甚是上道,点赞发言。勤快的一一回复,嫌烦的统一回复。

又或者分享一篇点评时事长文,配上几句心得,装装公知;点评一副字画儿,仿佛是名人雅士;还有转发影视剧的深度解读,明星家长里短成长经历的,也不一而足。

事实上,朋友圈的交互就和空间一样,完全就是你自己的个人领地。晒孩子,秀恩爱,灌鸡汤都自己随意。

不想分享怕引起误会的便分组,一个观点不合开撕的也可以屏蔽,或是直接删掉翻船。甚或只有自己可见,犁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自娱自乐。

不管是群里的烟花灿烂,还是朋友圈的寂寥如水,不过是一群人的寂寞变成了一个人的狂欢,孤单就像就像夏天草丛里的蚊子,如影随形,无处躲藏。

END

朋友圈,是我们自己的,可以任性,可以自私,像一场没有终结的大趴。

而到了微信群,大趴开的更热闹,但处处都透着小心,在所有的话题都聊干净了之后,还剩下什么呢?

烟花落幕,独回寂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单与狂欢:从QQ群到微信群,从空间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