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乍现的十分钟

灵光乍现的十分钟

黑板上列出了我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其中一点:要求记录下你每个作文片段里的灵感,并列举出来。

针对这一点,我想做些补充,随即我不假思索地问道:“你们认为这里的灵感是什么?”按照我的思路,我希望提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灵感在作文中的具体体现,并能将他们罗列出来。

此刻,底下一个学生飞快而大声地答到:“灵机一动的感想。”

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立马跟了一句,鬼扯,答的是什么啊。底下其他的同学也跟着我一起哄堂大笑,倒让那个回答问题的孩子颇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正准备按照我的思路继续追问,引导他们说出答案时,我突然停住了,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

“他的答案并没有问题啊,我刚提出的问题——灵感是什么,它的答案不就应该是对灵感一词的解释吗?

我在我的语境里,用我想当然的表述提了问,他在他理解的语境里,对问题做了答,他答对了,反而被我嘲笑了,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还好,我及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马上大声说到,“同学们,倒带,我们一起回到刚刚那个情境中。”

我说:“灵感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他回答说灵感是灵机一动的感想,他答错了吗?”我刻意说得很慢,用强调的语气引导他们怀疑和琢磨。

“好像并没有答错啊……”教室里顿时喧闹了起来。

“是啊,是我错了,我在我的语境里提问,问题表述得一点儿都不准确。而他在他的理解里回答且回答正确。你们反而跟着我一起笑了。你们懂我想要的答案是什么吗?”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他们果然明白我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我继续追问到:“那针对我想要的答案,我到底应该怎么表述问题才准确呢?”

大家又开始议论了起来,讨论,问答,修改,整理,我们确定了问题的问法。

“在你的作文片段里,你的灵感的具体的体现是什么?请从不同角度罗列出来。”

“对了,这句话才是针对我想要的答案的准确的问法!”

“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到底是在语言交流中准确地表述难,还是在写作中准确地表述难呢?

“语言交流中!”“写作中”大家又争了起来。

“我想,如果我们要达到在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每一句话的表述都要精准的目的。也就是让别人能清楚地明白你所问的问题是什么。那么,显然,语言交流中的精准表述更难一些。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交谈中的语言是人们当下的思想的即时外化。能瞬间将心中所想的内容精准地表述清楚,应该需要非常清晰的思路,准确而高度的概括,贴切而生动的描述等等一系列的能力。而写作,从想到落在笔头,会有延时,这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来修改,来规范我们的表述,从而达到精准的目的。所以,在我看来,用文字表达思想会更严谨与规范。”

“那么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提问并不明确,而我们却能明白它在问什么呢?”

“因为交谈的时候,不仅仅是言语在表达,这个过程中,会有说话人的语气、动作、神态来辅助,且听者也会根据对方的说话习惯及自己的判断来回答。因此,即使对方的问题并不明确,我们也能回答。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口语往往是随意的,不规范的。”

也因此催生了我们丰富的汉语词汇。我们有高度凝炼的大而概括的抽象的词语,也有许多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词语。我们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找到最贴切的表达我们的思想的词语。同样地,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词语所表达的不同的意思。


灵感仍在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光乍现的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