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通常指的是人的性格或个性难以改变。
也有人指的是坏习惯难改变。有人甚至会愤怒地形容改变不了恶习的人是“狗改不了吃屎!”
我们真实地看看自己,反思我们有多少时候是“知善而不行,知恶而行之”?
抽烟、醉酒、沉迷游戏、酷爱垃圾食品、骂人 我们可能都想过要改掉类似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可是经过一番尝试,经历一些挫败之后,我们会无可奈何地说:“要改变,真的好难!”
前些年,我在团队冲突中,曾试图努力地改变自己。我觉得改得真是痛苦啊,很难!有一次,在开会的过程中,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当众向一些人道歉了。可是,没过两分钟,我又跟他们说:“你们知道吧?我是典型的D型(指挥型/控制型)领导风格!所以我会这样这样地做事情…”别人会怎么想:“你这哪是道歉?根本就没有诚意!你只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最近半年,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经历。从五岁左右开始抽烟、喝酒。到了中学时代再加上打游戏、打架、骂人、看黄片等不良习惯。大学毕业之后有段时间沉迷QQ聊天不能自拔。不良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掉。后来我是怎么一一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的呢?是先从认知开始改变的。
圣经罗马书里说:“心意更新而变化!”我们需要先改变认知,从而改变我们的内心。先改变我们的价值观,甚至是价值观背后的人生信仰,然后才能逐渐改变坏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
比如:我年轻时曾经因为开发电脑程序经常熬夜,导致颈椎、腰椎都积劳成疾。有时严重到不能坐直,只能躺着。后来才知道经常熬夜会伤肝伤肾,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于是,我强行调整作息。经过半年,才改掉了熬夜的习惯。两年过后身体就恢复了不少。
虽然有难度,我们的行为还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的行为风格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来看脑科学的研究成果。
脑科学的认知模式影响人的行为风格
在《上脑与下脑》这本书中,作者科斯林提出:我们不要再按左脑和右脑这么简单、割裂地划分脑功能,而是按照脑部各个区域的功能特点,分成上脑和下脑。
基于这种划分,科斯林在书中提出了脑科学的认知模式。
按照人们使用上脑和下脑程度的高低不同,分成四种不同的认知模式。
这四种认知模式分别带出相应的行为偏好:
行动者:能同时高度使用上脑和下脑;善于拟定计划、付诸实施,并且根据执行结果做出调整;往往是团队的领导者。
刺激者:能高度运用上脑,下脑运用程度低;富有创造力,能自由地跳出思维定势;随心所欲,很难适可而止,不易调整具有破坏性的行为。
适应者:没有高度运用上脑和下脑;不擅长作计划或分析;易于接受别人的思想,能坚决执行计划,擅长运营,易于相处。
感知者:能高度使用上脑,很少使用下脑;能深度理解所感知的东西,擅长分析问题;通常是安静的思考者。
这四种脑认知模式正好对应DISC行为风格中的四种类型:D(指挥者)、I(影响者)、S(帮助者)、C(思考者)。这说明DISC行为模式是有脑科学基础的。我们如何使用大脑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脑认知模式受遗传、经验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通常我们会以主导型认知模式采取行动,这样会比较舒服。特定情况下,可能会转换到另一种模式,但无法很好地驾驭。了解他人的主导型认知模式有利于加强沟通,应对冲突。
脑科学研究表明:成人的习惯可以改变
1、成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学习能改变大脑回路中神经元之间突触的强度;加强对习得的行动或行为来说关键的联结。
2、重复的行为会改变大脑。新神经元的数目与学习和经验的丰富程度(更多的社会接触和挑战)成正相关。例如:伦敦出租车司机熟记市区非常复杂的地图,他们的海马比一般人的体积更大(参见《认知、大脑和意识》 p.359)。通过反复的刻意练习,我们的行为模式就可以在大脑中形成新的“习惯回路”(habit circuits)。
3、大脑能改变行为习惯。因为成人多个大脑回路的固化,要改变习惯很难!但是,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形成新的习惯回路。这些回路会参与到有意的行为或习惯行为中。我们需要给积极的行为一些奖励,以便更好地形成习惯。而那些旧的不良习惯回路会因不被触发,失去奖励而逐渐被削弱(请参考《习惯的力量》)。
应用举例:改变我们在冲突中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马克·吐温:“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引它下楼。”
我们在回应人际冲突时,如何改变以往的消极方式或破坏性方式?首先,我们要留意自己采用主导型认知模式所带出的DISC行为风格。我们别再给自己找借口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改不了!”我们也不要给别人贴标签说:“Ta就是某种典型的DISC类型,真拿Ta没办法!”我们可以这样调整应对的方式:根据冲突对方的行为特点,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步引导对方自发、自愿地改变和成长。
当我们遇到冲突的时候,可能会怒火中烧,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就要发作。特别是D特质或I特质用得比较多的人,可能更有体会。婚姻、亲子、职场中的冲突,情绪发作时讲理没有用!得先调整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处理的策略:情绪当中先不要争着讲理,否则就算你有理,也会输得很惨!尤其是在夫妻关系当中。
从脑科学的研究来看,如果我们在冲突中任凭自己的情绪失控,我们的情绪会走一条高速路,你的杏仁核就会“绑架”思维,我们就暂时无法理性思考。我们就可能发出破坏性的应对行为。
(参见http://www.mhf.org.tw/wonderfulbrain/guide_b.htm)
如果我们在冲突中能首先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刻意地调整和控制,那么我们的情绪就会走一条慢速一点的“低通路”。我们的前额叶大脑皮质就会有时间处理冲突的信息,我们会理性地思考,理性地应对冲突。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应用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地养成应对冲突的良好习惯。
(参见http://www.mhf.org.tw/wonderfulbrain/guide_b.htm)
总结
虽然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不容易,但我们从脑科学及DISC的行为风格知道,行为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我们的认知,必要时更新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我们也需要把认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努力去改变。比如,根据与人相处的需要,调整自己的DISC行为模式。我们只要坚持刻意练习,逐渐地就能通过反复练习,在大脑中形成新的习惯回路,我们的人生就能不断地更新、成长。
我们独自一人时力量微弱,很难改变。加入一群人,力量就更强大。找到属于你的部落,和那些有共同信仰和价值观的人携手前行,你就更能更快更好地改变你的旧习惯,养成新的习惯。
(向你推荐DISC社群,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