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东北大学李文星被骗入传销窝点”的事件引起了诸多家长和高校学生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层出不穷的求职陷阱的思考。对于初次求职或者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怎样才能顺利进入社会避免落入“求职圈套”呢?北大青鸟每年都有众多学员面临入职,寻求就业,因此为大家整理了求职陷阱那点事儿,了解这些,有时候比掌握一项专业技能更重要。
警惕如下求职骗局:
1.虚假招聘信息
传销陷阱
传销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犯法行为,通常传销对象为刚毕业学生,多以高薪为诱饵,通过亲戚、朋友、同学等介绍高薪工作或合伙做生意为由骗到传销地点,限制人身自由并以交入会费进行行骗。需要提醒广大学生的是,当前天津静海地区不法传销分子居多,传销方式也多变无常,在投简历过程中,同学们需加强识别能力,对该地区企业加强甄别能力。
招聘岗位不符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岗位信息。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招聘广告上写的那么诱人。我们在选择投简历的岗位时不要被所谓的噱头职位迷昏了双眼,加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脚踏实地才是最快的捷径。
招聘公司由大公司变成小公司
刚毕业的小朱入职时发现合同上不是招聘自己的知名公司,而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得到招聘公司的答复是:当前公司与知名公司有合作项目,因此委托大公司帮他们招聘,借其名气招揽应聘者。因此求职者在面试时,最好对企业的规模进行仔细观察,尽量避免掉入此类骗局。
2.求职面试陷阱
剽窃创意
企业以招聘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提供idea等,很多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剽窃求职者创意。对于该类型的公司,面试或者笔试时如果其提出的问题很接近公司的主要业务或者核心内容,一般就是公司目前的难题所在了,警惕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让企业坐享其成。对于IT行业的求职者来说,也是如此。很多互联网公司会要求求职者写出一部分代码,但其实整合几位应聘者的代码,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
骗取求职者信息
求职者在不具备中介服务资格的小网站上投递简历,隐私无法受到保护,导致自己的详细联系电话和地址毫无保留的泄露在互联网上,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不法者盯上。求职者在选择招聘网站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型专业的招聘网站,尽量避免服务类型较多的网站。
3.入职陷阱
试用期被延长或辞退
一般来说,单位用人有试用期是正常的。很多公司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抓住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堂而皇之地打出试用期的牌子,看起来非常规范,但在试用期后便以各种理由延长或者辞退求职者,却不必为此负任何法律责任。
入职需缴纳费用
毕业生在应聘时遇到收取报名费、面试费、培训费等额外费用的企业,最好都不要相信。很多皮包公司就是利用应届毕业生求职心急,以此借着招聘进行骗钱。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正规的大型企业都不会在前期收取各种名头的费用。
入职后薪酬变少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前来求职的毕业生,等到其正式上班时,招聘时的承诺则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或是针对薪酬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
针对社会上层出不穷、花样百变的求职陷阱,北大青鸟为大家奉上内部老师总结的小经验,希望每一个初入社会的学生都有初生牛犊的勇气和万事如意的运气。
1.不要轻信路边的招聘信息。通过合法的、正当的、信誉好的信息渠道来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同时对网络平台提高甄选能力,尽量选择专职的招聘平台。
2.小心让你交钱的公司。求职者不要轻信对方收取报名费、培训费之类的言语,更不要交押金。
3.对于企业承诺的外地上岗不要轻信。一般对于外地就业公司会抛出高薪的噱头,此时最好深度调查企业信息,或者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以防被骗。
4.小心主动找你的公司。对于该类公司一定要提高防范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聚合性查询企业信息,或者多方咨询企业的详细信息,包括注册时间、公司营业情况等。
5.对于好久未联系你的亲友让你去面试要小心。这时候一定要警惕传销骗局,尽量多向亲友打听情况,若亲友对企业介绍含糊不清,最好不要过去面试了。
6. 拒绝高薪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高薪虽然诱人,但首先要斟酌清楚自己的条件和特长,看自己是否能为用人单位创造良好的效益。
7.在去公司上班之前,千万不要将自己的任何证件的原件交给公司保管。
8.求职之前主动学习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北大青鸟祝每位学子都可以拿到好offer,顺利走向职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