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两种重要的思维

前言

这文章里的概念抽象于一些生活和科技中的一些细节,两种思维的学习主要来自吴军博士《硅谷之谜》的最后两章,现在结合一下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写一篇读书笔记。
  两种思维分别是:机械思维和三论思维(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一个例子

在打篮球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同学开玩笑说,把球的重量,球框高度,风力等等因素都算好后,就可以把球投进去了。这也是理科同学才会开得玩笑,而这种玩笑的底层思维就是机械思维。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定理(原则),精准地计算思考后获得一个明确方案的思维。
  当然,实际上打球的时候并不会计算。要把球投进,是需要不断地练习的。譬如,这次在这个距离下,要是出手力气大了,下次就把力放小点,要是角度太高了,下次就把角度放低点。这种行动逻辑的底层思维就是三论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每次的结论对变量进行调整,以此来达到最优结果。
  这是一非常简单的例子,这两种思维概念是非常容易懂的,而且是并存在我们脑子里地。

机械思维

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还记得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是一条神奇的公式,因为有这条公式,我们可以解释、预测生活中非常多的受力场景。在牛顿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前,人类社会很多的知识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教导,对于一些未知的事情,可能需要一些有好奇心又勇敢的人去尝试,产生新的经验再教导其他人,知识的扩展非常缓慢。而牛顿提出三个力学定律,表示自然现象是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公式来解释的。机械思维在那时候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知识分子通过公式推导,可以设计和生产很多人类以往未曾有的工具。当时英国就有一位工人,通过业余时间去学习力学原理,改良了影响全人类的机器。那位工人就是瓦特,那部机器就是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出现和机械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思维的影响是多方面,除了驱动了科技上的进步,很长的时间人类还不断研究自身的一些共性,类似于人类原理一样的东西。机械思维就这样启发了人类学、心理学等学术分支,就像管理学一样,就是希望能发现一些人类的原理来做有效地管理。作为一个理科生,在学术上最让我惊叹的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而爱因斯坦毕生都在追求可以解释一切受力的统一力场。我们生活确确实实是被机械思维包围的,追求简单的原理能自洽于万物的各种现象是这种思维下的魅力,这样的诉求和动力是人类天生的。

三论思维

就提出时间而言,相比于历史“悠久”的机械思维,三论思维就显得比较“年轻”。�三论的提出是二战后的事情,控制论是由一个美国科学天才——诺伯特·维纳提出的,标示是他得著作《控制论》。这本书出版的同年,另一位美国的科学家克劳德·香农出版了《通信的数学原理》,这标志着信息论的提出,而系统论是由贝塔朗菲等人提出的。
  三论思维没机械思维那么容易解释,下面通过小米手机的例子尝试解释一下。
  小米在推出手机前是先推出MIUI系统,在推出这个系统时,这个系统是还没完善的,而是在论坛中吸引发烧友玩这个系统,再通过他们的反馈,每周迭代一次。在技术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周期极短,难度极大的一个工程(我甚至有时会怀疑,这样的迭代速度是否能够保证代码的质量)。但就是通过这样的策略,MIUI系统不断地调整自己来命中用户的关注点,也以此带动了小米手机的成功。这就是控制论的方法论,机械思维是对未来做尽可能准确的预测,而控制论是希望在运作的过程中获得反馈不断调整。
  信息论的定律有两条,香农信源编码定律,简单来说就是要消除不确定性,需要足够多得信息。也用MIUI系统为例,当它接收到来自用户100条不同的系统优化反馈,其中90条是不合理的,工程师只能优化其中10条,则如何确定最终的10条呢?信息论的答案是,引入足够多得反馈,引入100W条反馈,通过简单的统计就基本上可以确定最终的10条了。假如是机械思维的方式,可能是因为一系列“好系统原则”来对100条优化逐条去评估。我并不知道小米的产品经理最后是如何敲定的,但反馈多的问题应该优先处理,这个应该比较容易理解的。信息论的另一个定律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传播速率不可能超过信道的容量。小米有一个神奇的点,它在起家阶段几乎不打广告,那么小米的手机、系统等等如何传播出去?靠的就是粉丝和它的饥饿营销。小米信息的传播信道主要来源于它的粉丝和当时周二的抢购,参与者都成为了它的传播信道,信道大,那小米信息的传播速率就惊人了。
  抛开价格不谈,小米手机有一个特点,各方面性能都很高。几乎它每一款旗舰都用上了最好的材料,顶级的CPU,超高像素的摄像头等等,按照机械思维,高性能意味着好手机。但在系统论思维下,整体的性能不一定会因为局部性能提高而实现。与小米相比,我认为iPhone是一款更好的手机,iPhone的广告也从来不会炫耀它的配置(但从配置角度上说可能被小米甩几条街)。iPhone的CPU和系统都是由自己设计的,软硬件的完美配合使iOS系统在不是很强的硬件配置下都能获得非常出色的性能表现,在加上乔布斯是整合技术和艺术的天才,对iPhone的整体把控非常好,也以此促使了iPhone的成功——这一定程度上也是系统论思维的成功。
  小米整体是成功的,在某个程度上,可以理解成三论思维的成功。这里并不是刻意要抬举三论,而贬低机械思维。我们都无法否认机械思维带来的贡献,包括它在未来同样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未来社会会迎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三论思维会比机械思维能更好地解释更多的现象,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我在IT行业,听到的大数据、迭代、人工智能的词语很多,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探索信息时代的较前的一批人,也稍微早一点理解三论思维。下面我说说三论思维是如何改变我的行为。不说机械思维的指导是因为大家意识中都基本上明白了。

三论思维的指导个人行为

  • 宽容失败,知错就改。
      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很多同学无法做到宽容失败,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回避尝试,固步自封,但在某些场景下,去试错才会获得进步。在根据控制论的解释,宽容失败,知错就改意味着一次迭代和进步。我稍微明白到这一点,所以经常会逼迫自己去尝试一些新东西,譬如说写代码的时候我会尝试去使用很多新的技术,虽然会造出锅,但实践过后会对这个技术有更深的了解。而当我犯错时(不一定是技术上的错误),虽然心里不愿意,但都会强迫自己从心底到行为去改正错误,因为只有一次彻底的迭代才是有效的进步,才不会让犯错白费。我在工作不是错得最少的,而是改得最快的,这样的思维逻辑让我进步非常快。
      推己及人,在当时负责人后,我也会谨记着一点,鼓励技术的同学去做一些有益但有风险的尝试,并为他们的错误负责,因为也意味着他们和团队的进步。
  • 不迷信权威,自行扩展
      对于生活工作很多已有的规矩表示怀疑,懂得去优化。人云亦云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对于新时代、新环境,很多过往的经验是无效。就信息论来说,过往信息在过去的决策有指导意义,但不一定能成为当下的决策的权威,反之应该时刻了解新的信息,发现较大差异的信息时需要思考并调整过往的权威,再以此来指导当下及未来的决策。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 清楚目标,权衡得失
      我在工作生活上并不是一个很拼的人。我的目标是生活愉快,为了愉快地生活,就要懂得平衡各方面的得失。任何时候我很少会纠结,我觉得很多同学会纠结,是一边想着A,一边割舍不下B,所以就纠结了。我把我的生活很多细节都计入成本,譬如时间、体力劳动、情绪等等,以生活愉快为目标,虽然知道更多的钱会让我感到更快乐,但是也不能为了金钱而放弃爱好及其他东西,这样说并不是我会放弃进步,就系统论来说,不浪费自己的成本(时间,金钱,精力),协调平衡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得失,以此保证收益(生活愉快)最大化。

最后

花了一点时间总结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思维,重点谈了信息时代下的三论思维,和大家分享。为了贯彻控制论的思维,大家可以给这文章一些反馈,错别字也行,毕竟深夜码字很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两种重要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