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你的中医梦

图片发自App

    小花,一位将近而立之年的姑娘,经过五六年的折腾,平均一年一跳槽的频率,好不容易才找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梦想—中医,这算晚吗?这在常人看来路遥且难的梦,值得追吗?从一个小白到初入门道,略懂一二,还能帮人解决一些小病小痛,并且内心越来越笃定中医是她余生所爱,她用了两年,这算慢吗?

    这些问题在她心中都有着明确的答案,不晚、值得、刚刚好。

    其实,早有中医的种子埋在她的心头,从小看着做乡村医生的大伯用各种中西药解救乡民于疼痛中,看着妈妈有空就抱着中医养生书报看看、剪剪,听她讲些零零星星的养生注意事项,喝着她熬的药膳汤长大,虽然这些不一定都对,她也没有刻意去记住什么,但这种耳濡目染足以在她内心深处产生对中医的难解情愫与好感。                                                                 

      因缘巧合时便是时机成熟时,每一个中途走上中医之路的人都有着各种因缘,但借用老师的一句话,“祖上积了八辈子的福气的人,今生才能有幸学到中医。”博大精深、大道至简的中医蕴含着中华先辈们非凡的智慧,如果能坚持修习,并学以致用,不说能有多大的成就,起码能“保身长全,以养其身”。


英雄之旅

      细细回想一下小花走过的中医之路,酸甜自知。她是一位不甘平凡,喜欢折腾,敢闯敢拼的女孩,毕业六年,换了五份工作,同时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两件人生大事,有人说她才华出众,做哪样哪样都行,也有人说她像浮萍,瞎折腾,不懂得扎根、深耕,没有抗挫能力。但只有她自己清楚,在没有遇上真正热爱的事业之前,所有的折腾都只是个必经的过程,比起在自己不适合或者不喜欢的领域一条道走到黑的稳当,她更乐意尝试有希望探索到自己喜欢的那条路的动荡。就在这一次次认真拿起又果断放弃的过程中,她终于有幸踏上自己余生都想一直走下去的路――中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把她带上中医之路的贵人――欢姐,是她一直鼓励和指引她一步步开启中医的实修之路。她当时还给自己立了个志:假以时日,我一定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医,为中医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兴致勃勃的小花毅然选择学习了一项门槛较低的中医技术,由此踏上中医学习之路,但这个选择让身边亲友甚是不解,她跟好朋友说起都是反对者众,没人支持,但她依然坚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学习了,后来还留在了培训机构上班,当助教,一年以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选择了一家艾灸馆上班,并于入职两个月就被选为店长,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帮一些朋友解决了一些身体上的问题,但由于她自己的心思除了学理论技术,还花了不少在行政管理和销售上,所以,真正在中医理论技术上的沉淀并不深,虽然自己很积极地学习各种够得着的中医理论、技术。但随着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小花发现了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些不懂的或者没碰到过的情况心里就没谱了。而自己的家人又是最后才相信她学到了点东西,愿意让小花为他们调理身体。她还纳闷,为什么同期一起学习的伙伴可以做得比她好、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不怯,而是淡定地运用所学,有效地帮到别人呢?

      于是她开始尝试着向做得好的伙伴们学习,一起跟他们探讨中医的话题,但是,她发现,自己还是不自觉地把更多心思和时间放在了店务管理上,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实践。同时,她还面临另一个现实的问题:经济收入,这两年又是学习,又是全职转到这个陌生的行业,对比以往,小花经历了一段低收入水平时期,家里人的压力与微词以及自己的综合状态,让小花不得不深思一些问题:自己选择这条中医路,是否错了?我是不是真的不够天分学中医?这条路很长,我还能坚持多久?

      终于,迫于各方和内在的压力,小花选择了离开中医养生行业,回归到教育行业,到儿子所在的幼儿园上班,也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机会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弥补前几年因为光顾着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忽略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的遗憾,她以为,接下来这几年她在中医上的研习应该会暂停下来,以后再捡起来吧。可是,就在她入职幼儿园没多久,她看到同事头痛,立马下意识地伸一把手过去,按揉一个穴位几分钟,同事的头就不痛了,她还忍不住跟她分享日常养生经验,教她怎么艾灸……同样,看到园里的小孩子肚子疼,也是马上伸手帮他解决疼痛问题……这一次次条件反射般的反应告诉小花,她内心对于中医的热情并没有熄灭,她已经把用所学帮助他人变成一种下意识的习惯,而且,就帮助人的效果而言,心到技到,心诚则灵。

      小花心里对于继续学习中医的信念又笃定了一些,虽然过去几年因为追求中医梦而投入了太多的时间、精力、金钱,虽然现在已经不以它为主业了,虽然现实有很多困难,而她的中医理想道阻且长,但这并不妨碍她继续追梦,毕竟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她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继续深造,而不是遇到困难就停下来。

      正当小花的热情复燃时,天都在帮助她,她接到了北京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组的第三次笔试通知,早在她从艾灸馆辞职以前,她就报名参加了入学考试,并成功通过了简历筛选和第一轮笔试,如今这个三笔通知像是一个惊喜,又更像一个召唤,她在提醒小花,这条路,你应该也有能力继续走下去!小花也许永远没法忘记那个三点起床,坐在电脑前运指如飞地连续答题四小时的工作日早晨,提交答卷那一刻心情舒畅,而当天一整天都精神抖擞的状态。后来,她也如愿进入面试,并顺利被书院录取,成为第三届学员!这无疑给她打了一剂强心针。自从进入书院学习以来,她一直坚持每日诵读经典、练习毛笔字、导引的功课,内观自己,提升觉知,夯实基本功,一步一步踏实走。

    小花真的很感激自己一直以来从心所欲,听从内心的召唤,并且给它以回应。不管中医这条路看似有多难,但只要内心够笃定,就一定能见到太阳,看到光。而事实是,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生活处处尽是中医,先在生活中把自己修炼好了,中医不过就是一种融进血液里的生活方式而已,真正燃人的梦想不需要喊口号,不需要高大上,只需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活出来。


法式大餐

      但是,究竟要怎么才能把这个梦“活”出来呢?中医知识浩如烟海,门派众多,古书典籍又晦涩难懂,未曾接触过的人可能会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想学也不知道从何入手。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小花自学中医的三个心得,希望能给自学同仁们带来点参考。

      一、 从自身感兴趣或者有需求的点切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里我想讲一下小花在艾灸馆的一位同事的故事,小伙子今年二十五岁,求学时期一读书就犯困,一上课就钓鱼,高中二年级就读不下去了,辍学打工去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五六年,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中医,感觉找到了一生的真爱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一学不能停止,买了成堆的医书,报了不少的课程,白天给顾客诊断、艾灸,学以致用,用心感悟,晚上静心听课、看书,短短两年间,他从一个小白蜕变成一个人人都认可的优秀艾灸调养师,连初次见面的顾客都能从言行中感受到他对中医养生的那份热爱和执着。顾客说,小伙子眼睛里有光,谈起中医时精神头十足,听得出来已经有一定造诣了,这很难得。

      如果你并不十分喜爱中医,但却因为家里人或自己的身体需要调养,使你不得不学点东西,这也很好,这种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会让你在学习路上动力满满。小花前公司的一位中药植物粉的全国经销商,七十高龄的老奶奶,因为自己老伴得了胃癌,用植物粉调理好了,外孙女又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迫使她不得不走上学中医这条路,而且刻不容缓,两位亲人的生命在手,六十多岁的她学习劲头比谁都大,速度比谁都快,爱能生智,爱能生勇,她东奔西走,不耻下问,几年时间下来,除了奇迹般地将两位亲人的性命保住了,被西医判“死刑”的病也调好了,自己更是靠着植物粉和艾灸的调养,越活越年轻,同时帮助了更多乡里乡亲、乃至全国其他陌生朋友解决了健康问题。

      不论是你热爱,还是你需要,都能促使你学到。

      二、 必求经典

      中医流派和技法不管多么纷繁复杂,门类众多,但总能追根溯源,找到它们的“母亲”,而你会发现,它们基本上都是亲兄弟,身上流着同一“母亲”的血,而这个“母亲”就是中医经典。经典流传数千年,智慧无穷,虽然离现在很久远了,但不等于是守旧、过时,后世所有衍生的流派都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如果我们要想学好中医,学正统的中医,经典终究是离不了的。通过对经典有效的学习,我们能从实质上更接近于大师、名医,以及其蕴含的智慧。

      在众多的中医经典中,《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被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其中《黄帝内经》被称为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第一部养生宝典、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所以,推荐先从这本入手看,可以参考名中医徐文兵先生对它的解读来一并学习,在喜马拉雅APP内有《梁冬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这档栏目,带你一字一句解读内经,有趣有料有意思。认真参透完内经,一个中医小白也能成为半个中医养生“专家”了。除了徐文兵以外,倪海厦的解读也颇有参考价值,同样很接地气。经典难懂,可借助工具,参考名家解读来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 重在感悟和践行

      学得再多,不如去做。中医学习尤为如此,本来生活处处皆是中医,如果因为沉浸于学习本身,积累了一堆专业知识,但真正面对病症却毫无头绪、束手无策,也未能于日常中防患未然,预防疾病发生,那这种自嗨式的学习宁可不要,因为产生不了实际的价值,不能给人带来生命质量上的实质改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内经里讲“秋收冬藏”,而你明明知道,却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更偏要逆天而行,秋冬依然坚持大运动,每天大汗淋漓,把自己的阳气都耗散出去,体内阳气日渐被掏空,来年春天就没有阳气可以“生发”了。如果学而不思、不行,不如不学。把所学的“活”出来,才是真正的要义。

      想学中医,首先不要畏难,不要自我设限,从你感兴趣的,或者迫切需要的点切入,借助工具和名家的力量,勤求经典,通过有效的学习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打牢地基好起高楼,并且,且思且行,在现实生活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把中医真正“活”出来。相信,通过这三步,任何一个中医小白都能顺利起步,在中医学习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你觉得学中医的路上,最怕的其实是难以坚持,那我建议,你可以主动去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互相赋能,互促共进,让这份坚持更有力量。

      我推荐以下几种方式:

一、留意国内一些比较著名的中医名家、机构所组织的中医人才培养活动(如本人考取的“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这种机构和个人有信任背书,项目质量也有一定保障,加入这些项目,你可以认识一批领域内优秀的同行者。

      二、加入一些民间组织的中医学习团体,如“弘五学堂”等,它们是由对某一流派或名家感兴趣的中医爱好者组成的学习团体,通过志愿的形式自主运营项目,推广中医。你只要能严格遵守群规、按时提交作业等,就能在组织内一直玩下去,但这种组织的粘性和归属感较第一种会弱一些,主要靠自律。

      三、参加一些当地中医学校、民间中医机构举办的线上、线下公益活动、培训等,通过积极的参与,认识一些同道中人,链接上相关机构的负责人,由此打开一条中医人脉的口子,以后就更容易经由他们获得一手资讯、行业消息、活动信息等,经由线下活动认识的人更容易产生信任和粘性,交流起来也更方便。

      不管用什么方式,你都要争取去结识到跟自己同频的一帮人,积极地参与到他们的学习讨论中,借助同伴的力量促使自己走得更快更远。


结尾

      我们为什么要学中医?我见过最好的回答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拿回自己生命的主动权。不再把健康寄托于医院和别人,而是有能力自己捍卫自己甚至是家人朋友的健康。在古代中国,中医是通业,而不是专业,文人皆需通医。人人自学中医,家家自主健康。我想,中医也终究要成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共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小花走过的这条中医路看来,学中医这档子事,既简又难,简在我们老祖宗们留下了太多的瑰宝,随手捡起都有可能是珍珠一把,只要你开始学了,从哪里切入其实问题都不大,只要你的初心不变,你终能遇到真正的中医瑰宝,不负所期。而难又难在“信”一字,你是否信自己能真的学好,学了能否用到,是否信你所学的东西真正有用,遇到问题了,是否信你真的有能力解决。简单来说,就是是否信“自己”,是否信中医本身。

      如果你信了,那么,就请你开始学习吧!把中医当成是一门生命的必修课,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好好修习,好好感悟,好好践行,把它学进去,再活出来!

活出你的中医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你的中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