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未来为什么属于中国?

当前全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是哪个国家呢?最近有篇文章说:那个国家就是中国,而欧洲会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他说了几个原因,我们一起来听听。

第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由参与到分工协作中的人口数量决定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复杂,基本配件越来越多。所以,在工业的核心部分里,平均每个基本配件至少要对应一个专职人员来储备和改进生产工艺。而且核心产业不能自己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还需要第三产业和初级产业的劳动力来配合。再加上这些劳动力的子女和老人,可以估算出一个独立工业体系所需要的人口大约是基本配件数量的5到10倍。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决定一个工业化社会未来的是工业化人口。而且,工业人口数量不仅决定了工业经济的规模,也决定了工业体系的复杂程度和先进程度。

举个例子:19世纪中后期,工业体系只有蒸汽机这一种动力,当时最复杂的工业品是铁甲舰,一条铁甲舰有几十万种零部件,所以当时的一个工业国就需要近百万人来满足核心产业,当时最小的工业国比利时也有 400 万人口。

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业体系增加了电器和化工两大门类,基本零部件的种类也水涨船高地翻了好几倍,这时就需要近千万的核心产业劳动力,才能维持完整的工业体系。当时的列强已经不再包括比利时这种小国了,人口最少的法国也有 4000 万人,而且法国的工业体系也不完备,被有6000 多万人口的德国打上门时,还必须得在英美的支持下,才能打得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到了“二战”期间,基本零部件增加到了几百万种,拥有 6500 万人的德国发起了战争,而人口严重不足的法国在开战后一个月就出局了。但因为人口的限制,德国也必须放弃研制生产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和原子弹这样的超级武器,人口规模和德国差不多的日本虽然能造航母却造不出像样的坦克。海上、地面两边都行的,只有人口上亿的美国一家。苏联在海军技术上缺乏储备,不过造坦克、大炮、火箭炮总能压德国一头。

等到世界进入核时代,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需要上千万种基本配件,这决定了只有人口上亿的美国和苏联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一级工业国,其他国家只能做附庸。这段时间尽管英国和法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战略核武器,但也只能面对江河日下的命运。这段历史清晰的说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由参与到分工协作中的人口数量决定的。

第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本国有多少人口,还取决于能把多少国际人口卷入到自己的分工体系中。

举个例子:冷战中后期,工业配件数量增加到了 3000 万种以上,美国和苏联各自的 2 亿人口都被各种工业部门完全占满了,很难再往更复杂的工业社会发展了。但是美苏双方都不甘心维持这种两极世界的局面,它们都希望继续扩大工业力量,研制更多的新式武器,拉长产业链,继续提高自己的工业复杂程度,在技术上压倒对方。于是它们决定把更多的工业人口纳入自己的冷战对抗体系。

美国当时就把民用产业向国外转移了,同时它还用金融手段继续占有这些工厂的产品,用来养活本土人口,集中力量和苏联搞军备竞赛。这相当于在不引进移民、不增加农业和社会福利压力的前提下,增加了本国的工业人口。通过这种方式,日本、德国还有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都为美国贡献了冷战所需的工业劳动力,增加了美国的工业复杂度,促进了美国的高科技升级。

而苏联的人口只有自己的 2 亿多加上东欧的几千万,要想和美国控制下的全球体系竞争,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应用技术方面提高效率,所以苏联的工业体系逐渐丧失了自我升级的能力。而且,人口缺乏也让苏联不得不把有限的人口都集中到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上,到苏联解体的时候,苏联总人口只有 2.8 亿,却有 7000 万的产业工人,平均 4 个苏联人中就有1个是产业工人。这直接导致了苏联民用工业的长期萎缩,最终崩溃。

从人口角度看,欧洲最终走向一体化进程不是因为欧盟想这么做,而是如果不统合欧洲这二十几个国家的工业人口和制造能力,形成一个数亿人口规模的实体,欧洲根本撑不下去。但按照目前欧盟的出生率和人口规模,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是它的极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整个产业链条复杂程度的要求和产业工人数目的要求,都是欧盟承担不起的。

我们来拿代表一个国家高端工业体系的战斗机来举例:目前能够达到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而欧洲,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承担得起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发,三代半的台风战机,已经是整个欧洲的力量加起来所能达到的顶峰了。它们的第四代战斗机 F-35,只能是联合美国一起开发。但即使是欧美联合起来,由于机载计算机芯片的容量每 18~24 个月会增加一倍,带来的软件的大小也会跟着增加一倍,导致整个开发过程已经举步维艰了。

比如:2002年服役的 F-22 战机,它的机载计算机软件包括 400 万行源代码,而  F-35 的软件则有 1900 万行源代码。而且,当初编写 F-22 的软件时,美国人还使用了军用的高级语言,可是源代码翻了几倍之后,就再也凑不出那么多懂这个语言的程序员了,所以只好改为民用的 C 语言,最后甚至连 C 语言的程序员也一时凑不出那么多,所以 F-35 的软件开发进度只好一拖再拖,成本也就节节攀升。目前 F-35 还没正式大批量生产,造价就已经快超过了 F-22了。你看,集美欧之力,造一款第四代战机尚且举步维艰,你还觉得欧盟能独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吗?

所以说,一个国家要维持工业体系持续升级,必须要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每当一种更复杂的机器出现时,只有招募到足够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产业升级才能进行下去。在一次又一次产业升级中,只有人口足够多的国家才能甩掉所有对手。而在以核聚变、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三大标志性事物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前,整个欧洲会像多米诺骨牌,一个又一个国家倒下,因为人口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规律。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港股那些事”(欧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

音频稿:安迪

讲述:郑磊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业的未来为什么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