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创造】微信创始成员亲自揭露过亿的秘密

标题

本文内容由@行者慎思提供,我只是稍作归纳整理.

微信在433天拥有亿级用户,以异常可怕的增长速度在2年内发展出3亿用户,增长曲线呈抛物线型.

在这个发展路径中,每一个版本都环环相扣.


历史版本发布


版本发展


潜伏期


1.0、2.0版本这2个版本微信的发展平淡无奇,当时的IM都拥有发送文字、图片的功能,如手机QQ、米聊等,而微信没有什么很好的竞争能力,所以用户的整体活跃度是非常低的.


爆发期


微信第一次迎来增长期是在2.12.22.53.0、3.5这4个版本,从版本发布图中可以看出,微信在不断增加用户获取方式,扩大用户数量.

2.1的匹配通讯录,微信把用户手机中的好友都笼罩了.

2.2的QQ快捷登录、接收离线消息,则是得到了庞大的QQ用户体系.

2.5的附近的人、3.0的漂流瓶,摇一摇、3.5的的二维码名片这3个功能是为了陌生人社交这个目的而推出的.

特别是二维码名片,场景极其丰富、每个人在线下添加好友是非常方便的,扫描二维码即可.

当时推出陌生人社交是为了丰富用户聊天场景,微信作为聊天工具而言,用户在上面做的事情就是跟别人聊天,但是他的好友是有限的、话题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给他制造新的好友、新的话题,他才不会流失.

而这时,附近的人、漂流瓶便应运而生.

微信在3.5版本之前基本上奠定了它的用户量和用户的活跃程度.特别是在2.5、3.0这2个版本发布后,用户数是呈直线上升的.


霸主期


特别要注意的是4.0版本.微信推出朋友圈功能,当时很多人说微信抄袭了Path、要切入社交领域.

但从聊天场景来看待的话,当时3.5版本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一个亿,每个用户都有一些完全陌生的好友,比如"会议上添加的同行"、''学校偶遇的女神''、''失散多年的初中同学'',这些人存在于好友列表,但从未对话过.

因为没有机会,没有共同的话题,包括今天也是,没人会在通讯录随便翻个牌子打开对话框聊天的吧,而朋友圈的推出为这个问题提供堪称完美的解决方式,每个人都能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发送的动态,也许你和好友还是没有共同话题,但是可以点个赞,表示下存在感和你对他的关心.

朋友圈的存在给双方展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而这种展示直接带来带来的就是创造了大量的聊天机会与话题.

微信最为津津乐道部分的就是它打动了人性"贪嗔痴",  全民摇一摇如同2016的直播元年一般,从性入手,打动人心.

微信在发布4.0之后就完成了生态圈的闭环,同时也奠定了它的江湖地位,后面版本的发布,游戏也好、公众号也好、红包也好、都只是一个补充作用.


【分享创造】微信创始成员亲自揭露过亿的秘密_第1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5.0版本,微信同时推出游戏中心、表情商店、微信支付3个新功能,这是微信商业化的一种尝试.

游戏中心为了盈利、表情商店是借鉴日本同行Line,对表情商业化的一种探索、微信支付为了抗衡支付宝的霸主地位.

从今天可以看出,游戏中心已盈利,表情商店囿于国内的消费习惯、理念问题,反响平平成绩不佳,微信支付则成功的蚕食了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微信的成功如同周树人先生的作品一样,被过分解读,事实上微信每一个版本的发布并不是基于所谓的战略思考,它只是以当前的市场反馈和用户需求推出合适的版本,这种产品开发思路也符合现在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微信经历过这么多版本,界面却没什么变化,而同时期的QQ、支付宝早已更改的面目全非,这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结构设计.


微信的前身


微信的成功都建立在QQ邮箱的成功上.

产品发展历程的顺畅与否除了它的发展战略,更多的是和它的团队基因、管理方式、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2005年腾讯公司收购foxmail和张小龙及其他的团队,然后张小龙负责QQ邮箱的开发,一直运营了5年,QQ邮箱这款产品在腾讯内部是仅有的2个七星级业务之一,在这5年中,QQ邮箱做了非常多的尝试,从邮箱中可以看出那些痕迹.

2010年当时邮箱已经准备移动化,app名字叫手中邮,但张小龙看到国外社交app在短短一个月获取100W用户的巨大成功,便写邮件和马化腾说,社交我们要做,于是手中邮变成微信.


【分享创造】微信创始成员亲自揭露过亿的秘密_第2张图片

微信前身应用

1.QQ邮箱记事本——微信收藏

2.QQ邮箱漂流瓶——微信漂流瓶

3.QQ离线消息——微信QQ离线消息

4.QQ记事本——微信语音记事本

5.QQ订阅中心——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早期叫媒体平台,一度改名叫官号平台,当时微信有2个插件:腾讯新闻、腾讯微博阅读.

腾讯微博当时的流量不太理想,但依靠微信的导流,腾讯新闻的流量陡增,也因此反超了竞争对手.

后来插件就索性直接整合到微信,这就是订阅号的由来.

微信团队在过去做邮箱的时候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去做些不同的事情,才有后来的成功.

比如QQ邮箱的广播,因为广播,邮箱团队才第一次去尝试做社交,以前这就仅仅是个邮箱而已,一个工具,发发邮件收收邮件,用完就走.

如果广播做成的话,QQ邮箱就是腾讯的另外一个社交平台了,那后来微信也是非常自然的推出朋友圈.

再比如微信的很多协议都是使用邮箱的HTTP,而不是一般IM使用的TCP.


【分享创造】微信创始成员亲自揭露过亿的秘密_第3张图片

偶然和必然



必然性

1.腾讯巨大的用户数量,

后期腾讯给予微信团队的资源倾斜,QQ快捷登陆等.

2.优秀的微信团队.

如果没有张小龙和团队的格调,微信可能从名字到整个app的设计和QQ一样,取悦年轻用户,比如改皮肤、等级机制、聊天特权等.

很显然这些幼稚的东西,无法吸引中高端用户,外企当时都不屑用QQ而是一致使用MSN.

3.早期腾讯内部竞争团队.

受制于移动施压,不敢深耕产品,,敢寻求突破,缩手缩脚畏首畏尾.

4.潜在用户群庞大.

早期微信没有受到QQ的支持,流量来源于QQ邮箱主页广告和邮件注册推广.

而使用邮箱用户的维度、深度比学生大得多,白领或成人的社交群一旦扩大是远远超过QQ的.



偶然

1.竞品米聊的马前失足、QQ的臃肿不堪

米聊服务器支持不给力.

米聊在产品设计中太早了介入了社区、熟人社交,比如当时的"附近的热点"、''签名自动发内容'',这些事情其实做的都过早.

手机QQ过于花哨、太多杂乱无章的功能.

2.微信团队在广州

腾讯公司总部在深圳.2011、2012年,总员工 2W ,  1W8 在深圳,微信团队当时在广州,只有200人,1%的比例, 保持了团队的纯粹不易流失和优秀人才的集中.

3.当时没有一个IM同时具有完善的聊天和社交功能.


问题汇总


Q:微信在内容策略上是什么态度,微博和早期的人人会大量的做满足大众用户需求但是没营养价值的内容。而整个微信,不管是订阅号还是对各种内容的封禁,似乎都是很不鼓励这种风气?你觉得这两种取舍的利弊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1.微信内容审核和封禁的很严格,有自己的内容判断标准.

    比如''不伤害用户,不转不是中国人''、''惊!期望别吃转基因,这是美国的阴谋''、''奇!山东一小伙同时交往29名女友''.

    2.思维方式的不同.

    微信团队很多人都是工程师,众所周知的张小龙就是一个,所谓的程序员思维就是用规则去规划、减少人工干             预,实现最大化的公平.

    一切对用户体验不好行为,如''反诱导链接''、''营销链接''、''不良网页内容''、''App启动'',都会触发拦截规则.

Q:怎么看待应用号

A:应用号是WechatOS一部分,存在于微信的方方面面.

  入行门槛低,小产品竞争激烈,重运营.

Q:信息爆炸导致订阅号用户流失,有考虑解决方案吗?

A:先声夺人、速度推文

   内容运营、标题为王.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创造】微信创始成员亲自揭露过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