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的比别人好?

八分钟读完《习惯的力量》,八个习惯活的比别人好。
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在271页——读者实践指南,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直接跳到此部分,就能萃取到其精华,搞清楚习惯的运作原理,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它!
习惯的定义,我们刻意或深思后作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在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比如,早上起床后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多久运动一次?到办公室还是先看邮件,还是先聊天?坐下来是不是先玩手机?
科学家说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省力的方式,习惯能让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这种省力是一大优势,工作高效的大脑需要的空间更少,人的头部也会更小,孩子出生更容易,婴儿和母亲死亡率更低,大脑也不用再思考基本行为,比如走路和选择吃什么,有更多的脑力来发明,创造,抵御危险。
习惯的形成有着可靠的生理基础,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自动的惯常行为,进行模式化或组块化。
我们大脑中这个过程是由一个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一个简单的暗示,能让大脑进行某种自动行为模式。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第三步是奖赏让大脑来辨别是否应该记住,以备将来之用。慢慢的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越来越自动化,最终习惯诞生了。
从个人的有限经历中谈谈使我受益匪浅的习惯。
一 阅读的习惯
01阅读是一种内心的充实,过多地强调读书为了钱,才会有那么多人读得很辛苦,真正赚到钱的是那些会做生意,会搞关系,会整合资源的人。
02其实我们今天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惑都有前人曾经遇到过,并且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花时间去寻找一下,先深度模仿,再大胆试一试,否则你就是无头苍蝇,画地为牢,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地问自己:“这个问题还可以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吗?”,学习了心理学的一些内容后,与人沟通变得更好,也更容易理解他人的行为模式。
03我们常讲学术自由,各自表达不同的观点,能促进学术的进步,我想这就是一个例子。同样我们在阅读中能够看到这样那样不同的观点,通过我们认真思考其合理性,将他们变成我们的知识一部分,我们的见识也就提高了。
比如我昨天听了《平均数的终结》一书,对“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存在标准身材,标准长像,人与人的差距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生活中总是有各种选美大赛,我们都非常关注这个千年难见的美人到底是什么样子。而本书提出所谓最美的脸就是把所有人的脸综合在一起取平均值取得的脸,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平均脸之所以好看,无非它是平均的,肯定是对称的,各项指标肯定没有离谱之处,仅此而已。
1954年,美国人有个知名科学家用15000个青年女性身体指数取平均值算出一个“标准女青年”身材,最后举国寻找现实中有无人符合,但他们发现身材和标准人一样的人,甚至大致一样的人,一个都没有,一个都没有,所以你就是你,是独一无二的,不必因为某些没有达到标准而自卑,标准不过是人为设定的事物。
二 写作的习惯
01写作的第一个理由其实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总是有许多校园题材的青春影片讲述着大学的故事,每每让我们感慨很多,让你去回想觉得大学做了好多事情,但是毕业后好像想不起来做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人在那个时间段经历是丰富的,会有很多标志性事件,比如第一次恋爱,彻夜疯狂的玩游戏…而毕业后做的事情大多是重复,三点一线。
其次同学聚会一次又一次的被重复提及,强化,那些事情生命阶段就被记下了,成了青春的印记。
米兰昆德拉说过:“人并不是突然死去的,而是慢慢死去的,因为我们活在自己的记忆里,而这些记忆一点点消失,我们就在一点点死去。”但记忆是靠不住的,如果你不记录你的生活,你就在一点点的死去。
写作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方式,让成长有迹可循。
02感受渐变的力量
大部分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突变的,或者说即使突变,也是积攒了一定渐变后发生的。记录下你每次学习一项技能的经过,错误和成功,就会发现学习任何一项事物都有相应的周期,追求速成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记得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写什么,咬着笔就是不出字,200字也编不出来,看到大家文风流畅,很沮丧,而且练习写作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就是一直写,一直写,到今天将近一年过去了,写出800字应该不是问题,暂不论质量高低。这种认识能够让我们更容易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前期学习的笨拙,才不会轻易放弃。
03构建认知体系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学得好的人未必讲得清,写得好的人一定能够说得明。写作是锻炼分析,思考,沟通最直接最低效的成本方式。输入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随机分布的,写作能帮助你梳理,组成一颗知识树,在梳理的过程中说不定还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连接。
04教是最好的学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给你机会让你讲解,毕竟他人的时间也是宝贵的。写作是最佳的途径,不需依靠他人可以独自完成教的过程不必担心对方耐烦不耐烦,可以反复的打磨。
05建立个人品牌
如果你的文笔足够好,并且写出的东西对他人有用就可以出书,获得收益的同时又提高了个人影响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成本越来越低,但是收益却越来越大。
三 总结的习惯
每月结束的时候,我都会在自我成长板块写一篇本月的成长总结。看看自己的消费情况有没有浪费,运动有没有坚持,情绪稳定不稳定,定制的计划有没有完成,收获有哪些,错过了哪些,需不需要调整和改进……总结可以让你跳出来,在整体上进行把握,看看自己的得失,经常总结可以培养自己的大局观,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眼前。
四 清单的习惯
春节期间做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每月伊始都会列举相应的本月计划,比如6月份总共列举了7件事,按重要程度排序,这样目标就比较明确,不会临时抱佛脚。很多人闲下来的时候都会玩手机,刷微信,看朋友圈,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提前规划,有时间也不知道要干什么,第一反应只是这些。当你有了规划以后,就会把时间聚焦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避免内耗。
五 仪式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仪式感就霸屏了,倒没有觉得矫情,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仪式感带来的认真,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里发现生活的美。我所理解的就是因为它会让我们做某件事的时候,突然就认真起来。每次开始读书和写作之前,必然要打开手机管家进行优化,把所有的app后台操作运行全部关掉,如此这般一是无人打扰,二时告诉自己正式开始了,不要分心。这也可以看作是习惯的一个前提,找出一种简单而又明显的暗示。
六 早起
在16年以前自己是一个特别爱睡懒觉的人,尤其是冬天,老妈都能恨死我,早饭热了凉,凉了又加热,三番四次都叫不起来,哄着吃了饭再睡还是不行。后来自己下定决心要早上学习,因为早晨是最好的时光,最为清醒,环境也清静,可以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每天比别人多出一两个小时,那就能够做很多事情,而且心理上会觉得一天的时间拉长了。有人说我晚睡也是一样的,我想关于熬夜的坏处,想必无需多说吧。而且随着链接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发现早起是一种态度,睡懒觉是一种恶习。
七 运动
刚开始运动是因为一个同事每天下班后都去锻炼,出于好奇便跟随,慢慢的也就养成了习惯。再后来一个不喜欢锻炼的同学生病,花了许多钱,造成了我一个认知,运动等于健康,健康等于省钱,运动等于省钱,更加坚定了锻炼的意志。几个月以后同事离职,就剩下我一个人在继续,不过这时我已经从锻炼中尝到了甜头,每次运动过后都身心愉悦,更清醒,更加专注于所做的事情,也更有耐心,运动已经成了一件根本停不下来的事情。就像书中所说并不是运动带来了好运气,而是这些最基本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连锁的反应,这就是奖赏的力量!
八 专注的习惯
我们每天被千头万绪读真多任务包围,尤其是组建了家庭成为妈妈后,时间更是拥挤不堪,要避免崩溃,必须修炼一门武功——专注于当下。碎片的是时间,系统的是任务。其实碎片化的时间一直都存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每堂课都上40分钟,每天都要上不同的课,所谓的完整也不过是一堂课的时间而已。要学会化零为整,暂时忘掉其他事物,集中精神,速战速决,高效专注。久而久之就会增强你抵御看干扰的能力。
至于如何改变习惯,书中已经给出了详细的框架。
第一,找出惯常行为。
你有哪些自己不喜欢的行为。
第二,用奖赏做实验
观察,反思惯常行为背后真正的渴求是什么,用不同的奖赏做实验,这是重塑习惯最基本的要素。切记不要怕麻烦!
第三,确定暗示行为
第四,制定计划
习惯是不可消除却可以替代。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
如何比别人活得好,活得美?你的习惯好,你的效率就高,你的时间就比别人多,你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挣到更多的钱,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美,你自然就比别人活得好,活得比别人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活的比别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