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书单决定了我们的过去,
同时也指向一个辽阔的未来。
——雨季的梦想
早上吃过早餐,眼看儿子又准备下楼去玩,把他爸之前叫他每天早上起来先练字半小时的事情抛在脑后,他爸怒了,呼喝声如机关枪一样横扫向他: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早上起来要先练字半小时,你一天到晚就只知道玩玩玩!”
“这么喜欢去玩,那干脆不用读书了,让你一天到晚一年到头玩个够,行了吗?”
孩子自觉理亏,默不作声地坐到书桌前,开始静静地写字。
他爸原本还在那里喋喋不休,但我用眼神阻止了他对孩子的连环炮轰。
一日之计在于晨。
孩子不懂珍惜早上的时间去好好学习固然可恨,但家长以严厉的呼喝声拉开一天的序幕也有点破坏气氛。
刚刚遭受过一顿严厉呵责的孩子,他真的能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学习中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吗?想想你遭受上司或长辈严厉斥责之后的心情就知道了。
在中国,严父慈母一直是很多家庭秉持的的角色原则,在我们家也一样。
他爸总是批评指责孩子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对,我说他“开口就没一句好话”。
我私底下跟他沟通过多次:教育孩子要注重引导,要先给他确立一个正确的标准,然后教育他怎么去做,一步步修正他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而不是每次都发现问题就直接批评指责,身为过来人的你可以一眼就看出孩子的错误所在,但孩子有必要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学习和摸索。
我不敢确定我这样做的结果会不会导致慈母多败儿,但我知道不少因为父母太严厉而带给孩子巨大伤害的个案。
02
一位读者看了我那篇《你没穷过你不会懂我》之后,给我写了一封邮件,告诉了我他小时候所遭受的经历和伤害:
自从出来工作后,我逐渐发现自己丧失很多基本的能力,为此我曾有一段时间极度的自卑自闭。那段时间我几乎断绝了所有与外界不必要的接触,就算是我父母也断了联系有大半年之久,他们还以为我一个人远在广州出事了。
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我把自己从记忆最深处到现实之间的所有能记起的事都翻了个遍,我很痛苦,连头发也在那段时间里掉了近半。
我想清楚了一件事,从小到大我根本就没有自主的为自己做过选择。从记事起都早已屈服于严父严母的棍棒之下,直至现在身上还留有幼时的疤痕。父母的命令我只能照做,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甚至连商量也不行,那时候我也没有半点胆量去和他们商量更别说是谈条件。
我记得小学时期我就没有见过父亲对我笑过。第一次在学校照了第一张照片,放学我一蹦一跳的冲回家里自己都没看一眼就直接把照片给我爸说我照相了,他接过去看了一眼说了一句“像鬼一样”就扔在一边,从那一次起我就一直以为我肯定是长得太丑了。
我总是看到别人对自己的爸妈撒娇,而我和我弟弟则总是尽一切可能躲着父亲,就算日常见面我都是低着头慢慢的从他身旁走过,时间长了我养成了低头驼背走路的习惯,后来母亲天天说我是不是头要掉了,走路是不是怕踩死了蚂蚁,你的头抬不起来吗之类的话。
再大一点后我开始了沉默,压抑得太厉害的话就一个人冲到大山顶上,坐在山顶上呆呆的望着下面的村庄,一切是那么的渺小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呼呼的风声温柔地撩过耳际看着看着心里就开始慢慢的变空了。
看到这封读者的来信,我的心情觉得很沉重,我回复读者说:
原来你的童年过得比我还要艰难,因为你的父母对你太严厉,动不动就打。而我家只是穷,家人从来没有打过骂过我。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
但一切都已经成为往事,我们无法改变父母的思想,也无法把时光调回到过去。只能努力向前看,尽量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发挥自己的专长,尽量对自己好点。
过去的不能挽回,唯有努力珍惜现在,努力改变现状。
03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项技术,简单粗暴的呼喝往往换不来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学校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男老师,体格健壮,声音洪亮,当他在三楼批评学生的时候,一楼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听得到,我听着都觉得有点心寒。但是学生似乎并不怕他,课堂纪律一直很差,经常没完成作业的大有人在,他所教班级的成绩也经常是倒数。
相反有个别老师,因为比较懂得教育的艺术,所以即使他不用大声吆喝,也不用经常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给学生看,但是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课堂纪律都很好,成绩也不错。
04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个性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涩。
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尽量减少童年的阴影对孩子将来造成的伤害,愿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做到心平气和,即使是批评也应该让他感受到这当中带着爱。
毕竟,孩子只是犯了错或是暂时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并不是我们的仇人,我们对他说话时没必要表现得苦大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