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到底安不安全? 神州易付告诉你真相!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随着二维码支付的普及
另一种支付方式
“刷脸支付”
也在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
刷脸购物、刷脸坐地铁
刷脸办0证、刷脸取款…
刷脸支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
许多人对它感到新奇的同时
也出现一些关于安全的担忧
1、刷脸支付是什么?
刷脸支付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生物识别、3D 传感、大数据风控等技术,以AI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新型支付方式。
刷脸支付不需要带钱包、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时只需面对刷脸支付po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刷脸支付系统会自动将消费者面部信息与个人账户相关联,整个交易过程十分便捷。
2、刷脸支付有何优势?
无需携带外来工具
手机支付是需要智能手机作为媒介,而刷脸支付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人为操作少,刷脸支付更加简单、高效。
流程简便速度快
无需支付媒介、无需排队,自助操作、即扫即付,整个过程不会超过15秒。
身份验证更精准
刷脸和指纹一样,人脸就成了账户的通行证,一个信息直接绑定了账号和密码,两者不再分离,生物识别提供了异常的方便性,这是任何其他的账号密码组合所无法比拟的便利。由此可见,刷脸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实现支付与身份验证的合二为一。
刷脸支付虽然简捷便利,但也引起用户对个人信息被泄露滥用的担忧。那刷脸支付安全吗?下面的8个问答告诉你!
Q1:刷脸支付安全靠谱吗?
A1:以支付宝为例:目前,支付宝的人脸识别准确率超过99.6%,结合眼纹等多因子验证,准确率能达到99.99%,超过肉眼识别97%的准确率。可以说,只要人眼能认出区别的人,识别程序就能认出;而程序能分辨出区别的人,人眼不一定认得出。
Q2. “刷脸支付”真的比二维码支付安全吗?
A2:静态二维码容易被入侵或植入病毒木马,另外二维码支付需要输入密码或者验证指纹,容易被盗取。刷脸支付依靠的是脸部生物信息,识别率达到99.99%,而且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提出了秒赔服务,为存在的极个别误刷情况买单。
Q3:整容脸能准确识别吗?
A3: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依靠对人像骨骼的识别,例如眉骨、额骨、下颌骨等重点部位。因此本人变瘦或变胖,骨骼没有变化,识别并无太大难度。
对于整容脸,倘若有人割了双眼皮、做了面部拉皮,这些对于面部皮囊的改变,并不会“入骨”,也躲不过识别系统的“火眼金睛”。除非类似某些网红那样的“返厂大修”,否则是不会影响人像识别比对的。但即使是“磨骨削腮”现象,也得看骨骼变化的多少,也并非都识别不出来。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Q4:照片代替人脸进行识别吗?
A4:前段时间,小学生用照片解锁了丰巢柜的刷脸取件,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照片是否能代替人脸识别,这个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
刷脸设备上配备了3D红外深度摄像头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活体检测,根据人脸的鼻子高低、眼眶凹凸、眼镜距离等信息进行身份核验,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所以直接拿照片是不行的,必须是“活的”才行。
Q5:万一有人趁我睡着的时候刷我的脸怎么办?
A5:刷脸支付是采用Face 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方式。在验证的时候需要对着手机镜头眨眼、转头,完成动作之后才能登录的,这叫3D交互式活体检验。同理,用视频或软件模拟等,都逃不过系统的”眼睛”。
Q6:双胞胎可以互刷吗?
A6:单因子识别指的是单靠人脸的信息和支付宝的信息进行比对。但是双因子的识别体系是加入了眼纹和声纹,甚至会加盖掌纹。如果这些生物识别的因素叠加进去的话,完全可以识别出来。”
Q7:数据隐私会不会被泄露?
A7:刷脸技术在采集到照片后会对照片进行脱敏处理,只提取照片特征,而非照片本身,即使这些特征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也无法还原出照片,过程是不可逆的,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户隐私和安全。
如果实在害怕被盗刷,也可以在不使用时,在手机端关闭人脸识别功能,使用时再打开就好。用户隐私安全也将得到保障。
Q8:相比于“指纹”“声波”“虹膜”这些其它生物识别技术,“刷脸”有优势吗?
A8:刷脸与指纹、声波、虹膜等都属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而刷脸具有不可复制性,无论是双胞胎还是做了整容手术都可以可以识别,睡觉、照片盗刷等你能想到的问题,都已一一解决。
相较于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等几种生物识别技术来说,人脸识别目前看来是最好的。
随着5G和AI的深度结合,2020年将提速进入刷脸支付时代。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成刷脸支付“元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到1.18亿,到2022年将破7.6亿,也就是全国超过一半的用户将会普及刷脸支付。可见,刷脸支付将是未来支付的发展趋势。
刷脸支付带来了全新的支付方式,但刷脸支付加盟骗局、人脸照片被售等乱象也随之而来。关于刷脸支付加盟、代理、补贴的乱象,相关支付机构表示,从来没有代理和加盟,更没有代理和加盟政策。对冒用官方或服务商名义发展代理,收取代理费、加盟费等行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经济日报》指出,支付机构在推广熟练支付的同时,应当最大限度确保安全,如严防相关信息泄露,严格审核终端设备持有者,采取二次验证方式,严禁终端设备持有者关闭支付提示音等。
《南方日报》指出,在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同时,也应堤防一下它的坏处,监管机构也应及时跟进,既要鼓励创新,也要保持审慎,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尤其要明确互联网公司的责任,运用好“天价”罚款等手段,督促它们切实保护消费者敏感信息的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