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之同理心

03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愉悦与不爽

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满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它也是可以用来衡量很多东西的刻度:

一个产品好不好

你和一个人的关系好不好

你对自己的认识

满足和愉悦的关系

直接来说,愉悦就是被满足:动物的生存条件被满足,比如一只猫,温度湿度适宜,有充足的食物,它就会愉悦;而人类不仅需要生存条件被满足,还需要在社会关系中被确认。

一种崩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拉动你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和崩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加在一起,这种确定性的满足就会成瘾。

满足就愉悦,不满足就不爽,我们用很多词汇形容人的不爽,如生气、烦躁、痛苦、厌倦、悲伤、烦恼、茫然等,本质上,都是某个点没有被满足。

你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持续给你满足感,你可以不厌其烦地去做,这就是你的天分所在,时间久了,你就会与众不同。

优秀的人的几个特性:敏感、不能忍、有动手优化的能力。

所以,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自己,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04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愤怒与恐惧

愤怒和恐惧是同生的一对感觉,都是来自于被侵犯。

但是因为个体不同,对侵犯者的体量判断不同。所以有时候是愤怒,有时候是恐惧。

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

一只猫在自己的领域里,来了另外一只猫,边界被侵犯,这只猫就会愤怒;但如果来的是一只老虎,猫就不是愤怒,而是恐惧。

所以,本质上,愤怒是一种恐惧。

焦虑也是恐惧,它来自对恐惧的想象。因为是想象,所以无从逃避,所以是一种持续的恐惧,就内化为焦虑。

羞耻感也是一种恐惧,它来自于对社会评论的恐惧。

恐惧是边界。

看到火,你就不会伸手,因为有恐惧。

所以恐惧会束缚一个人的手脚。

劝人就5分钟,而是应该想想,困住他手脚的恐惧是什么,是什么把他压着无法前行。

看到一个人的恐惧,就基本上知道他的边界在哪里。

恐惧是动力。

恐惧甚至是一种比愉悦更强大的动力。

所以面对一个年轻人,如果他在工作中,既没有恐惧,也没有恐惧,基本上可以判断,他在这件事情上,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

恐惧是痛点。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爽爆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助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人门为了解决恐惧,会毫不犹豫地花钱。

如何找到产品的切入点或怎么样改变自己的人生,其实就是四个字:直面恐惧。

05 同理心训练: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体会各种人的情绪和潜意识;

不被一个人基于角色化交流而说出的说辞所迷惑;

看到人基于潜意识流露出来的真实选择。

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推开用户。

因为,意识即防御。

所有的思考,其实都会产生顾虑。让用户思考,就是让用户戒备。一个不会说话的产品,根本没有消解戒备的机会。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

作为静态的产品,其实是没有机会说服用户的。所有让用户思考、琢磨一下的产品,其实都是给自己抬高门槛,降低转化率。

一个产品要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

熟悉的感觉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安全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触发防御。

06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两千年来,我们一直在用孔子定义的角色和角色关系来安放自己,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1、确定目标。

2、建立恐惧的边界。

3、放进清晰的标的,正确的动作只有一个。

4、给予红利,然后让他产生路径依赖。

5、不断重复,重复是动作的关键。

为了便于管理。也就是说,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工作之后所受的培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便于被管理。

教育是反人性的,教育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

教育是按照人类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换句话来说,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看待角色

只有在很大的压力下,人才会按照角色行事。除非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基于角色的预期其实是很难和人互动的。不管是生活中真实地与人互动,还是通过一个产品与人互动,都很难基于角色化预期做到。

集体人格

如果你的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那么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通过 去角色化 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 应该 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如果你希望用户在很放松的情况下,毫无压力地、自然地使用你的产品,或者你想找到生活中可以惬意相处的伴侣,那么你就要放弃对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预期,去认识并接纳那个寄居在 寄居蟹的壳 下面真实的人。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是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07 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我的结论是:做产品经理的人善于感知,在已有的结论上建立新观点。而做其他管理的人更善于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

左脑思维的人:

逻辑推理能力强、时间观念强,同时感受力差;

因为感受力差,所以没有那么敏感和情绪化,整个人表现为情绪稳定,甚至刻板;

更容易根据规则调适自己,更自律,更容易角色化。

右脑思维的人:

感受力强;

能在别人已有结论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新观察,并且不太喜欢听已有的逻辑;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激情地表达自己,具有人格魅力。

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因为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而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宁产品思维30讲之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