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态度,两种命运

1.

甲和乙在同一个房间里洗脚,彼此相隔五六米,各自手里抱着一部手机。

甲玩着玩着,手一滑,咕咚!手机掉水里了。

他眉毛一挑,眼珠子一瞪,嘴里急中生娘,随即扎猛子一般哈腰,一把将手机捞上来,整个过程不超过3秒,抢救及时,问题不大。

这件事被乙看到,放声大笑,花枝乱颤,咕咚!乙的手机也掉水里了。

他眉毛一挑,眼珠子一瞪,嘴里倒很干净,心中却念念有词:啊呀,完了,我的手机,它掉水里了!我怎么这么倒霉!为什么?为什么遇到挫折的,永远是我!难道说,这就是我的命?不,我不信命,我只信我自己!我是可以的!我是有能力捞出手机的!

等一等,先别捞,我需要考虑一下,要知道,没有想清楚就行动,是万万不可的!要知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必须得计划好:是从水面的左边切入,捞的最快,还是从右面呢?手从右面入水,貌似离得近些!这样一来,我就可以省下1秒钟的时间!果然,深思熟虑是有必要的!

再等等,说到了“必要”二字,就提醒我,有必要想想捞手机的必要性。我非捞它不可吗?买的时候花多少钱来着?里面储存的信息我备份没?好像没有。不过也无妨,人活一世,匆匆数十载,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唉,想到此处,还蓦然感到了一点悲凉,不,我不能哭,我不可以随便流下眼泪,我要坚强!

甲目睹着乙整个灵魂出窍的过程,吃惊的嘴巴渐渐合上,随机又张开:哎,你手机掉水里了!

乙缓缓抬头,眼角有几滴泪珠闪烁:喊什么!我又不瞎。

甲:那你还不捞,再不捞手机都要冒泡了!

乙: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不需要你指指点点!

甲:大哥,我就是提示你捞一下手机……

乙:别用这样的语气跟我说话,我知道你素来看不上我!

甲:大哥我也是刚进来的顾客,我都不知道您叫啥名。

乙:名字只是代号,相识即是缘分,朋友,我们加个微信……哎呀不行我手机在水里呢!

甲:我对您已经有点钦佩之情了,敢问您入洞房时也是这样吗?

乙:你竟敢侮辱我!你凭什么看不起我!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吗!

甲:既然您这么努力,那为啥不弯腰捞一下手机……

乙:男人,怎么可以轻易弯腰!更何况,许多重大问题,我尚没有考虑清楚!你不要误导我,我是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的!

甲:您是嫌弯腰费事吧……

乙:嗯……嗯?才不是呢!你不知道我有多努力!

2.

无巧不成书,一年后,甲和乙同时来到某家公司上班,且划分在了同一个部门。

唯一不同的是,甲是该部门的二把手,算是半个负责人,乙稍微平庸些,只是普通职员。

每当上面派发下项目与任务,部门都要开一个小小的方案研讨会。

在会上,甲和乙都算积极分子,只是,甲多半提建议,乙只会提意见。

比如,当领导问:这项任务需要咱们组协作推进,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

甲会先来分析下状况,提供些可调度资源的资料,拿出两三个任务与责任划分方案来,供大家讨论。

乙则轻松些,张口就是这里这里不行,那里那里不妥,实在赶上没什么可说的了,便只剩下感叹任务艰巨,完成起来不易。

久而久之,领导有些看不过去,便找乙来谈话:你要知道,职场中有两类人,一类是拆台型的,一类是建设型的,拆台的活的确好干,但谁都能干,不可替代性太低了,公司不缺这样的角色,你回去多反省下,希望能够改进。

乙回去后,先是气愤,感叹领导有眼无珠,后转为担忧,便直奔书店而去。

某天,甲过来催乙:你负责的那个任务,到时间上交了,目前大伙就等你了。

乙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忙,手里捧着本《从0到1:如何与领导搞好亲密关系》。

天有不测风云,该项目完成后,客户并不满意,要求该部门在三天之内完成他们的更改要求。

研讨会上,乙终于有可说的了:我说什么来着?我早就说这样弄不行吧?完了,这回彻底完了,唉,阿弥陀佛我的上帝,真是倒霉到家了啊……

甲则一句怨言都没有,他要求大家冷静,把思考的焦点聚集在:事实如此的前提下,咱们还能做点什么,能做什么,就先去做什么,做不到最好,就做到次优。

三天后,任务圆满完成,乙也被炒了鱿鱼。

回家的路上,媳妇打电话叫他修修家里的自来水管,他讲了一路自己的怀才不遇。

3.

多年以后,甲和乙步入老年,各自都有了长大成人的儿女。

甲的女儿通过电话,欣喜若狂地告诉了甲,她准备和某个男生交往的消息。

甲对女儿说:爸爸老了,不中用了,思想也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步伐,所以不过分干预你的选择。然后爸爸有三件事提醒你,能记住最好,记不住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再告诉你一遍就是了。

第一、最好先能做到彼此充分了解,再确定关系,如果一个人能成为你贴心的朋友,那么他才有资格进一步成为你的伴侣。

第二、为爱情执着或作出牺牲,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在未来不确定前,就急着把一切都交付出去。

第三、爱与被爱都是能力,同样是需要学习的,两个人跟一个人到底是不同,不要太任性。

最后,无论发生什么大事,或是自己想做任何的重要决定时,都记得让爸爸提前知道一下,放心,让我知道一下就好,我不会插手太多,爸爸只想给你托个底。

女儿很开心,她一点也不觉得父亲老了,思路比年轻人都清晰,而且讲的都很实际。

乙的儿子大学毕业时,打算去外企工作,乙对公司有多年的心理阴影,觉得太不稳定,说炒鱿鱼就炒鱿鱼,说什么也逼着儿子考公务员。

儿子不肯,在电话中,向乙做了个比较客观详实的分析,论证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偏向,考公务员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乙彻底炸了:你……你翅膀硬了!学会犟嘴了?!我还是不是你爸爸!

儿子口口称是,但也提醒他别太激动,有问题就好好说问题,一起来商量具体的问题。

乙更加气愤了:好小子,读了几本破书都敢教育起老子来了?你知不知道我吃过的鱿鱼比你朋友圈里的小龙虾都多?你信不信我现在就打车去找你?

儿子苦笑道:爸,咱们有事说事,有一说一,您这样倒是嘴痛快,但不解决问题……

乙的青筋随时要从脑门鼓出来:我就问你信不信!我就问你,信,不,信!

儿子只好答:我信,我信,然后呢?

乙竟然无从答复,端着手机的他,竟发起了愣,想起了多年以前掉进水里的那部手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种态度,两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