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又要反驳36氪的keso了!

是的,我又要反驳36氪的keso了!_第1张图片
在我看来,keso的观点很幼稚

最近,互联网著名评论家keso老师在36氪的付费专栏里就马云在IT互联网峰会里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观点提出批驳,并认为马云完全是在忽悠。

对于keso的很多观点,我并不认同,他貌似站在客观的立场,其实很多见解非常偏激,而且没有太多深度。比如这次,马云的原话是:过去手机的主要功能是打电话,而现在,加入了操作系统后的手机,其通话功能连20%都不到。借用这个概念,马云对汽车行业做了相似的类比,他提出,未来的汽车,人们对驾驶功能的期待很可能也会连20%都不到,汽车将成为未来的智能中心,一如今天的手机。

是的,我又要反驳36氪的keso了!_第2张图片
keso的定位很尴尬

keso老师对这一点很是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无论何时,汽车都是以驾驶功能来安身立命的,不论人工智能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剥离掉汽车的这一原生属性,像马云这种说法纯属忽悠,害人不浅。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手机虽然今时今日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通话功能依然还在,只不过,人们的交流方式被大范围拓展,单纯的语音通话并不是唯一选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运营商的传统语音通话很可能会被淘汰掉,这毋庸置疑,也是大势所趋。

打电话只是远程交流的一种方式,远远不是全部,更不是唯一的选择。人们对于手机有这样那样的新期待,有这样那样的新需求,并不是说不需要通话功能了,而是说,通话功能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被一再降级,渐渐沦为鸡肋。

是的,我又要反驳36氪的keso了!_第3张图片
手机不断发展,通话逐渐鸡肋

回到汽车身上,代步功能看似是汽车的核心使命,一辆汽车,必须能够行驶在路上,帮助人们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这个产品的存在才有意义。但是,随着无人驾驶的普及,人们对于汽车的主要诉求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当代步不再是问题,当代步变的前所未有的便捷和便宜的时候,人们更为看重的,将会是汽车的智能化、娱乐化、场景化、交互化。驾驶和代步并未消失,只是会逐渐被人们淡忘。

就像我们今天购买手机,最大的诉求肯定不是能打电话、通话质量有多好,而是这个手机使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硬件配置如何、颜值外观如何等等。这些全新的诉求,让手机厂商不断升级技术,不断打磨产品,不断精益求精,这种前所未有激烈的竞争,直接促成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全方位的改变和升级。

汽车产业为什么不能这样呢?马云所提的智能,并不是噱头,而是立足于当下的技术环境,面向未来,所憧憬的一种全新局面,这种局面是如此美好,以至于看起来充满泡沫,但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更为广阔的愿景。

如果就此认为马云是在忽悠,就此认为汽车还是应该老老实实的跑在路上,就此认为如今发明汽车还是像100多年前一样,除了行驶其他都不重要,那么,这个产业的前景将一片灰暗。

keso对于马云的看法,停留在语言层面,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如果他能够冷静下来,忘掉马云的身份,忘掉阿里巴巴,或许可以考虑的更为理性。

就像前段时间,Space X的马斯克提出要把人类送上火星,要让人们在火星上建立自给自足的城市,并永久居住在那里,引来一片质疑。

是的,我又要反驳36氪的keso了!_第4张图片
马斯克的移民火星计划

这些质疑的人对于远比他们聪明、远比他们富有、远比他们在产业内浸淫更久的精英不屑一顾,并用阴谋论的方式,去斥责马斯克,说他只是为了圈钱,只是为了造势,只是为了拿到更多的融资。

但随着马斯克的火箭真的做到了重复发射,真的做到了如他所说的那样可以回收后再发射,大幅降低发射成本,这些质疑者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因为他们永远无法对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说三道四。

我推荐大家去网易公开课上看看马斯克在去年9月份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移民火星的挑战与可行性,并且,他已经完成了这些挑战当中很多困难的部分,他从来就不是如我们所想,靠着不切实际的妄念,去蛊惑芸芸众生,人家根本用不着这样,因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paypal的成功,就为他积累了可以不管不顾这些质疑的财富自由。

我们许多人说话也好、评论也罢,都是受到身份、财富、地位的限制,我想,对于马斯克而言,能限制他的,远比能限制我们的要少。

在马云提出“五新”之后,很多人包括一些业内知名的评论家都认为他是在刻意制造概念,靠着输出价值观来影响别人,最终实现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如果我们能用10分钟冷静下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带任何评判标准,仅仅从理性和逻辑出发,从当下的技术环境和时代背景出发,去仔细思考马云的言论,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一个如此知名且成功的企业家,是没有时间浪费在说废话上的,更没有任何动机去用某种虚幻不切实际的概念去博人眼球。

当马云提出一个概念的时候,我很难相信他是凭借一时冲动,脑袋一热脱口而出的,那一定是他经过长久思考和取舍、探索和总结以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未必是什么正确答案、无上心法,但对于每个人的价值和影响,绝对不容忽视。

keso提出一个观点,说中国人就是喜欢凑整数,比如凑个5,凑个10之类,言下之意是说马云为了凑数而提出“五新”,这种想法未免太孩子气了。

按照这种逻辑,凡是包含像3/6/9/10这样的思考模型,全都是凑数之作,全都上不了台面。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将损失掉太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将陷入到价值评判中不能自拔并且还自觉甚好。

keso提到,马云把数据比作新能源,是在玩文字游戏,但我却实在看不出来这当中的游戏性。现在是一个每个人、每一秒都在线的时代,也就是说,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制造大量的数据,在过去,数据的体量很小,而且难以量化、难以追踪、难以分析运用,基本没有任何价值。

打个比方,这就像我们去图书馆,如果一个图书馆只是把书放在那里,没有任何检索系统,找一本书还需要跑遍每个书架才能找到,那未免太过低效,我估计没有人会愿意去这种图书馆的。

数据的力量就在于可以让这个世界运转的更加高效,让各种信息可以随时被我们所调用,这不是能源是什么!石油让千万辆汽车在马路上奔驰;煤炭让亿万家庭可以点上明亮的灯,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改变,给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带来极大提高的东西,就是能源。

从这个定义看,数据完全就是新能源的一种,keso过多的执着在文字本身,过多的标榜客观,最后反而落了下乘。

评论家永远很多,说的天花乱坠精彩纷呈,痛快是痛快,但这也注定只能是没啥营养的自言自语罢了,因为他们永远只需要在键盘上敲打一些文字,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与代价。

真心希望像keso这样的评论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少,那便再好不过了。

这是公子在野陪伴您的第88天。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如果感觉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的,我又要反驳36氪的kes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