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日记#405 春鲜之鲥鱼

#开始记日记#405 春鲜之鲥鱼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进了三月,又到了吃江鲜的季节了。“三月扬中花满枝,正是江鲜飘香时。”(这里的三月是农历三月) 古人用简洁的诗句记录了江鲜的季节和美味,也让那些美妙的水中尤物上升成了“雅食”,春日品江鲜的传统,由唐宋始,绵延不绝,于今更盛。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直达东海的长江,为尝鲜者提供了太多太多的美味。名贵的长江三鲜,家常的江虾、江蟹,还有丰富的江边特产,春天里又怎能错过这些“春馔妙物”(李渔语)呢?

江鲜之美鲥鱼为大,上供朝廷,古已有之,停止上贡是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3年。当年山东按察司参议张能鳞在《代请停供鲥鱼疏》中历数鲥鱼进贡劳民伤财,大内因一口美味而搞得民声怨沸,实在得不偿失。这个奏折写得情真意切,康熙又是个开明皇帝,于是下令停止鲥鱼进贡,算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鲥鱼之鲜、之美无须多言,古人有无数赞美的诗篇。民国才女张爱玲把“鲥鱼多刺”看作是人生恨事之一,与“海棠无香、红楼未完”并列,鲥鱼之美影响了太多的文人墨客与饕餮之徒。不过在过去的交通条件下,从长江中下游地区送鲥鱼进京,使用兵部六百里加急传递,到了京城,美味的鲥鱼也变得有些腐臭了。皇帝贵为天子,为天下人养,但如果不到产地,吃到嘴里的也只能是御膳房加了许多作料烹制的重口味鲥鱼了,这与鲥鱼本该有的清鲜、油润、酥嫩相差何止千里!当年扬州盐商讲究的是派厨师带着炉火在江边等候,鲥鱼上岸便开始操作,担着炉火走到家,鲥鱼也做好了,此等吃法是最能体现鲥鱼美味的方式,可除了那些富可敌国的盐商外,即使是皇帝老儿也难享受。

鲥鱼之鲜在古代受制于物流,离原产地稍远,就难以体会鲥鱼之美;现代物流发达,“千里江陵一日还”已经实现,可悲催的是,不仅是京城,即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也难以体会鲥鱼之美了。社会进步、工业化进程造成的污染,滚滚东流的长江已无鲥鱼生存的空间,野生鲥鱼的味道只能在老人的记忆里、文献的记录中去想象了。

徐小平先生回忆当年吃鲥鱼,记得1970年代的长江鲥鱼的价格是0.73元一斤,只比猪肉贵出一分钱,家里买回鲥鱼,他的母亲总要自我安慰地自言自语几句:不过只贵贵一分钱,只当是吃肉吧。现在养殖在长江水域中的鲥鱼大概要300元左右一斤,而且还不是轻易就能买到。

#开始记日记#405 春鲜之鲥鱼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长江里已经见不到野生鲥鱼了,京城里除了偶尔能见到珠江流域的鲥鱼外,大部分餐厅用的是东南亚产的鲥鱼。这种鲥鱼的味道与长江三鲜之一的江鲥鱼味道口感相差太远,即使餐厅酒楼做得像模像样的带鳞一起蒸制,可那些鲥鱼鱼鳞下没有油脂,少了那层油脂也就没有了鲥鱼的美味,此等鲥鱼不过是借鲥鱼之盛名罢了。近年来经过努力,江鲥鱼开始了人工养殖的尝试,市场上偶尔能吃到,滋味确实比海鲥鱼鲜美,肉质也要细润上许多。

长江鲥鱼绝灭的原因在环境污染,其实不仅是鲥鱼,长江三鲜的另外两鲜,野生的刀鱼、野生的河豚现在也很难见到了。运气好能够见到,价格之高也只能望而兴叹,只恨自己不是亿万富翁了。虽然现在可以用海鲥鱼、湖刀鱼、养殖河豚代替长江中野生的鲥鱼、刀鱼、河豚,但是这样的替代品,还是长江三鲜么?旧美之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开发新的长江鱼鲜,怕也是新时代美味追寻的一个重要任务吧。

余生北地,余生也晚,不曾尝过旧日长江野生鲥鱼的滋味,不敢用今日养殖鲥鱼与野生相比。但是就目前积累的鲥鱼经验,此类以属上佳之产。在大董春歌品鉴会吃到过一道“香糟膏脂鲥鱼” ,用的就是此种鲥鱼。鱼中西施的鲥鱼由大董变幻出微醺的春意。 鲥鱼细嫩,入口即化,醩香馥郁,回味甘润,与另一款佳酿马爹利鼎盛的馥郁芬芳和多重香辛调交相辉映。人生得此嘉味,实在是口腹的盛大嘉年华。

#开始记日记#405 春鲜之鲥鱼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始记日记#405 春鲜之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