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光潜《谈美》之开场话有感

        大约几个月之前看到友人在朋友圈里面晒他正在读的朱光潜《美学》,想着自己对美学一直“久仰大名”但是确实没甚研究,想着或许也可以找来恶补一下,于是从kindle电子书库里面找了一本朱光潜的《谈美》。不过我对这种看似严肃传授知识的书一直有种畏难的情绪,所以虽然早早下载了,但是迟迟没有开读。后来读了一个序便又放在一边,国庆期间重拾起来感慨颇深,立刻做读书笔记,但是直到现在等候登机才有空闲将这篇读后感结尾,与诸位分享。

        这次读的是朱光潜写在正式内容前的开场话。这开场话亲切地娓娓道来,让我知道朱先生属于新旧文化交迭时期,而他并不守旧,但是也不纯粹媚外。他“出过一番力来领略新时代的思想和情趣”,又“不免抱有许多旧时代的信仰”。然后,他说:“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因为我觉得这段话放到现在依然是适用的。我以前总是喜欢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因为我总觉得学习、工作、结婚、生子是一个个程序,而在这程序之下,应该是有思想去支撑的。程序是个人大体都要经历的,但是如何经历这个程序,又该如何选择和努力,这就应该是受思想指引的。我觉得人应该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去做的问题;否则人云亦云,按部就班,这人生即便不算是“行尸走肉”,也大抵是无趣的。周遭许多人,读书追求成绩好,工作追求工资高,这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仅仅追求考得好和工资高,这样的人生追求总是浅薄了些。我不满足于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追求,于是读书的时候我刻意追求深刻的思想,像史铁生那样痛苦地思考,又尝试以宗教的信仰做指引。到了如今,我开始追求美化的人生,例如,吃饭的时候摆盘要漂亮,家里和办公室要种上花花草草,偶尔还是要买点鲜花装点一下,而且总是喜欢把自己拾掇得漂漂亮亮地出门。这些事情于我有安抚和治愈的效果,也让我觉得认真细致的生活也是重要的。大抵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要开始读点美学方面书的原因吧。

        朱先生然后继续说到“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这句话,才是让我提起笔写下这个读后感的原因。求学时期对于“出世和入世”是经历过一番考虑和研究的。因为要应付高考的缘故,高中时期读过了太多大家的文章(或节选),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诸子百家、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突然呈现在我的面前,确实让我无所适从,让我不知该如何选择。关于应试教育我以为最不好的一点是将好东西一股脑地丢给你,给了你途径去进一步接触和思考,但是却又都浅尝辄止,没有人去引导你去理解和思考这些思想进而形成自己的三观。可我却是个不满足于仅仅背诵的非典型考生,于是我便自行探索。犹记得课堂上老师提及李白在诗中表达出想要出世但是又留恋俗世权势的矛盾。而让我印象深刻的出世的人物是拒绝做官而终被烧死的介之推。我也似懂非懂地理解甚至羡慕老庄的“无欲无求”、“无为而治”的思想,幻想化蝶的浪漫和大鹏展翅的自由。然而,即便那时我尚未进入社会,也会朴素地意识到空想虽美妙,但是衣食住行的来源在哪里?而另一方面我意识到压制欲望克勤克俭如苦行僧般修行的生活于我是不容易的。那时我正值芳华对一切都跃跃欲试,想要吃遍天下走遍四方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所以单纯的“出世”思想我是无法实践的。那么单纯的“入世”呢?如普通人那样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正如我在上文所说的,我还是想要更高层次的理想和追求。直到有一日读到“大隐隐于市”,我似乎才突然敞亮开来,心里常怀“出世”的崇高追求,并用这样的精神来指导“入世”的生活,这似乎才是适合我的世界观。尽管历尽艰辛树立了自己关于出世和入世的观点,然而实践起来也是困难的,所以才会高考失利,退而求其次去了华政攻读法律。在大学期间,我才真正开始实践我的出世和入世的观点。我开始放过自己,不再一味地要求自己成绩名列第一(“入世”的诉求),于是反而能更好更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出世”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例如期末结束,我复习是因为一门课程结束后应该系统复习一遍以便牢固掌握知识;而不仅仅为了备考;因此不论是考试重点还是非重点,我都用心复习。当然,我自然还是要参加考试的,结果也总是好的,虽然不总是第一,但也是名列前茅。于是我顺便也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观: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过程,得出的结果不会差;追求过程比追求结果重要;最后便演化为现在的“活在当下”。

        朱先生接下来的话居然也与我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他说:“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做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厉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好一句“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我现在出来做律师,其实就是重新开始创业,对此我的目的很多,为了能兼顾远在异国的孩子,为了在专业上更进一步,为了创建一个理想的律所,而独独没有考虑到金钱。我并非不贪恋钱财,只是我坚信,倘若我的专业精深,我与同伴共同努力创建了一个理想的律所,金钱是附加奖励,一定会跟着来的。我想,这大概就是用出世的精神指导入世生活的最佳案例吧。

        朱先生最后说,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做指导,仅仅追求温饱,是为“俗”。而若要免俗,则需要加强美感的修养。这本书就是研究如何“免俗”,如何玩味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至此我已经迫不及待要看正文啦!希望看完这本书后,我能如朱先生所说,“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                                                                   


                11月6日于昆明长水机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朱光潜《谈美》之开场话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