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不改掉这个毛病,你的2018计划一定完不成

一晃,2018马上过去1/4了,大家年初的计划完成多少了?基本达标的童鞋执行力棒棒哒,差的很远的童鞋也不用着急,因为这篇就是给你准备的。今天这篇有点小烧脑,也有点长,希望大家多点耐心!

先给大家带来一点读书思考,和主题有很大的关系,千万不要忽略。

上周闭关读了一本书,名叫《创新简史》,也就是讲创新的历史。虽然是一本商业+历史书,但是观点清奇,语言简练生动,读起来简直像东野圭吾的小说一样畅快淋漓。

全书知识点挺多,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作者提出的适用于当前创业的“维理论”

什么是维理论呢?先给大家解释一个和维理论几乎反过来的理论,也就是著名的“精益创业”理论,核心观点就是:企业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成本把产品原型推出来,再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迭代。

这也就是小步试错的策略,一旦发现路径不对立刻掉头,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资源浪费。

这个理论连同那本《精益创业》都曾经火遍整个创业圈,很多产品确实也从中获益。

例如,小米最开始的MIUI操作系统,简直可以说是简陋,但因为种子用户大多是来自于机锋等手机论坛的发烧友,他们的积极和挑剔,成就了MIUI。

另一个例子就是微信,1.0版本就只有免费发消息和图片,简单得不像互联网产品;到了2.0可以语音了,后来的3.0、4.0、5.0才出现朋友圈、表情商店等后来我们都离不开的功能,微信也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放心吧,不改掉这个毛病,你的2018计划一定完不成_第1张图片

精益创业理论也算是统治了市场好几年,但是,维理论和这个完全不同。

所谓的维理论,指的是创业前就能预见到未来的场景,根据场景确定需要哪些条件,再想办法组合资源创造这些条件,这样创业成功的概率就很高了。

书中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Uber。

想一想打车软件的具体使用场景。

掏出手机、点开app、输入目的地、点击叫车、等待车来、形成开始、到达目的地、支付车费、评价。

这么多步骤要想流畅完成,起码需要下面几个条件: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网速有保证、市场有这种需求、线上支付已经成熟、地图和定位功能完善……

也就是,这几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我们才可能习惯于用app叫车,这个点子才可能成功。

幸运的是,Uber诞生的2011年,这些条件刚好都达到了。

那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大涨、4G网络基本覆盖、网银、信用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基本普及、各种地图导航app如雨后春笋……

可以说,哪怕是再早一年,有一个条件不够成熟,都不会有后来的Uber。

这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吧。

所以,再直白一点,维理论也就是一种由果导因的方法,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各个维度上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判断一下目前这些条件有没有得到满足,这样再去创业,基本可以说是稳操胜券。

有一句话叫做:成功就是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可以说,维理论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时机。

那么,为什么说这个方法比精益创业还好呢?

本书作者认为:因为当前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意味着真正有用的信息更难找,但也更有价值,我们更应该利用信息优势减少试错成本,甚至把这种成本降为零。

但我个人认为,除了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市场竞争实在是太激烈,稍有不慎,用户就投怀送抱到对手那了。小步试错模式已经不适用了,更需要的是预见性的眼光,从一开始就知道哪条路才是正确的,然后大步向前走。

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打开了新世界的冲动?

放心吧,不改掉这个毛病,你的2018计划一定完不成_第2张图片

有人可能会问了,那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不创业。

但是我们的成长和创业类似啊,不也是找到方向、摸索路径、再一路前行嘛。

而且,大多数人的个人成长之路和精益创业差不多,都是通过试错成来找到方向的。

比如,除了极少人从小就目标明确,大多人都是不断折腾,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与志向在哪里。

现在的知识焦虑也是同理,写作、英语、思维、读书……看起来都是有用的,干脆就都学学吧,万一哪一个将来对自己有帮助呢?结果呢?疲惫不堪,又看不见什么结果。上周我就有一个朋友,因为太努力病倒了,这个朋友几个月基本是16*7模式,上班、写稿、学金融理财、接私活……结果身体亮红灯了。

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市场的瞬息万变使精益创业不再适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个人成长的方式其实也不适用了。因为,现在真正稀缺的是时间和精力,不是那些“有用”的知识。

也许我们需要完全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以时间和精力为中心,不要思考应该做什么,而是思考什么可以放弃。

最好从一开始就知道哪一个计划可能对未来最有帮助,产生最大的影响,然后就选择那一个。至于其他的,有精力就玩玩,没精力就放弃吧,反正最后让你脱颖而出的肯定是最长板的那个。这才是更适合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玩法。

这其实有点像以前火过的“断舍离”概念,也有点像经典的“二八法则”,只做能产生80%收益的事。大家其实也都想这样吧,就是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取舍。

关于如何选择的文章方法也是不能太多,但我今天只给大家两个最简单有效的。

重新思考目的

也就是做之前,仔细想一想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想收获什么。

个人认为,起码应该考虑2个方面,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

举个例子,想学习一个技能,比如运营、写作、阅读……

短期收益可能是提高工作效率、增粘职业技能、有利于职业发展……

长期收益可能就是能不能训练出一种思维或者方法论,让自己终生受益;或者可以长期为自己积累资源等这种有明显复利效应的事。

实际上,很多精英确实都给自己设立了一套理论,比如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贝佐斯的把战略建立在不变事物上的原理,网红书《原则》作者达利欧的人生原则……

这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因为可能遇到的情景太多了,如果每一个都要思考,那岂不是太费脑细胞了,干脆把各种情景都总结出一个准则来,通用于所有的选择。

古典曾说的“学习通用于各行各业的底层逻辑”也是这个道理。没办法,有价值的知识太多,不可能每一个都学好,先学通识型的东西是性价比最高的。

这样思考之后,如果发现这件事短期和长期都对你有很大的好处,那么,不用犹豫了,把它记在规划里吧。

再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写作,短期收益可能是把文笔练出来,增加个技能,甚至可以接接私活增加收入。

长期下去呢?

第一,无论什么时代,文笔好的人肯定饿不死,视频音频也需要文字,可以作为保障。

第二,这个技能通用于所有行业,算是一招鲜吃遍天下。

第三,可以靠这个技能找工作,给别人约稿,还可以凭这个本事自己做品牌,做大的自己当老板,非常灵活。

短期长期收益都很明确,这就值得做。

那么不值得花费大精力做的呢?这个可能会抢走不少人的饭碗了。

例如,各种人脉相关课程。

人脉的本质还是你牛了,大家愿意和你一起交换资源交换,你本身就是小透明,总是想搭上大牛,还不能提供对应的资源,这基本长久不了。

与其花那钱、费那精力想着怎么找到大牛,还不如用来提高一下自己,不然就直接花钱找大牛帮忙,起码双方是平等的,你付钱他出力,还得学习谈话技巧、勾搭方式……有这精力我都能成大牛了。

还有就是烂大街的各种表格、PPT……

我知道可能有人不赞同,但我还是想说,花大精力学做PPT真没什么意思。

做好PPT能干嘛?在季度review上惊艳一下老板,然后升职加薪?别扯了,能让你加薪的是数据。

有人可能说了:百度那个总监不就是因为PPT不好看被开除了吗?

那不是因为PPT,那是因为那人的审美太差劲,信不信他平时穿着打扮、他家里的装潢也好不到哪去。

实际上,工作多年的老鸟都知道,职位越高,PPT做的越简单,极简的色彩搭配,几个重点足矣,因为领导的时间最宝贵,越快越好,除了关键点根本不想多看一眼。

有人可能又要反驳了:你看那谁,因为PPT做得好看卖课程赚了几百万。

那是因为他有更强的本事,那就是吸引粉丝和营销,没有这2种本事,PPT做上天也变不了现。

注意,我没有说艺术不值得学,事实上,我觉得真正的审美课程,倒是值得花大价钱学一学,可能小到日常如何穿搭,大到将来装修房子、挑老婆老公,一辈子都能给你带来收益,是真正能让你提高内在气质的付出。

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富二代家的孩子去国外学什么艺术史、设计这类,这年头,会审美和眼界宽一样有用。

毕竟,目前我国人民整体的审美水平还有待提高。

(吐个槽:都2018年了,不少装修公司样板房的装潢还是那么浮夸,偶像剧服装配景还是大红大绿的高饱和色,真的是看瞎了我的铝合金老眼。)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看书,我很少看各种技巧性的书,比如沟通技巧、写作技巧,原因很简单,这些方法都是表层上的东西,如果真的要用,大致略读一遍足矣。这些本质是掌握人性和心理,那还不如直接啃一本大部头的《社会心理学》,读完这本,再看所有的技巧类简直就是小儿科。

没办法,人生有限,我只能选择最本质的那一个了。

总结一下,短期目标明确,长期有复利效应,如果时间精力有限,先学这些。这样下来,你会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多值得做的事和值得读的书,你会一下子轻松不少。

第二点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大家可能年初都立了目标,读多少书、写多少字、听多少课……

绝大多数人都完不成,不只是因为拖延症,更多的是因为目标太多了。

永远记住,你拥有的时间远比你想象的要少,就像你所期待的结果,需要的时间总是比你想象的要长。

所以,倒不如像《少做一点不会死》里说的那样:一次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其他的先放一放。

比如,我今年就是学读书,准备把阅读效率、选书、笔记、内化都学会,因为这个本事要用一辈子。

明年目标就是写作,一周至少2篇,坚持一年,希望可以达到有别人主动来约稿的程度。

真要这么做了,你会发现犹豫和纠结不见了,执行力突然爆棚了,心理感觉都清爽了。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这样集中精力做事,容易出现正反馈,更容易坚持下去,不然同时好几个目标,每一个分配到的精力都太少,动辄一年半载才有一点结果,大多数人到最后还是放弃了。

一年能学会一项具有复利性的技能,你已经很了不起了。坚持下来,你的回报将是指数级别的。

而且,我们的人生本来也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完成更多的事,而是为了更完美的享受生活。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心吧,不改掉这个毛病,你的2018计划一定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