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的二刷观感

《一代宗师》的二刷观感_第1张图片
《一代宗师》连看了两遍。

第一遍普通屏幕,第二遍大屏幕。试听感受没两样,第一遍因为有新鲜劲在,武打场面更让人屏气凝息。实话实说,看第一遍比较失望,因为之前一直关注片子的情况,预告片、纪录片都看了。王家卫导演十年磨一剑,非同小可,所以期待过高,看片时有些紧张,生怕丁点不满,结果浮在了片子的故事上。第二遍,放松了看,于是,台词的一语双关,音乐的弦外之音,雨、雪、风,眉目、嘴角、背影、脚步的无言之痛,纷至沓来:这一次浸入了片子的情绪里。

叶问。坚韧。都赞章子怡的宫若梅演活了,其实梁朝伟的叶问也有突破。相比以往王家卫电影里的角色,叶问性格中多了坚韧、沧桑和淡定从容的气度。以前的油腔滑调或痞腔变成了举重若轻、轻描淡写,所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叶问的台词是电影中最活泛的。但情深一如既往,反骨从未改变,只是四十岁以后更加内敛,这就是坚韧。这也一如导演十年的坚持。

叶问与宫若梅。道因情则久。一场比武,两人“情根深种”,从此,念念不忘。但时势逼人,两人竟就此暌隔,主线一分为二,一条线是家仇,一条线是国恨。贴面那一段,看得出来各自暗潮汹涌、缠绵悱恻。有人说,《一代宗师》其实是宫二传,不知道叶问在干什么。须知暧昧不是一个人的事,宫若梅的线条是显的,戏份也重,因为其性格如此,外向、刚烈。最后,宫直接说了出来,而叶始终在借武谈情,他的“念念不忘”藏在大衣的扣子里,在眼中晶莹的光泽里,在不动声色的表情里,在十几年追问宫家六十四手的不舍里,甚至在他不知道自己会离家不回的潜意识里。叶问和宫若梅的性格其实有共通处,都有傲气,都堪称一代宗师。前面说过,叶的台词是片中最活泛的,而宫的台词则是最性情的。电影最后,宫若梅打了一遍六十四手,脸上有光泽,叶问也算是看过了,因为宫若梅打拳时心里全是他。那是她最好的时光,也是旧武林最后的惊鸿一瞥。逝去的武林,一如逝去的爱情,念念不忘的,全在这六十四手里。

张永成。隐忍。张永成容易被人忘记。但看第二遍时,我不但看到了宫若梅,也看到了张永成。叶问和宫若梅,她一开始就知道。叶问说要拍全家福时,她的眼神有异,一丝疑惑、一丝不安。而拍全家福时,她显然不高兴,但又挤出笑容。她知道叶问要走了。后来因日本侵华,叶问没走成。后来,叶问去香港,说没想到会一去不回,先不管是不是实话,张永成是知道的。她知道叶问这次是真的要走了,而且一去无回。电影的一个主题是追忆逝去的武林,所谓里子、面子,有选择“留在自己的岁月里”的,有选择“走进新时代”的,老人洗手,新人出头。这里的新老不必是年岁,也可以是想法。时代如此,武林如此,感情世界也如此。叶问不但在时代、武林选择了“思进”“传灯”,也在感情上选择了“转身”。感情世界里,张永成做出牺牲,成了里子,宫若梅、叶问成了面子。而在时代、时势面前,宫若梅留在旧时光,成了里子,叶问破局,成为一个时代的面子。我们记住了叶问,也追忆起了宫羽田、丁连山、宫若梅、一线天;然而,当我们记住了宫若梅,却忘了张永成。(这也是民国旧道德遭遇新风气的普遍悲剧吧)

丁连山、三江水。精彩。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特别不待见赵本山、小沈阳,我是比较期待。虽然最后没有惊艳的转型,但还是比较出彩的。

一线天。回响。一线天那条线,我没感觉到有多大缺陷,只是意犹未尽。导演自己说了是平行的一条线,这在王家卫电影里是最常见不过的吧。陌生人擦肩而过,各有各的生活,不问来处,甚至不问去处。毕竟这是由叶宫这条线带出来的一个宗师,英雄不问出处。就像很多周星驰里有趣的小角色,我们觉得出彩,但并不会追问他们的前生后世。一线天作为配角,虽然也是一代宗师,但以电影目前的篇幅也不算不可理解。

王家卫。变化。《一代宗师》是以叶问为眼,以叶宫关系为线,带领我们见识民国武林这个面,追忆浮想民国风气、武林风范。我觉得是有了新观念。比较《东邪西毒》与《一代宗师》,前者可用风华、风流形容,后者则能见到风度、风骨。《东邪西毒》里的武侠完全是个壳,是舞台剧的背景,很美,但是一种虚化(中性词)的美,本质上和《重庆森林》等片并无二致。而《一代宗师》则多了点坚硬质实的东西,风韵之中有侠骨。

                                                                                                                                                          二〇一二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代宗师》的二刷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