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

小城_第1张图片
逃离小城

今日是除夕,大年三十儿。此刻是中午十二点五十五。我在老家顶楼上对着电脑敲敲打打。楼下酒席应还未散场,父辈们应还在喝,时不时听到一两句劝酒的醉话,可惜不是“曾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而是“喝,喝,喝”;女眷和孩子们不知是在发红包或是拉家常,不住地发出高音笑声,穿过楼层的隔板直刺进我的耳朵。窗外断断续续的响起鞭炮声,夹杂着一两声犬吠。我没喝酒,早早下了桌,现在有些头疼。我本想干些什么,但这喧闹实在可怕,让我没有一点头绪。

我在我这一辈最大,第二的还在念小学。我不再热衷和家里诸多的亲戚耗费大把时间来联络感情,一来习惯独处,受不了那份热闹罪,二来我和其中许多的亲戚一年不过见一两次面,电话联络也少之又少,身处其间不由觉得尴尬,十分不自在。每年过年,这个时候我最难受,平日里熬夜读书都不及这个时候来得难熬,又不得不每年走这么一遭。

我不太认同家里人的许多看法,听到家里亲戚的许多论调也只想速速逃开。虽说有血脉亲情,但已然间隔鸿沟。和他们一起说话,我总觉得不说为好,时有被困住,也只是坐在一边或发呆或玩手机,偶尔接话,也是必定冷场。我不说大家也都快活,我说了反弄得大家“无语凝噎”。和他们呆在一起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借着辈分小受几个红包,碰上谁走了财运,也许红包还会丰厚不少,可惜我不是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我不觉得收钱是什么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也不想因为几张红色的纸去忍受一整天他们的絮絮叨叨。

聊不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眼里的世界和他们认同的世界不是一个样的。家里父辈大多不重视学习,不是说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中不少人对孩子的学业尤其看重,孩子不读书轻则骂重则打,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和他们没钱是一个等级的,会让他们在和家中亲戚及邻里聊天的时候失去一个炫耀的资本,他们不重视的是自身的学习。且不说年少时学习不够,如今也大多是一年到头不曾翻开一本书的。不读书也罢,连生活经验也不会积累,今天的坏毛病,到明年的今日还是一样。每天看似忙忙碌碌,成天抱怨自己的工作麻烦累人,自己的身体都被搞坏了,其实工作不忙,甚至不去上班,他们的单位也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人而不能运转,他们的忙只不过是忙在手机和家务上,但他们的家务做得也不是很好。我有时无法想明白,祖父这样的“文化人”如何教养出这样的子女,又是如何可以容忍他们在自己家里高谈阔论,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许是因为做父母的总比做孩子的多一些包容,做长辈的总比做小辈的对亲情多一些重视。我不能理解他们快乐,他们也不懂我一个人呆在小屋子里对着一大摞书和电脑有什么意思。我会深究自己不能理解他们的原因,但他们不会在意我的缺席。我不是否定他们的世界,有的时候活得混沌一些,生活狭小一些是很好的事情——安逸舒适而自得其乐;我只是觉得着这鸿沟让我有些难以忍受。但对父辈这样的指摘终究是不可以说出口的。

其实并不可悲,人各有各的活法。只是他们和我的选择不太一样。

前些日子我还在餐桌上和父母谈论过这个话题。他们以为在小城镇里当个混日子的老师,或去乡下做个尸位素餐的“乡村教师”,呆在一个没有学生的学校拿着国家的补助是很好的生活。诚然,这样的日子不需要担心明天会不会面临生存问题,对于一般人是很舒服的。但我总觉得这样的安逸问心有愧,甚至是失去了人生的意义,用我的话来说是混吃等死的做法。我父亲说:”说不定你以后过得还没有人家过的好。一百个人里九十九个都是混吃等死地的过。”我说:“那就做那一百个中的一个,只要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就绝不选混吃等死的那一种。”

我一直太明白自己生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我找不到意义的时候甚至想过死,但幸好都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就回心转意,继续过日子,继续在生活中寻找生命地意义,或者说创造一个让自己问心无愧地生命地意义。我因为生活缺少意义而不想继续生命,而混吃等死是主动地放弃了生命地意义,我是不敢想那样的生活的,光是听到就已经觉得空虚。一眼就可以看到底的生活,不免让人更希望提早迎来结局。多活几年,少活几年,似乎对于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同。

我的父辈们大多选择的就是这样让我避之不及的生活:呆在小城里,有一份不需要花太多心力且干好干坏都没什么区别的工作,家里有一个样的妻子,一俩个孩子。之前的生活如此,之后的生活也可以预见:还是干着几十年不变的工作,妻子也一样,孩子长大了:若是读书读得不错又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就会成为他们日常吹嘘的资本,实际父子母女的联系仅限于一周一次的电话和一年一次的年夜饭,直到他们死去;若是读书不太有天赋,又无法在大城市里立足,就回到生长的小城市里,走他们父辈的老路。

小城里的一辈又一辈都是这样过来的,旁人一瞥只觉得安逸清闲,但身处其间的孩子不这样觉得,这样的生活有种挥之不去的低气压,阴沉得让人想逃,逃得越远越好。于是,就拼命地学,试图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寒门出贵子。有人成功了,永远地选择离开这个生他长他的地方,带着一丝迫不及待和重见天日的喜悦。在其父母死前,他们还不得不一年回来一两次,但在父母死后就与此地再无一丝瓜葛,不带任何留恋走得干干净净。但大部分的人失败了,高考这条路没走通,然后许多人就自暴自弃,留在这个曾让他每时每刻都想逃离的地方,找一份和父辈一样的闲职,先积攒两年积蓄再娶妻生子,再看着孩子走和自己曾经一样的路。这就是小城里的生活。

现在的我,也是努力逃离的孩子中的一个,我已经迈出了半步,暂时离开了那个生我长我的小城,只是由于祖父还健在不得不每年随父母回来一趟一起吃顿饭,受一趟煎熬。也许,再过一会儿,我就会彻底远离这个小城了;又也许,离开这个小城,搬到另一个小城里去。

2019年2月4日作于老家

2019年3月2日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城)